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很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八国联军不是威胁

 太行森林 2023-12-07 发布于河北

“大清亡了!”

这个影响中国的276年的清王朝,在一声声列强们的大炮轰鸣声中轰然倒塌...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有人会说,若不是康熙当年选错皇位继承人,清朝不仅仅不会灭亡,而且能成为超级大国!那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清朝灭亡裂痕从雍正即位开始

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他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母亲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胤禛在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封为雍亲王。在这个时期,其他皇子为了谋求储位,结党营私斗争的非常激烈。

然而,胤禛表面上做出对争储事情漠不关心,以他对康熙的孝心,赢得康熙的好感,为将来争取皇位做准备。

康熙六十一年寒冷的冬天,父皇玄烨驾崩。胤禛凭借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的特殊地位,以及四川总督年羹尧的兵力,成功登上了皇位。次年,他改年号为雍正。

有人说,雍正皇帝这个皇帝是篡位得来的,我觉得这个猜测纯是谣言,作为皇帝遗诏,在书写“传位于四子”与“传位十四子”在汉语写法中极其相似,但是满文中这个是两个毫不相关的字。因此,雍正皇帝是“正经”的皇位继承人,十改于只是民间谣言。

经过九子夺嫡,作为康熙帝的第四子胤禛击败其他的皇子成功胜出,但是就是因为他的成功,间接的导致,百年以后大清的灭亡。

熟读历史不得不说雍正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若换到现在,他也是一个好老板。

正史记载,雍正皇帝勤于国家治理,是一个实打实的工作狂,每天工作十三个小时,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他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在位期间连续为灾民减免税赋。

雍正帝面对他人的诋毁,亲自书写《大义觉迷录》予以澄清。

雍正皇帝登基后,不惜得罪权臣,实施“火耗归公”政策。何为“火耗归公”,在清朝年代,百姓缴纳税银几乎都以碎银缴纳,地方官员需将收到的碎银,二次加工铸造成官银进行计算,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损耗,不足的部分需要老百姓自己进行补缴,具体损耗并没有参数,这里就出现以权谋私,若与当地的官员关系不错的,税银损耗就低,若与当地官员关系一般,就会出现损害较大。

雍正皇帝的这一举动直接动了权臣们的“蛋糕”,这谁能答应?于是众多大臣对这位雍正皇帝心存不满。

雍正皇帝真的不怕得罪人,刚得罪完权臣,又将矛头对准地主。雍正皇帝实施“摊丁入亩”政策,减轻百姓的税费。在清朝的税收体系中,有一种名为“人丁税”的税收种类。无论家中是否拥有土地,都必须缴纳“人丁税”。在那个时代,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人口众多,许多百姓生活贫困,没有自己的土地。因此,“人丁税”的征收导致了百姓们不得不成为佃农,为地主们工作,或者选择逃离清朝的领土。

雍正是一位充满复杂性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以勇于革新、勤于理政而著称,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励精图治使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得到减轻。在处理政务方面,他精明练达,勤劳不怠,批答章奏往往连篇累牍,剖析事理洞中要害,行政效率极高。

雍正仍有许多历史功绩。他实行了解除贱籍、平定罗卜藏丹津等举措。这些举措为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雍正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就让乾隆坐上了皇位

民间有一句戏言,说雍正皇帝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就是选了一个失败的继承者,乾隆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就是让雍正坐上了皇帝。

这个被网友戏称为“低配唐玄宗”的继承人,开场就自带“buff”。弘历,是雍正第四子,因雍正前两个儿子不幸夭折,所以他就顺位至第二子,因从小被爷爷康熙皇帝喜爱,使得其父雍正在九子夺嫡中获得了一些优势,这成为他被雍正偏爱的最大原因。因为对弘历的偏爱,雍正皇帝早早将其秘密立为皇位继承人。

雍正很喜欢这个儿子,对他的教育也很上心,13岁的弘历熟练的掌握了满文、汉文。对于满人的马上得天下的“原则”,弘历从小就被要求骑射。为了使得弘历更符合一个储君标准,雍正皇帝对弘历的教育进一步加强。除了原有的教师福敏之外,还增加了朱轼、徐元梦、张廷玉等著名文臣辅导弘历学习文化知识和儒家经典,同时还有宗室重臣允禄、允禧等人教授他火器使用和弓马骑射。

