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悠悠岁月】郭才书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昵称71028402 2023-12-09 发布于河南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郭才书 / 文
今年6月,我参加了河南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协会组织的党建红色研学活动,有幸走进仰慕已久的素有“红色首府、将军故里、诗画江南”之美誉的新县。
当我走下大巴车,踏上新县这片红色的土地时,我的心就揪紧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不远处英雄山上的“红旗飘飘”主题雕塑。随行的信阳领队告诉我们:八面迎风猎猎的红旗,象征着八支红军部队在鄂豫皖地区的诞生。
我们去的第一个教学点,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大门为“八一”型现代建筑风格,庄严典雅,轩昂壮丽。一颗鲜艳的红五星镶嵌在陵园大门的正上方,下面是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十一个耀眼夺目的金色大字。
拾级而上,迎面是由10个历史画面组合而成的巨大的《燎原》浮雕墙。浮雕以毛泽东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论断,概括出整个鄂豫皖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内涵,以立体的艺术语言,再现“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故名“燎原”。
折向右继续拾级而上,再左拐不远,就是一片平地,一座高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面前。碑高13.1米,寓意鄂豫皖苏区牺牲的13万多名革命烈士。碑身呈五边形结构,正北面由朱德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红色刻字苍劲有力。其余四面分别为许世友、刘名榜等领导及烈军公家属的题词。
我们一行50余人整装列队,肃穆而立,首先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然后魏会长缓步走向花篮前整理缎带,驻足凝望花篮。众人低头默哀,最后三鞠躬,缅怀鄂豫皖苏区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烈士。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我们缓步走过革命烈士纪念堂,又在一个个烈士事迹陈列室驻足凝视,聆听讲解员声情并茂讲述烈士们的感人事迹。
少年英烈肖国清,先后参加童子团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家乡建立党小组。1933年,担任黄安县子云区一乡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兼团委书记,被捕后遭受反动派严刑拷打,压杠压,火香烧,火钳烙,拔完她的头发,剥光她的头皮,她宁死不屈,后被活埋于箭厂边西侧的山洼里,年仅16岁。

少年英烈林清芝,深受父母早年参加革命的影响,不到10岁就担任童子团团长,后任乡农会宣传员。1933年夏,和母亲一起被别人诱骗回乡,敌人迫使她与父亲和丈夫脱离关系,林清芝大义凛然,大声喊道'要杀要剐就快来吧’,刽子手双手发抖,连扣8次扳机均未打响,又重新装弹,将其杀害。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5岁。
母亲英烈王修民参加农民协会,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赤城县第五区妇委会主席等职。1932年在反“围剿”斗争中,为掩护群众转移,不幸被捕,敌人用铁丝穿她鼻子、灌盐水、辣椒水等残酷手段,逼她供出当地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名单,她坚贞不屈,被敌人活埋于观音山下。
母亲英烈中还有帅贤女、徐凤英等人。
兄妹英烈程启宗、程启波、程启东、程训宣,在长兄程启光的影响下,先后参加革命。程训宣是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妻子。二哥程启宗以私塾先生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发动群众同土豪劣绅作斗争,不幸于1928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25岁;三哥程启波曾任红四军警卫员、排长、连长,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中牺牲,时年28岁;四哥程启东,担任子云区五乡的苏维埃主席,他从事农运工作,积极组织农民武装,不幸在敌89师进行“围剿”时被捕,在狱中他大义凛然,最后敌人在黄安城将他杀害,时年25岁。
巾帼英烈张宗杏,1928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区苏维埃妇联主席、光山县妇联主席、中共鄂东北道委妇女部长、中共光麻特委书记,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恢复和发展了东大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在新县卡房遇难。
巾帼英烈沈仲华,1929年由团转党,商南起义后,先后任乡、区苏委员、执委、妇联主席、赤南县保卫局副局长兼审讯部长。1932年,红四方面军撤出大别山后,沈仲华和一部分同志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因叛徒出卖被捕,后英勇就义,年仅24岁。
革命烈士吴焕先,1926年在家乡建立了鄂豫边区第一个党支部。他把专门买来的一幅马克思画像恭恭敬敬地贴在供桌上方。父亲呵斥道“这里是敬祖宗的地方,你贴个大胡子老头干什么”,他给父亲解释说“这个大胡子老头可是个好老头啊,他是我们穷人闹革命的导师,按照他的办法来,我们就会创造出一个新社会来”。不幸的是,1935年任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兼红二十五军政委的他,在甘肃省泾川县四坡村作战中壮烈牺牲。2009年,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
看着陈列室革命烈士的图片,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解,我被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英勇事迹所打动,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从烈士陵园出来,我们的下一个教学点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在古朴庄严、气势恢宏的主展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苏区“红军干娘”周家姆舍子救红军的故事。

