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保龙 | 为自我建一座“且停亭”

 大河文学 2023-07-12 发布于河南

几天前,冒着酷暑,来到浙江兰溪游玩,邂逅一处凉亭——且停亭。一时间,有趣的名字引发了我一探究竟的欲望。原来这座亭子与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大有关系。当年,李渔在家乡的夏李村口路旁修建凉亭,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助,出钱最多的是当地财主李富贵。财主赞助了资金,非要给亭子取名为“富贵亭”。

李渔觉得太庸俗,就阻拦说:“且停停。”意思是说,你暂且停一下,容我斟酌再三。财主说:“我给亭子取了名,你不同意,那你说该叫什么好?” 李渔笑着说:“我已经说出名字了——且停亭。” 财主还想争论,李渔又坚决地说道:“且自在这里停一停,歇歇脚,怎么不能叫且停亭呢?后来,李渔还专门为这个亭子拟了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

李渔是一位懂得“且停停”的人。在清顺治三年,功名不遂、身经战乱的李渔归隐故乡,回夏李村居住,开始了他一生重要的隐居生活。他锄禾以欢,渔舟相揖,读闲书,养花草,访逸叟闲夫,写诗词歌赋,将庙堂之险换江湖之乐。尔后,他又下杭州,修“武林小筑”,学归隐之仕,求艺末之技,写剧本,训戏班,无心插柳之际,却引得洛阳纸贵,将中国戏剧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此后,这座亭子被列为中国十大过路凉亭之一,关于此的典故也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亭以人传,人也以亭传,因为“且停亭”,浙江兰溪人记住了李渔,也洞悉了人生路上且停停的哲理。

“且停亭”,字面意义简单,仔细推敲却蕴含丰富。喧嚣浮躁、急功近利似乎成了今天人们生活的常态,追求迅疾生长、芳华尽展,朝着既定目标飞速前进,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本无可厚非。然而,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跨越,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进步,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一口永远吃不了一个胖子,急于求成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落得一个拔苗助长的笑话。其实,凡事欲速则不达,在祛除浮躁中提升自我,找准人生坐标,踩准人生节拍,我们不妨也为自我在内心里建一座“且停亭”。

“且停”,不是让人裹足不前,饱食终日。而是有意识地提醒人们,事业需要干,而且要好好干,但不蛮干,要智慧理性,张弛有度,讲究策略地干。忙是现代人的常态,可是别忘了“忙”字,左半边的“心”,右半边的“亡”,一个人的心亡了,哪里有成功、哪里谈欢愉、哪里论幸福?“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何其幸运,教师每年能有近三个月的假期,“且停”的这些宝贵时光,正是为了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绝佳安排。我们要常怀空杯心态,让假期成学习“佳期”,自我学习,结伴共学,团队互学。

众所周知,逆境时,要花时间调整;心累时,要马上放空自我;感到生活无聊时,要学会寻找乐趣。劳累了一年,有大块儿的时间来充电,来阅读,来深思,来领悟,来进修;有充足的闲暇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名山大川,修身养性。不是玩物丧志,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劳逸结合,歇歇脚、缓口气,让一颗浮躁的心稍作安顿,静下心来去欣赏一下周遭的风景,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再出发。西方哲人说:“别走得太快,停下来,等一等你的灵魂。”时值一学年终结,忙碌奔波的我们,应该懂得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盘点反思,总结提升。教育是有温度的,这一年,我没误人子弟吧,学生还喜欢我吧。停下匆忙的脚步,多问问自己!有时候我们只顾匆忙来迎合分数、升学,却淡漠了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根本任务,忽略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上路;有时候我们走得浑浑噩噩,忘了教育的初心是什么。而有时候我们走得太快,走得太远,方向错了,只会南辕北辙。教育的路上,且停停时,且停停。停,是为更好地反思自己,重塑自己,然后再明确方向,坚定前行。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我们教师时时忙、日日忙、夜夜忙,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忙得晕头转向,忙得忘记了身体的健康,忙得忽视了成长过程的快乐,忙得丢掉了灵魂,就真的不值得了。那就不如偷得浮生半日闲,每天抽些闲暇,“且停”下来,慢一点,静下来,思考一会,看似耽搁了一会宝贵的时光,但是很值得。因为“且停”才能看到问题本质,“且停”才能进行深入思考,“且停”才能自省提高,“且停”才能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人生其实恰如一趟旅程,我们路过的每一个驿站,都是一处独特的风景。再忙,也别忘了“且停”一下,乐活一下山水,辨别一下前行的方向,来个一日三省吾身!


作者简介

于保龙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