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史脱口秀》(2022年8月整理)

 三禾子恒 2023-12-06 发布于湖南

一、作者:姜萌

二、简论:

1、是为工具书,重点是了解其语言表达方式,能将一种专业性的枯燥单向生硬的发展史,以生动活泼的言语贯穿,特别是叠加在一起的时候。

2、高智商仍是成为科学家必不可少的关键条件。

3、因专注、因思虑、因开创性实验研究等因素,仍是科学家身心健康受创而早逝的必然因素,内中几多悲伤。如舍勒43岁(P127),居里夫人家族60岁左右,麦克斯韦48岁(P187),赫兹37岁(P189)等。

4、发展绝非突发或自然而然发生,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努力探索而成。

5、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并非等同。

6、文字表达能力也是研究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7、社会环境是激发人类创造力的关键。则如18世纪的英国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8、其提出的全人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借鉴性,但对人文和艺术的简单定义并否定则过于偏激,趋向于典型的“唯理工论者”,其内思想多有矛盾彰现。

9、西方的实践精神是其科技快速发展的关键。

10、多有科学家的情商与智商是不相匹配的,在于其心的专注度不一。如牛顿的为人处事作风基本没法让人接近(P112)、拉瓦锡的木秀于林至人头落地、康德终生未婚等。

11、就直创新性的语言风范所期盼达到的科普面的问题,也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的主流阅读者仍是中青年的知识分子,没有相当程度的科技史基础知识和文字领悟能力者,一则难以提升兴趣,二则无法理解一些揶揄的内涵。

12、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我们有必要知道科技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也有必要知道未来科技会让我们走向哪里。适当的洞见,会让自我更坚定、更自信、更独立、更有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更能避免习以为常的盲从!

13、作者以科技史研究者的身份提出隐忧及对21世纪的希望:即——人类最主要的关注点不应该再是狂热于科学的革命或者技术的突破,而在于从人文、社会、伦理和哲学的角度去思考技术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它又意味着什么。其观点与前阅读《文明向技术投降》所得,人类社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类同。

14、思考其提出的关于“人群还在加速分层”的理念,是否意味着阶层分化、阶层固化、知识及认知两面极端化的趋势?是否意味着“人治人”或者“人造机而治人”体系的形成趋势?

15、扩展阅读:赫景芳《孤独深处》、刘慈欣《三体》、《托马斯·爱迪生传》、《达尔文传》、(英)G·P斯诺《两种文化》、《特斯拉传》、《社会达尔文主义》、《达芬奇传》等。

三、了解、理解和辨析

1、了解“脱口秀”?(P1)

是英文的音译,意译是谈话节目,也是风靡世界的广播电视节目,如美国的扣扣熊、柯南秀,中国的逻辑思维、晓松奇谈、笑逐言开等。

2、关于对科技传播的新看法?(P3)

①做到“先有意思,再有意义”。

②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③激发兴趣比传播知识更重要。

(激发和呵护人们探求知识的兴趣,是知识传播的核心使命。)

④我们需要一千种科技史的写法。

人群还在加速分层,语境还在不断迭代,需要不断刷新科技史主题的书写。)

3、理解:作者关于“学术文化”与“世俗文化”的冲突之阐释?(P14)

①1959年,英国斯诺提出“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形成文理分科。

②“学术文化——不屑于跟世俗大众接触,也不屑于向世俗大众解释只有他们“圈内”才能理解的高深术语和理论。

③“世俗文化”——比较low(低端、不优雅、没有品位),除了吃,就是性。

④两种文化使社会文化形成一个哑铃结构,各自固守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拒绝交流。

⑤任何一个社会层面,不管是经济上的差距,还是文化上的分布,纺锤体的结构都比哑铃型的结构要更为合理。——即:让学术走下神坛,能够被世俗所理解甚至欣赏,同时让世俗学会尊重学术,提升自己的品位。

4、四大文明古国之地区,必有那么一两条世界级的大江大河。(P4)

5、印度发明了阿拉伯数字,但因为阿拉伯人的传播和得名,另发明了数字“O”。(P18)

6、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从形成伊始就是整体性思维,而非西方的拆解式思维。(P20)

7、希腊人希帕索斯发现了√2的存在,史称“发现无理数的第一人”,直接触犯了“一切数量都可以用有理数表示”这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天条,被扔入大海谋杀,史称“第一次数学危机”。(P32)

