分享

散文||响水高歌苇曳舞【征文】

 冬歌文苑 2023-12-06 发布于北京

响水高歌苇曳舞

灌河情深,响水高歌。

入海的灌河口,响水亲吻滩涂,滋润苇岸,绿与黄,青与白,蓝与红,无时不刻在随季转换,呈现出别样的滩涂艳色来。

黄海的风似乎要比别处厚重些。没有北海凉,也没南海粘,而海风挟带的热情丝毫不减,虽潮湿,却温馨。

黄海的浊浪在侵蚀,却吓不退灌河水的激情澎湃。心潮难抑,似那河口的水,奔腾高呼着涌入大海的怀抱。尔时,似有前月雨水爆发,灌注入充盈激情,河水的嗓音便大了起来。每一棵芦苇,每一株岸草,每一片叶也都被河水撩起一展歌喉的兴致,于波浪一遍遍冲刷时,在润雨霏霏中,伴随激越水波的怒号,向着排空的浊浪,在隐曜的日月星光中拉开一幕澎湃激昂的大合唱演出。

此刻,我仿佛听到大海、河流、树木、苇荻、草,还有村庄、城郭都在发声。一刻间,那熟悉的旋律便在耳边回响,万声同唱起那光未然、冼星海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

这是灌河口的水响声在这歌唱吗?

我不禁肃然起敬!

看前方,海岛潜形,樯楫舟旅,日出的薄暮给舞台抹出了鲜红的背景色。海上,河间,满目锦鳞。远望,滩涂一碧万顷,芦苇郁郁青青。海边人家,滩涂湿地,鹤舞鹭飞,水天一色景如画。水上,苇间,有沙鸥翔集,冥冥间似精灵飞舞。灌河水岸,芦花摇曳。灌水在歌,似鹿鸣梅花,鸟啼春色。再听传来的歌声中,有渔歌互答,人声鼎沸其间。上下天光,景明壮阔,波澜静影,交替出世纪壮丽之象,观之好不心旷,好不神怡。我恨不得于一空长烟下,千里皓月中,一同与此情此景漾心起舞,举起杯来,邀约那明朝的探花夏曰瑚一道把酒临风。丰盛的“八大碗”可有可无,只须一杯酒,便可于此河水的婉约、灵动、激情中,览物怀情,宠辱偕忘。若是武状元徐开业、孝子杨绍先,还有那孙石灵、吕恩覃等精英名士俱至,我倒是极愿摆出“灌河三鲜”、鲜榨百叶、润舌粉丝、甜香水藕,还有牛羊肉来作陪的。能与他们一道把酒邀月,同声高歌,实乃我之幸也!

我迷痴于这响水岸边的东鸣湖畔,在一派融吴风越韵、集南北灵秀的鸟语花香、浪花朵朵夕阳里览胜逸兴、泛滥乡愁。

灌水一口,衔盐淮、吞江海,浩浩之豪气,汤汤之柔怀,迎朝晖、别夕阴,横贯天际,光跃云涯,真是气象万千!

我流连在滩涂上,看那荻、苇,与响水伴奏伴舞。响水在歌,芦荻在舞,还有谁在侧边旁白?此刻的风已吹得暖了一些,我幻想着自己正在那云梯关下,绿荫遍布的韩家荡里漫游。小镇的空气真好啊!我闻到了莲花的香,觉到了湿地的润,看见了鹤鹭在飞舞、鸟雀在飞翔。漫步田园,一份骨子里的乡情似灌河水汹涌,眷恋的情绪如挺拔的芦苇,头顶着一团洁白的相思在表白。立于此,我忽觉得,我再不会陷入外面世界的孤独泥淖,在这片无暇清澈润土之上,感受春暖,享受秋韵,于夏时便一同于雨季中与芦荻在风中摇旗呐喊,在尽力与河水的声响中,一道描述这片土地的绰约姿态。

海岸河口,秋时水天一色。远看,便成了柔软而波动的水岸白绒绒的地平线。此时,仿佛只有秋风能读懂芦花弯腰的瞬间,在与响水致意。它不会伤感,更不会迷离,我读出其意,那是对海,对河,对水的崇拜与依恋。而会歌唱的响水又仿佛才是这世上最懂芦花的,也是最懂海的,更是懂得这岸边人情的。此时,也许是海风灌来的缘故,这灌河的入海口便像喇叭响了,它在唱:水在响,风在吼,红色歌曲天天唱,澎湃不绝。风在吼,浪在啸,我要歌唱,我要歌唱,向着海洋,向着日出,唱出我的心声,投入海的激流,响水激浪,豪情灌云……

