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皇帝重用的战将海兰察,为何被民间称为“驴妖”?

 四季视野 2023-12-09 发布于北京

乾隆皇帝自称“十全武功”,但他的十全武功,其实全部都是平定清朝内部的各种叛乱。而且这些叛乱,都不是由他自己去平定的,而是通过任用能臣干将,替他去平定的反叛。乾隆时期重用的武将有很多,但他主要还是比较信任一些旧贵族势力和皇家势力,比如他的外戚福康安,以及满人贵族阿桂等等。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海兰察作为乾隆皇帝重用的名将,就是一个出身于低层势力的人。海兰察早年贫困,曾受雇于汉人,而且迫于生计,曾经从事过贸易。随着海兰察参军以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加上乾隆皇帝的重用,才一步步成为清朝的名将。

那么海兰察一个没有什么出身以及地位的人,是怎样受到乾隆皇帝重用的?海兰察在获得众多战功之后,名动京城,风头一时无两。但他在民间的名声却并不好,被称为驴妖。那么海兰察驴妖的名声是怎样获得的?民间又为何称他为驴妖?刨除一些刻板的观念,我们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海兰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1. 海兰察的发迹经历

海兰察出生于东北地区,他的家庭比较贫困,早年曾经靠着帮助汉人运输维持生计。随着清朝对满人所在的地区进行征兵,海兰察加入清朝索伦部落的军队中。索伦部落属于满人势力中比较特殊的一支,它最早来源于古老的野人女真部落。

在明朝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部族,就已经生活在比较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在东北的大片地区之中,生活着女真族的三个比较强大的势力,分别是建州女真部族、海西女真部族和野人女真部族。

其中,建州女真部族主要生活在辽东地区,距离明朝的权力中枢最为接近。海西女真部族则主要在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活动,而野人女真,则在更加边远的北方和环境更加严寒的地区生活。

明朝时期的女真势力,在明面上是明朝的内部势力,受到明朝体系的管理。但在实际上,东北地区由于其环境与民族的原因,明朝能够控制的只有建州女真,而对于海西女真只有很少的控制力,对于更加边缘化的野人女真,则几乎没有什么控制力。

所以,明朝为了对女真部族形成管理,主要还是通过建州女真,对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部族进行控制。但随着明朝对建州女真的重用,最终导致建州女真迅速崛起,在努尔哈赤掌握建州女真的大权之后,他通过调整内部的势力结构,最终使得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逐渐形成势力的整体。

随着女真势力逐渐融合,最终女真势力开始能跟明朝在辽东地区形成博弈。在明朝与女真势力博弈的过程中,明朝内部出现了混乱,政权被李自成的势力所击溃之后,女真势力乘虚而入,占据北京。

随着女真势力逐渐强势之后,在顺治时代,开始建立起中原王朝的体系。清朝在建立之后,康熙皇帝与雍正皇帝对内部进行调节和改革,逐渐使得清朝越来越走向稳定。到了乾隆皇帝时期,王朝化制度开始走向完善。

乾隆时期是清朝王朝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是清朝对各个民族势力影响最大的时期。但即便是在清朝最为强势的时期,清朝对于野人女真部落的控制,也是比较差的。海兰察的出生地,就属于野人女真的势力范围。

清朝建立之后,野人女真也出现了一支比较强盛的军队,也就是清朝著名的劲旅“索伦部”。索伦部最早起源于野人女真势力的一个小部落。清朝建立之后,索伦部逐渐打败其他野人部落,成为野人势力之中最强大的一支。

随着索伦部落的强势崛起,清朝乾隆皇帝也逐渐开始重用索伦部。索伦部能够被乾隆皇帝所重用,一方面是由于索伦部通过对外征战,逐步完成了自身势力的整合,变得强势起来,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皇帝想要通过重用野人女真部族的势力,来抗衡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的旧势力。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康熙皇帝曾赞道:“索伦效力勤劳,传谕异日加恩。”随着索伦部被皇帝所重用,在索伦部参军的海兰察,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遇。海兰察最为关键的人生机遇,就是在乾隆二十年的时候,因为生擒了准噶尔叛变的头目巴雅尔台吉,被乾隆封为侍卫。

在清朝选拔体系之下,汉人往往通过科举得到晋升,而满人想要得到晋升,就先要成为皇帝的近随侍卫,皇帝会对自己的侍卫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如果皇帝发现这个人是个人才,就会加以重用。而如果发现此人心术不正,或者比较愚钝,那么大抵也就不会重用,最终也只能是一个侍卫,甚至会被罢免,成为普通的旗人。

