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察冀军区六大主力团

 好奇的果果 2023-12-07 发布于河南

前一篇发文介绍了继承百色起义血脉的晋察冀军区三分区2团,该团后来的番号为64军191师572团。文中提到了晋察冀军区六大主力团,下面简要介绍这六大主力团。

1937年10月20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115师独立团、骑兵营等部队在恒山、五台山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建设根据地。22日,八路军总部聂荣臻率115师独立团、骑兵营、教导大队的两个队、总部特务团直属大队以及343旅和359旅工作队共3000余人,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0月底,独立团从出发时的1700余人,发展到7000余人,就在10月,独立团奉总部命令在察哈尔省蔚县恢复师建制,改称八路军独立第1师。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我党领导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

晋察冀军区由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共辖五个军分区,到1937年12月中旬各军分区所部均编组为一个支队,独立一师改称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兼第1支队,主要活动区域为冀西北。

二分区兼第二支队主要活动于晋东北,由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扩编而来,第二军分区成立于11月,第二支队于12月整编完成,由赵尔陆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三分区兼第四支队主要活动于冀西地区,该部由115师骑兵营等部扩编完成,司令员为陈漫远,王平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四分区兼第三支队主要活动于晋冀察边,由115师343旅685团一部扩编而来,司令员周建屏,政治委员刘道生。

五分区兼第五支队活动于平西门头沟一带,前身是我党收编的地方抗日武装平西国民抗日军,赵侗任司令员,1938年7月并入一分区。1940年5月,五分区再次组建,辖区为雁北,邓华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平西挺进军6团,1941年5月又并入一分区。1942年12月,五分区第三次组建,韩伟任司令员兼政委,直至抗战结束。

1939年3月至9月,遵照八路军总部的整军训令,晋察冀军区各部队进行整军,对一分区1团、3团、二分区4团、三分区2团、四分区5团予以重点补充和建设,使之齐装满员,建成了几千人的大团,战斗力有很大提升,是晋察冀军区的主力部队。1940年后,增加了萧克在平西组建的、后划归给邓华第五军分区的第6团,统称晋察冀军区六大主力团解放战争时期,这六大主力团的所在部队如下:

一分区1团编入东北野战军序列,番号为48军142师424团

其余5个团仍在华北军区,1949年11月整编后的番号为:

一分区3团(新3团)在65军——193师577团

二分区4团在64军——191师571团

三分区2团在64军——191师572团

四分区5团在63军——187师559团

五分区6团在63军——189师566团

以上部队都是所在的军主力团。

关于这六大主力团的发展沿革,后续将发文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