8、关于儒略历的2月28天和8月31天大月的原因。(P51)

9、近代实验科学的思想先驱罗吉尔·培根提出无知的四大来源——对权威的尊崇习惯势力无知群众的感觉性格中的骄傲自负。(P64)

10、英国的威廉·山克斯耗费15年光阴,在1874年算出圆周率的小数点后707位,并将其刻在墓碑上作为一生的荣誉。(P67)

11、孙思邈《千金方》提出健康原则“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荣、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少”为适度之意。(P75)

12、马斯洛——越是底层的需要动力越强劲。(P85)

13、18世纪生物学家拉马克1809年出版《动物哲学》,阐述进化理论,即——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点,史称“拉马克学说”。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吻合,但经不起严格的推敲。后德科学家魏斯曼狂切老鼠的尾巴,二十一代后,仍有。(P142)

14、笛卡尔与瑞典公主之恋:百岁山矿泉水广告、公式r=a(1-sinθ)心形线。(P166)

四、字、词、句

1、传播需要概念简化和细节展现......需要知识阶层更贴心地站到普通人的角度去改进知识传播的方式和方法。从行业小白的视角导入,生动活泼、循循善诱地完成知识传播的过程。(P4)

2、通过对读者心理的揣摩,透过精心设计的文本结构和语言风格,让普通人在科技发展的宏大图景中感受色彩和温度,体察情绪和细节,激发共鸣和兴趣......(P4)

3、关于知识积累——人类文明,好似层积平原,一代哲人的智慧冲过来,又一代的知识盖上去,形成积累。知识的创造固然重要,但积累与扩散同样不可或缺。如果不是站在这个越积越厚实的平原上,每个人都是从零起步,独立创造、试错,那成本将无比高昂,人类和猿类的差别,应该不会太大。(P7)

4、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发明,二是把成果普及给他人。(P7)

5、大众的接受,永远是感性优于理性。一千个人的死亡是数字,一个人的具体死亡,才是悲剧。(P9)

6、其实工业革命之所以能够发生,主要还得感谢人性当中的两个缺点:一个是懒,一个是贪。要不是为了省事儿,要不是为了攫取更多利益,不可能有先进机器的发明。没有欲望还特别不怕麻烦的人,是不可能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与庄子论机巧之心的对立)(P144)

7、可以说,热力学两大定律出现之前研究永动机,叫科学先驱,这之后研究永动机,叫智力低下。(语言风格)(P181)

8、194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设立了“世界末日钟”。(P269)

9、苹果公司的商标是一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其是用来纪念和致敬图灵的,其背后辛酸故事。(P287)

五、现实思考与辨析

1、辨析:作者关于“全人教育”理念的阐释。(P298)

在教育上最大的虐待,不是使一个年轻人无知,而是不断告诉他,这个世界只有一种图景,你的人生也只能以一种方式度过

②其对自己的生活持有的态度也是如此——他们只能按照“某种”方式生活,而这种方式就像操作系统一样,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就预装到了他们的脑袋里。即:如果我是老鼠,我就一辈子打洞。

③中国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速度,与其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则毫不匹配。

④真正的教育,呼唤“全人”的概念。

⑤一个接受了完整教育的人,应该概括性的熟知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常识性的知识,对这些常识性知识的获得和传承,代表着我们真正有资格成为人类这一高级生命体的正式传人,而不是一只披着人皮只知道吃喝玩乐的野兽。

只有以常识、逻辑和良知的培养为核心的全人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⑦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之所以应该用科技,而不是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人文和“道可道、非常道”的艺术来打基础,主要是因为科技具有更强的逻辑性与客观精神,而科技又不流于死板,它的发展伴随着哲学的发展,时刻体现着每一个时代的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思考。

⑧陕北黄土的记者采访:放羊,生娃,再放羊,再生娃的故事。

⑨前观县政协组织的“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政协委员牵手结对学生合唱比赛中,城区学生与乡镇学生表现明显不一,本段开学走访中,也了解到乡镇农村学校中学风松弛,管理也以安全为重,其强调的底层意识和学生流露的草根思维让人寒颤,这也意味着社会中代际传递现象亦十分普遍和浓重,且已习惯成必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