在清朝,八旗子弟虽然享受着比较高的福利待遇,他们不用生产就可以领取国家给予的俸禄,但在另外一方面,他们的上升通道以及发展机会,也被牢牢限制。在清朝,旗人一般不能出京城,不能从事贸易,唯一的上升渠道,就是在八旗军队中,好好表现,争取能成为皇帝的侍卫,然后再努力表现,等待着皇帝进行重用。

八旗的子弟有很多能力很强的人,的确可以获得很高的地位,但绝大多数的人,既没有才干,又没有上升的机遇,而且他们还有种种限制,最终只能飞鹰走狗,成为纨绔子弟。所以,清朝君主为了限制旗人变得强势,把他们进行“圈养”,最终使得八旗子弟越来越不堪重用。

在乾隆二十年的时候,当时的八旗兵丁已经出现了这种颓废的趋势,但好在有野人女真势力,作为清朝的尖刀军队,所以乾隆皇帝才能打败众多的反叛势力。乾隆皇帝为了笼络野人女真部落出身的索伦部女真势力,就把海兰察提拔起来,作为自己的亲信来使用。

海兰察出身于索伦部,他被重用,索伦部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好处。另外,海兰察的出身,在乾隆皇帝所使用的人才中,也比较特殊。海兰察既不属于传统的旧满人势力,也不是汉人势力,乾隆皇帝重用海兰察,海兰察就会遭受其他势力的排挤,而海兰察自身没有根基,所以他就会依附于皇帝。

所以,海兰察掌握重要的军事力量,就成为乾隆皇帝的保障。海兰察的成功,一方面是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乾隆想要通过重用海兰察,笼络其势力,作为自己的直属势力。

2. 海兰察为何被民间称之为驴妖?

在民间的评价中,海兰察被称之为“驴妖”。首先,“妖”在民间,就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海兰察被称之为驴妖,其中就有很大的负面象征。其实要想知道海兰察为何被民间称之为驴妖,还要从民间对清朝整个的评价转变过程开始说起。

清朝是满人所建立的政权,在一开始的时候,汉人与满人有着很大的矛盾。但随着清朝逐渐稳定下来,社会逐渐稳定,汉人与满人的矛盾逐渐开始缓解。但随着清朝在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满汉矛盾又开始加剧,而海兰察被称之为“驴妖”,就是在清朝后期,满汉矛盾变得剧烈的时候开始的。

海兰察被民间称之为“驴妖”还要从清朝末年的一则故事传说开始讲起。清朝末年,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北京西山上,有十个妖精,他们转世之后,成为清朝的十个人物。其中,最早转世的是獾妖,其转世为明末清初的大将洪承畴。

民间用獾来代表洪承畴,主要是借用獾多谋善变,来比喻洪承畴的智谋。而且獾是名贵药材,暗指其追随权贵。以獾来比喻洪承畴,比较符合民间对洪承畴的印象。而其次就是熊妖转世的多尔衮。

用熊来比喻多尔衮,是说他武功赫赫,而且勇猛异常。而且熊比较霸道,也暗指多尔衮把持朝政,大权独揽。到了康熙时代,吴三桂又被民间称之为鹗鸟妖转世。鹗鸟比较凶猛,主要捕食水中鱼为生,古人认为鹗鸟是机会主义者,有机会便要下手,所以民间认为吴三桂是鹗鸟妖所转世。

雍正朝的年羹尧大将被民间认为是野猪妖转世。野猪比较凶猛,但其弱点是难以抵抗诱惑,最终会被人诱捕。所以,民间以野猪比喻年羹尧的性格特征。而乾隆时期的和珅则被民间认为是狼妖所转世。和珅被民间比喻为狼,一方面是因为其姓氏,也就是其满族姓钮钴禄,在满语中,就是狼的意思。

而另外一方面,和珅为人比较狡诈,而且贪欲比较大,所以,跟狼的性格比较符合。到了清朝末期,慈禧太后被认为是狐妖转世,就比较好理解。因为狐狸自古在民间就被认为是狡猾、贪婪的动物,而且狐妖多被认为会转世为女性,所以慈禧就会被民间认为是狐妖转世。

慈禧手下的两位能臣,一位是曾国藩,他被民间称之为蛇妖转世。另一位是张之洞,被称之为猴妖转世,都是借用了其外貌特征。曾国藩因为晚年患有银屑病,就像蛇的蜕皮一样,所以民间传说曾国藩是蛇妖转世。而张之洞则是因为身形瘦小枯干,在外貌上像猴子,所以,在民间被认为是猴妖转世。