周家姆的丈夫王良喜是党的地下工作者,黄麻起义后不久,担任乡苏维埃主席的王良喜不幸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周家姆没有被敌人的残忍所吓倒,家里仍然是红军的立脚点和党的干部的联络点。她像照顾自己亲儿子一样照顾红军小战士,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干娘”,周家姆因此获得了“红军干娘”的尊称。
1928年5月的一天深夜,工农革命军第7军第1队党代表王树声被一队敌人追赶,听到动静的周家姆开门招手示意他到家里躲一躲,把他藏在了自家的夹墙里。
敌人把村子包围起来,要群众交出王树声,不然就要把西张店村变成无人村。就在敌人准备开枪的时候,周家姆说王树声在她家里。来到她家门口时,周家姆说“王树声带有双枪,你们躲在门口,我去把他哄出来”,进屋后她赶紧吩咐大儿子王政道和王树声互换衣服,让儿子走了出去。
次日,敌人就残忍地把王政道杀害了。这一点,王树声当时并不知道。王树声在周家姆的保护下,逃过了一劫。
1932年,调任红25军73师师长的王树声率部参加麻城起义,期间特意经过西张店来看望周家姆,感谢她的救命之恩,这时才得知王政道被敌人杀害,周家姆的二儿子也在敌人“清乡”时被杀害。周家姆再三恳求王树声把三儿子和四儿子一起带走去参加了红军。
后来两个儿子,一个牺牲在四川,一个牺牲在甘肃,周家姆一家为革命牺牲了五位亲人。
1951年8月,王树声带着访问革命老区的公务,回到西张店村,一边热情慰问革命老战士、挨门挨户访问烈属,一边托人打听干娘周家姆的下落。访问快要结束,也没有找到干娘,王树声心情非常失落。
就在返京的时候,王树声站在一条小河边,望着河水怅然若失。过了一会儿,就在他抬头准备离去的一瞬间,看到河对岸有一位老妈妈。老妈妈是那样熟悉,他来不及多想,没等脱下皮鞋,就蹚进了齐膝深的河水里,跌跌撞撞跑到对岸,跪倒在老妈妈面前,拉着老妈妈的手,哭着说“娘,我是树声啊,您的亲儿子!往后我养您……”
穿过主展馆院落,就是鄂豫皖苏区将帅馆,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幅巨大的铜雕将帅墙,雕刻的是在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9位开国将帅。第一排正中是刘伯承和徐向前2位元帅,两侧为徐海东、陈赓、王树声3位大将和王震、许世友、陈再道、陈锡联、洪学智、韩先楚等21位上将,第二排至第九排是43位中将和280位少将。

这面将帅墙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穿透力,我内心不禁心潮澎湃,对鄂豫皖苏区走出去的开国将帅们油然而生敬意。
下午去的第三、四两个教学点分别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旧址新集和“志仁小道”。
在首府旧址大门内的墙上,镶嵌着《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曲的说明和曲谱歌词。通过说明,我才第一次知道,原来人们耳熟能详、广为传唱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就诞生在这里。这是一首大别山民歌,采用了《八段锦》曲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并在全国各省份迅速传唱开来。
1932年5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在新集正式成立。在分局和中共鄂豫皖省委的领导下,发挥集体智慧,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广大军民英勇斗争,苏区面貌欣欣向荣,军事斗争节节胜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共产党员、苏维埃干部与大别山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筑起了打不破、摧不垮的“铜墙铁壁”、“血肉长城”。
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实践探索表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志仁小道”位于溪涧众多、林茂山幽的连康山的一条沟涧之间,是以新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牺牲的首位县委书记王志仁命名的小路,当年王志仁就是通过这条秘密山路往返新县县城从事地下活动。
我们重走志仁小道,是对革命先辈们当年艰难困苦环境的情景重现式体验。志仁小道经过修葺,早已不再是当年需要翻山越岭行走之上的小路。3.5公里的路程,我们顺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溪,在踏实厚重的石台阶上行走,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走了两个多小时。
我们体验的志仁小道,还只是其中的一小段。革命先烈们,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信仰,才有了无穷的力量,有了浑身使不完的劲头,往返在这条小道上,如履平川。
第二天上午,我们要去的第五个教学点是许世友故里。将军故里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位于新县县城东南35公里,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再往南走不多远就是湖北麻城县地界。
我们先去的是许世友将军墓。将军墓坐北朝南,背依来龙岭,面对五虎山。墓冢呈圆拱状,墓前一块花岗岩墓碑上,是著名书法家范曾题写的“许世友同志之墓”7个行楷大字。碑南墓前靠墙堆满了茅台酒瓶。讲解员说金丝楠木棺里安放有100元钱、两只手枪和两瓶茅台酒,寓意为“钱可买路,酒可壮胆,枪可打鬼”。
许将军生前曾多次向党中央、毛主席提出“自古忠孝难两全,我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为国家尽忠,死后为母亲尽孝,葬在母亲身边,以尽孝道”。

望着许世友将军的墓碑,我心潮涌动,感慨万千,深情鞠躬行礼。
许将军父母亲的合葬墓,在西南约40米的地方。将军终于实现了他忠孝两全的愿望。
将军故居离将军墓不远,在东北约二三百米处。在故居的墙上,我们看到了将军母亲据说是唯一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许母慈眉善目,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将军纪念馆里著名书画艺术家都本基的一幅书法概括了许将军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世传智勇气,友赞忠义情”。
我们边走边转身回望,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将军故里。
我们就要离开新县,就要离开大别山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有近百万人为国捐躯,而人口不足10万的新县,就有5.5万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可以说是“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这里的山山水水、每一寸土地都是被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可是,现在的新县人民还很穷!人民过得还很苦!!
近两天的时间里,每到一处,我的眼里都满含泪水。晚上回想起来,泪水也情不自禁夺眶而出。
返程的车就要启程了,车里很静,没有欢声笑语。我们都透过车窗玻璃,深情地向后方望去。
我在想,应该把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安排在最后一站。
如果能,我情愿下车再一次到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鞠躬默哀,这一次,一定更深情,更虔诚……
——  The  End  ——

郭才书    网名品茶悟禅,林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芝兰园》签约作者、特邀校对。玩的是嘴皮,共的是心。嘴花心实、大愚若智,自称“西河愚人”。爱好文学和书法。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