雍正驾崩后,弘历顺利继承大统,改年号为乾隆帝,成为了大清第六位皇帝。

乾隆皇帝真正向我们演绎了什么叫做“富不过三代”,“物极必反”。作为最自恋的皇帝,自封十全老人,建立所谓的盛世,跟他的老爹比起来他铺张浪费,奢靡无度,断送祖宗江山,却不自知。

这位“十全老人”,其实是一个“十废老人”

乾隆即位后,清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而且官方垄断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的种类也限制的十分厉害,这是导致清政府落后的开端。我们都知道,闭关锁国的危害,这直接导致了大清最终的命运!

自乾隆中期以后贪风的恶性发展导致各级官吏严重不纯,为政素质普遍降低。吏治腐败直接导致了乾隆后期统治走向下坡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得广大农民陷入绝境。与此同时,封建统治者的生活却是极其奢靡,这种腐败没落的统治也预示清政府最后的命运。

若康熙帝的继承人是他,清朝很可能成为超级大国

这个人就是十三阿哥胤祥。其实康熙帝的每一个皇子拎出来,都会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

关于胤祥的母亲,章佳氏据史料记载为包衣出身,这样的出身使得胤祥并不能像其他皇子一样“子凭母贵”,但是却不妨碍康熙皇帝的喜欢。据史料记载,胤祥非常招康熙的喜欢,无论去哪里都喜欢将其带在身边,曾获得康熙皇帝盛赞“吾儿众多,最有本事的救属胤祥”,可见胤祥本身就很优秀。

可是,也就是因为“九子夺嫡事件”造成了晚年的康熙皇帝对胤祥也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这种怀疑在“帝位的加持下”,将父子之间的误会被放大。康熙皇帝再也不信任这个优秀的儿子了。

“朕的好弟弟,也是朕的左膀右臂...”

雍正对这个弟弟真的非常好,十三阿哥胤祥的母亲是一个包衣,地位比较低下,所以胤祥被送到雍正皇帝生母德妃身边抚养,所以雍正皇帝与胤祥是一起长大的,所以两人感情很好。不过,虽然两人是一起长大的,但是性格却又很大的不同,哥哥博学稳重寡言,弟弟聪明活泼,不过作为弟弟的胤祥却十分喜欢粘着这个“闷油瓶”似的哥哥,哥哥也喜欢带着这个“闹腾”的弟弟。

胤禛登帝称帝后,任命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直接管理大清各项事务,基本上所有重要的事务,雍正都会与十三弟胤祥商量,两人的关系并未因雍正登上皇帝发生改变,这在皇家是很难得的。

胤祥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弟弟,在雍正三年的冬天,胤祥接任了总理水利营田事务的职务。他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因此决定亲自进行实地勘查。在冬春两季的考察中,他深入了解了河道、堤坝、水闸、入海直河等水利设施的情况,并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了详细的水利规划。

在治理水利的过程中,胤祥非常注重与百姓的交流和沟通。他时常与农民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及时解决他们在水利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他还亲自指导农民修河造田,使得原本荒芜的土地得以重新利用。由于胤祥在水利建设中的突出贡献,朝廷对他进行了表彰。

胤祥重视人才,他不仅关注高级官员的选拔,也重视基层官员的任用。

雍正治国时期,胤祥负责朝廷军事武器制作,他对其此项工作要求极其严格,小到一颗钉子,他都命令工匠制作得分毫不差。胤祥的命令不仅展示了他在军事方面的远见和决策力,也体现了他在武器制造方面的独特眼光和高度责任感。

要知道清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康熙皇帝对外国的“洋玩意”,充满好奇,他学习英语、拉丁语、微积分等是历史上最博学的帝王。胤祥在对外国学习方面的态度受到康熙皇帝的影响。他对外国文化和知识持开放态度,鼓励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

据正史记载,他的治国理念与康熙皇帝十分相似,都是积极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知识知识,思想非常前卫。有人说若胤祥作为皇帝,可能就不会有闭关锁国这一国策,那么清政府就不会固步自封。

其实,历史中的雍正也是一位好皇帝,封建王朝的覆灭不过是时代的需要,并不是一个人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