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述百练:乡土中国·从欲望到需要

 一中大语文 2023-12-09 发布于福建

①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 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作人们行为的指导了,发生“需要”, 因之有“计划”。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让我先把欲望和需要这两个概念区别一下。

②人类行为有动机的。说人类行为有动机的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可控制的,要这样做就这样做,不要这样做就不这样做,也就是所谓意志;一是人类取舍之间有所根据,这根据就是欲望。欲望规定了人类行为的方向,就是上面所说要这样要那样的“要”。这个“要”是先于行为的,要得了,也就是欲望满足了,我们会因之觉得愉快;欲望不满足,要而得不到,周身不舒服。欲望——紧张——动作——满足——愉快,那是人类行为的过程。

③欲望如果要能通过意志对行为有所控制,它必须是行为者所自觉的。 自觉是说行为者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在欲望一层上说这是不错的,可是这却发生了一个问题,人类依着欲望而行为,他们的行为是否必然有利于个体的健全发展,和有利于社会间各个人的融洽配合,社会的完整和持续?这问题在这里提出来并不是想考虑性善性恶, 而是从人类生存的事实上发生的。

④爱情,好吃,是欲望,那是自觉的。直接决定我们行为的确是这些欲望。这些欲望所引导出来的行为是不是总和人类生存的条件相合的呢?这问题曾引起过很多学者的讨究。我们如果从上面这段话看去,不免觉得人类的欲望确乎有点微妙,他们尽管要这个要那个, 结果却常常正合于他们生存的条件。欲望是什么呢? “食色, 性也”,那是深入生物基础的特性。这里似乎有一种巧妙的安排,为了种族绵续,人会有两性之爱;为了营养,人会有五味之好。因之,在19世纪发生了一种理论说,每个人只要能“自私”,那就是充分地满足我们本性里带来的欲望, 社会就会形成一个最好、 最融洽的秩序。 亚当·斯密说,  “冥冥中那只看不见的手”会安排个社会秩序给每个为自己打算的人们去好好生活的。

⑤这种理论所根据的其实并非现代社会而是乡土社会, 因为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理论多少是可以说正确的,正确的原因是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两者所以合,那是因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我说欲望是文化事实,这句话并没有保证说一切文化事实都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文化中有很多与人类生存条件无关甚至有害的。我常觉得把“生存”作为人类最终的价值是不太确切的。人类如果和其他动植物有些不同的地方,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就在人在生存之外找到了若干价值标准,所谓真善美之类。

⑥于是另外一种说法发生了。孙末楠在他的名著 Folk Ways 开宗明义就说: “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累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 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⑦在一个乡土社会中,这也是正确的,那是因为乡土社会是个传统社会,传统就是经验的累积, 能累积就是说经得起自然选择的,各种“错误”——不合于生存条件的行为——被淘汰之后留下的那一套生活方式。不论行为者对于这套方式怎样说法, 它们必然是有助于生存的。

⑧在乡土社会中有很多行为我们自以为是用来达到某种欲望或目的,而在客观的检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行为却在满足主观上并没有自觉的需要, 而且行为和所说的目的之间毫无实在的关联。巫术是这种行为最明显的例子。譬如驱鬼,实际上却是驱除了心理上的恐惧。鬼有没有是不紧要的,恐惧却得驱除。

⑨在乡土社会中欲望经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 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但是这种印合并不是自觉的,并不是计划的, 乡土文化中微妙的配搭可以说是天工,而非人力,虽则文化是人为的。这种不自觉的印合,有它的弊病,那就是如果环境变了; 人并不能做主动的有计划的适应,只能如孙末楠所说的盲目地经过错误与试验的公式来找新的办法。乡土社会环境不很变, 因之文化变迁的速率也慢,人们有时间可以从容地做盲目的试验,错误所引起的损失不会是致命的。像美国那样发达的文化里,那样复杂的社会里,居然还有这样大的势力在反对计划经济。但是这时候要维持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精神是有危险的了。出起乱子来,却非同小可了。

⑩社会变动得快,原来的文化并不能有效地带来生活上的满足时,人类不能不推求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了。这时发现了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动机,而是为了达到生存条件所造下的动机。于是人开始注意到生存条件的本身了,——在社会学里发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功能”。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功能并不一定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是营养而不是味觉。这里我们把生存的条件变成了自觉,自觉的生存条件是“需要”, 用以别于“欲望”。现代社会里的人开始为了营养选择他们的食料,这是理性的时代,理性是指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所以也可以说是科学化的。

⑪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 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做计划。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是我在上文中所称的时势权力;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 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从欲望到需要》)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说人类行为有动机的包含两个意思:行为可控制,就是意志;取舍有根据,就是欲望。

B.欲望规定人类行为的方向,它要能通过意志对行为有所控制,必须是行为者所自觉的。

C.需要是人在自觉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上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要求。

D.在乡土社会中,欲望可作为行为的指导;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他们的需要去做计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论述了社会的变迁,“从欲望到需要”是乡土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最重要的里程碑。

B.为了证明在乡土社会里,行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不明确,列举了巫术中驱鬼的典型事例。

C.第9段,将美国与乡土社会对比,论证乡土社会变动慢、小,现代社会变动更快、更大。

D. 本文提出观点,接着分别对“欲望”“需要”两个概念进行阐释,最后对两个概念作总结。

3.下列选项最不符合“欲望”内涵的一项是(3分)

A. 问乡下佬为何吃辣子、大蒜,他会回你“这才好吃,下饭的呀”。

B. 自古道,男子钟情,女子怀春,饮食男女,食色性也。

C. 女性去商场,购买款式新的、漂亮的、贵的衣服。

D. 人们为了营养,都在吃淀粉、脂肪,吃维他命A、维他命C。

4.第⑥段引用了孙末楠的话,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5.《红楼梦》中,  “弄权铁槛寺”着重表现了王熙凤对金钱的贪婪,你认为这种“贪婪”是“欲望”还是“需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1.(3分)D(“欲望经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

2.(3分)A(“很重要”不等于“最重要”)

3.(3分)D(D选项是“需要)

4.(4分)①引用孙末楠的言论,论证了在乡土社会里,传统就是经验的累积,是经得起自然选择的,②与上文观点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需要”的阐述;③引用论证,丰富文本内容,使论证更有力度。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满分,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

5.(6分)示例一:①这种贪婪是“欲望”,②因为欲望规定了人类行为的方向,它是先于行为的,是行为者所自觉的,③王熙凤开价三千两,答应老尼出面助张家摆平事件,就是对金钱充满欲望的具体表现。示例二:①这种贪婪是“需要”,②因为人依了已知道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去计划他的行为,③王熙凤利用贾府的地位和权势,答应老尼出面助张家,从而获得三千两银子,这就是计划后的结果。评分建议:判定1分;文本依据2分;结合事件分析3分,意思对即给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只有判定没有分析,则不得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