到了清朝的最后期,袁世凯被民间认为是蟾蜍妖转世,也是因为其外形胖大,所以被称为蟾妖转世。海兰察在民间被称之为驴妖,一方面是因为其为人比较勤勉,为清朝的地区稳定立下汗马功劳,而且海兰察一生比较忠诚,就像驴一样,既忠诚又卖力,所以海兰察被称之为驴妖。

在民间的象征意义中,驴又被认为与男性功能有很大的关系。根据《水浒传》中记载:“王婆跟西门庆言,要有驴的大货、邓通的钱、潘安的貌、要知忍耐、要有时间,等等五件,才能勾搭到潘金莲。”

海兰察被民间称为驴妖,可能跟民间认为他沉迷女色比较有关系。海兰察沉迷女色,可能跟他人的本性有关,传言他在军中总是要求下属给他找名妓。其中,也有可能跟他故意自辱,而让乾隆皇帝心安。

因为海兰察掌握着军权,而且还是清朝最为精锐的部队。如果海兰察与下层军士交往过密,乾隆皇帝势必会对他不放心,所以他为了保护自己,故意在军士以及乾隆面前表现出胸无大志、沉迷美色,让乾隆皇帝心安,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所以海兰察被称为驴妖,是民间对他的看法。但要想知道海兰察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还要以他的人生经历、皇帝对他的评价以及民间对他的评价,相互结合来看待。

3. 海兰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从海兰察的人生经历来看,他人生最为重要的贵人,就是乾隆皇帝。海兰察被乾隆皇帝重用之后,没有辜负乾隆皇帝的信任,他多次参加乾隆时期的战事,都能获得不少的战功。海兰察在平叛准噶尔势力中崭露头角,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而后,又在清缅战争中,冲锋陷阵,杀敌立下大功。

在清缅战争之后,海兰察又在大小金川之战中,迅速挽回清朝军队之前的颓势,他通过自己的军事谋略,很快转变了战场上的局势。在大小金川之战中,海兰察从一位猛将,开始向着军事战略家转变。之前的海兰察,以勇猛著称,总是能深入敌营,杀得对方猝不及防,从而获得战功。

但随着海兰察多次参战,得到军功,他的人生阅历和地位都在上升,在大小金川之战中,他已经开始向军事战略家开始转型。随着大小金川被平定之后,乾隆皇帝也封他为一等超勇侯,可以说是莫大的认可。

到了甘肃发生反叛的时候,海兰察已经能独当一面,成为一方帅才。在海兰察的发展的过程中,他通过抓住机遇,不断成长,最终成功。海兰察能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乾隆皇帝给了海兰察机会,另一方面,海兰察的成功也是因为,他能实战中迅速成长,迅速成为一位帅才。根据《清史稿》记载,乾隆就曾评价他:“勇而有谋,封侯实应。”

乾隆皇帝能给予海兰察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对他莫大的肯定和信任。但皇帝作为当时的官方表达,并不一定就能真正反映出海兰察的为人。比如,乾隆一直评价和珅是忠臣,但在民间,却认为和珅是奸臣。

从乾隆的角度来看,和珅虽然贪财,但和珅最终保证了乾隆皇帝的政策能够施行,他对于乾隆来说,就是忠臣。而和珅贪财,最终毁坏的是国家的基础,对于国家和老百姓来说,就是奸臣。所以皇帝的评价,有时候也并不能反映这个人真实的样貌,我们只有从拿皇帝的评价与民间的评价进行对比,才有可能大约看清一个人真实的情况。

在民间,海兰察虽然有一定的负面评价,但总体来说,民间对他的评价还是褒大于贬,所以,总体来说,海兰察是清朝中期非常出色的武将。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不仅知道通过学习,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能始终低调隐忍,最终得以善终。

总结

海兰察是清朝中期乾隆皇帝的重臣势力,乾隆皇帝不仅依靠海兰察领导战争,也依靠他平衡自己内部的势力。而海兰察也十分聪明,始终能低调与忍耐,与乾隆皇帝始终保持一个很和谐的君臣关系,而且在战争上也能屡屡获得胜利,从而使得自己走向成功。而海兰察最终被民间称之为驴妖,一方面是民间对他的污名化,而另一方面也是对他勤恳与善于隐忍等等优点的认可。

参考文献:

《海兰察满文奏折语篇解析》

《索伦名将海兰察研究》

《关于鄂温克族名将海兰察的传说与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