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赵海河去村民家偷梨,梨女主人正要呵斥,丈夫却捂住了她的嘴

 惊鸿历史苑 2023-12-07 发布于河北

1969年,知青赵海河偷摘了3个梨,第二天,他们打算再次偷时,无意中听到梨树主人谢元成的媳妇说:“昨天他们偷梨,你捂我嘴干嘛?”

1969年2月,17岁的天津知青赵海河与5名同学响应号召,奔赴河北青县张家屯大队插队。

这个地区地处偏远,四面环山,山路崎岖,经济并不发达,村民经常饥饿,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初春时节,天气寒冷刺骨,13位知青抵达张家屯,拥挤在队部两间破旧的屋子里。

屋内连炕都没有,只能在地上铺设了一层芦苇、一层麦秸,最后铺上苇席作为床铺。简陋的居住条件,加上简单单一的饮食,让生活很是艰辛。

队长考虑到知青们不会做饭,让自家媳妇前来照料并教他们烹饪。这里的主食只有窝头,辅以白菜和咸菜作为菜肴。

虽然在张家屯,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吃饭,但对于知青们来说,这样的饮食仍然是一种艰难的适应。

实际上,并非队长苛刻对待知青们,而是当时的张家屯确实贫困,队长也想确保这些年轻人吃得好。

知青们刚到没几天就迎来了新年,队长让媳妇儿为大家蒸了两大笼白面馒头,还购买了猪肉和粉条,在除夕之夜炖了一大锅美味。

在除夕之夜,队长与知青们一起吃饭,他说:“你们来这里落户,我就是你们的家长。遇到问题,尽管开口。等天气转暖,队里会重新修建知青宿舍,给你们铺火炕,不再让你们睡在地上!”

赵海河和其他知青听了队长的话都感激不已,虽然他也想提及饥饿的问题,但见大家都保持沉默,便略显犹豫,最终没有开口。

春节过后,知青们再次投入繁重的田间劳作,饮食仍是窝头咸菜。

一天晚饭后,赵海河说:“我路过后院,看到一片茂盛的梨树,满树开花结果,让人垂涎欲滴。”

其他知青也表示想品尝,于是赵海河和郑云峰商议,决定偷几个梨。

两人小心翼翼地来到梨园,毫无经验的他们非常紧张,一个监视四周,另一个轻手轻脚地摘下最大的梨。他们连续动作6次,成功离开,匆匆跑回宿舍。

其他知青见到梨,都迫不及待地拿起,蹭了蹭,开始大口品尝。“真好吃!”“又甜又多汁!”他们边吃边交头接耳称赞。

第二天晚饭后,几位年轻人仍念念不忘昨日的梨,虽犹豫再三,但仍决定去梨园偷摘几个。

赵海河和郑云峰再度来到梨园,路过谢元成家后院时,突然听到谢元成和媳妇的争吵声。

谢元成媳妇责备:“你为什么捂住我的嘴,让那两个知青逃掉,偷了我们的梨?”

“偷什么?不过是吃了两个梨罢了,你别这么说话。”谢元成的声音低沉,责备着媳妇。

“想想看,这些城里来的年轻人挺好的。他们住在破旧房子里,从未抱怨,勤劳地劳作,还帮助老人挑水、劈柴。吃几个梨算什么!”

谢元成说完后,媳妇不再吭声,接下来全是谢元成的声音。“明天早上,摘一篮梨给那些年轻人吃,别提他们偷梨的事!”

赵海河和郑云峰相视一眼,深感愧疚。他们放下了摘梨的念头,默默离开了。

回到宿舍后,其他知青责备为何未带梨回来。当赵海河告知谢元成夫妇因此吵架后,屋里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隔日,谢元成亲自带来一筐新鲜的梨,笑着说:“来吧,孩子们,给你们带来了些新采摘的梨,快尝尝吧。”众人面面相觑,心存愧疚,谁也不敢先动手。

此事之后,赵海河等人一直感到内疚,努力寻找机会回报谢元成的善意。

不曾想,机会很快就来了,谢元成家的梨树丰收了,果实满树枝头,数量之多让他们根本无法完全摘取。

本想雇人帮忙,但考虑到雇佣成本,只能夫妻两人辛勤劳作。

赵海河得知此事后,立即告知其他知青,建议前往帮忙。惊讶的是,所有人都乐意前去。

一拍即合,他们来到梨园,谢元成最初拒绝,担心无法支付他们工资。但知青们坚持免费助力,这深深感动了谢元成夫妇。

大家联手,不到几天便采摘完所有梨。谢元成对妻子说:“你小心眼啦。”她回答:“你等等。”

她拿起一筐梨,递给知青们:“孩子们,想吃梨随时来拿,我们免费给你们。”大家都笑了。

多年后,老兵赵海河重返张家屯,心中仍视这里为第二故乡,村民们依然热情款待。

结尾

这是一段年轻知青在河北农村的故事。虽面对艰苦环境,他们乐观进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

所以说,即使在困境中,不忘初心,善良和助人仍是价值至高不可或缺的品质。

友谊与善意的回馈不只在于物质上的交换,更在于内心的真诚和感激。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我是惊鸿,喜欢的话,就请点击下面,多多关照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