黄海之滨,沧桑盐淮,一条会唱歌的河,风在响,水在响,河岸的禾草也随之起舞。它天天在唱这首歌,似一团火样的不知疲倦,再不熄灭。

看那河边人家隐匿其间,他们才是最懂这嘹亮歌声的。其实我也懂,懂它的艰辛,懂它的朴素,懂它的坚韧,懂它的雄厚。更懂它的快乐,懂它温暖,懂它的期待。我再不会忘记这歌声。不会忘记它的温柔,它的激情,它的豪迈。

是谁灌了这歌词与曲于河的唱片?

毫无疑问,灌河的水是这滩涂养育出的帕瓦罗蒂,是安东尼·罗尔夫·约翰逊,是普拉西多·多明戈,是何塞·卡雷拉斯、吉利贝尼亚米诺,是魏金栋,更是歌声豁达、豪气、激昂、震撼、恢宏、沉稳、厚重,唱得从容不迫、优雅动人的歌唱家杨洪基。

我在聆听这宽广、深情、细腻,苍凉而又豪迈,悠长而又深远的歌声。而芦苇既是观众,又是合团唱的团员。灌河之水滔滔,两岸苇荻和鸣,响水一曲,激昂情柔,怀千古恒愿,于滩涂红地,唱予天地听!

我凝目、驻足、倾听。观苇曳轻舞,听响水放歌。

那浪尖的白、芦顶的白、云雾的白,仿佛都在一道表白着一个千年宏愿。而这芦与荻,哪个更似我?我不知道眼前出现的,是实景还是幻象?只见无数颗很小很小的星星粒末从大地上升腾起来,闪着微弱的光,缓缓飞扬,融进了灌河,融入了大海。

响水岸边的景致在我眼前缓缓铺陈开来。海风中,絮语梦幻、水芦胶粘、景梦似诗。千百年未变的水与芦苇的枝干弯下腰仍在如我沿伸着梦。芦荻森森,向水而歌,在水面雕琢出细柔和美的波纹。于此漫步流连,徜徉中仿佛又回到了过去。我以无暇顾及芦、荻、苇、蒹、蕸、蓼中佳人消失的背影,眼中早有湖岸的白墙瓦房、小道树木,清澈的河影像点缀了每个角落。有闲人散步、猫狗憩息、舟船摇楫、鱼影穿梭。小船悠悠驶过,秋风飒飒,带来船夫哼唱,带走絮飘万千。而我一看到这飘絮,就恍如隔世,看到天地间饱蘸夕阳余光精灵一般情绪高亢。那是一种如灌河不可言说的丰盈浪漫,似响水不可描摹的蓬勃汹涌,像海涛不可复盘的嘹亮天音。千万只芦花柔软的触手在按摩着我心里的最软处,令心在回溯中沸腾。再一挥手,向空掳一把绒毛,蓄絮成笔,将拂尘样的荻须,醮一滴灌河水,在秋风中,震撼、飘逸地挥舞泼墨,谱出这蓬勃而宏大的畅想曲,绘出这漫天絮语的场面,和每一粒都饱蘸了江河水韵恋思的絮花一道,与水和鸣。

任由其向天而去吧,我亦与之并竭尽全力伴飞而去,在海边,在河畔,在苇中,在歌中,与秋风一道,一口气飞入芦花寻觅的另一片海岸,另一季节。

响水,灌河,其声舒扬,专以远闻。一片苇水滩涂,润泽以温,洁之秀逸。于此,我听歌、观芦,再多的美词仿佛也是多余的了,就让单纯的欢喜像一支苇杆表白的那样简简单单吧,不挠而不折,凭风拂面,随风向而去,爱到深处,再没倦怠,再无疲惫,更无唐颓。

便几乎可以与灌河之水一道,响彻云霄,奔流到海。

此,正所谓,响水情切,絮语纤纤,伊人如斯,在水一方。

2023年11月30日作于苏州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邹仁龙,锅底洼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钟情文字,偶有作品见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