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脐针疗法详解

 春华秋实1488 2023-12-10 发布于山东

脐 针 疗 法

图片

脐的认识和研究

图片

1

脐的命名

脐——神阙也,脐针疗法的独门穴,为人的先天之结蒂,位居于腹部正中,在任脉上,又称脐中、气舍、维会等,与十二经脉相连,是胎儿吸收母体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途径。

2

任、督、冲、带直接与脐相通

图片

故脐通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相通,通过经脉气血的运行,联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肤经脉和筋骨等组织器官。

3

历代脐疗的发展渊源

秦汉

最早记载脐疗的文献见于《马王堆医书》称脐名“隋”、“中身空”及“人环”。

《黄帝内经》为脐诊的诊断方法开创了先河,为脐诊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难经》首次系统的根据脐周的动气协助诊断五脏疾病,并为后世诸多医家所效法。

唐晋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脐疗方药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提出脐中禁针的最早文献记载。

宋金

脐疗的方药运用之广,治法之精,前所未见。宋《鸡峰普济方》运用膏方结合脐疗治疗水气病。《扁鹊心书》重视灸脐治疗。

明清

脐疗体系逐渐形成,有理论充实和临床实践佐证的阶段。如《急救广生集》、《外治寿世方》、《理瀹骈文》对脐疗法有较为集中的记载。

神阙禁针

图片

神阙穴只灸不针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首次提出脐中禁针的文献记载,:“脐中,禁不可刺,刺之令人脐中恶疡,遗矢者死不可治。”

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云:“神阙一穴,可灸百壮,禁不可针”。

4

中国国医节

图片

肚脐是由胎儿时期的脐带,在出生后经夹紧,结扎,切断处理后,脐内血管收缩,脐部皮肤向内牵拉而凹陷,形成脐窝,即平时所说的“肚脐眼”。肚脐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从剑突至耻骨联合线的中点。

图片

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脐部皮肤深部没有皮下脂肪层,脐中央部呈瘢痕化。脐部外皮与脐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脐下两侧有腹壁动静脉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第10肋间神经的前行支在此通过。

具有最脆弱,最敏感;渗透快,易吸收;最隐蔽,易感染的特点。

脐针疗法理论体系

图片
图片

脐针疗法理论体系·脐外八卦全息

后天八卦外八卦对应人体结构

【易·说卦】:“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脐针疗法理论体系·脐内八卦全息

后天八卦内八卦对应人体脏腑

乾为阳金对应大肠,兑为阴金应肺,离为火对应小肠,震为阳木应肝,巽为阴木应胆,坎为水以应肾与膀胱,艮为阳土对应胃,坤为阴土应脾。

脐针疗法理论体系·脐洛书全息

治疗相应位置的痛症:

《洛书》:“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实为股),五居于中。”

脐针的特点和行针顺序

脐针的特点

1

一穴多治

脐针疗法,仅取神阙,经这个穴位上下针可治许多疾病,无论是脏腑病还是疑难病,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可治近百种疾病,范围涉及临床各科。

2

一穴多针

不同于传统针刺的一针一穴,仅神阙一穴,可根据临床需要一穴一针,也可以脐蕊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进针,表现为一穴多针。

3

一穴多效

既然一穴可以多治,也就可以一穴多效。在治疗中只要思路正确,一穴既可多效,一针也可多效。

4

内外兼治

脐针不但对功能性疾病、运动性疾病效果很好,对一些脏腑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对一些疑难重病也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5

操作简便

脐针使用1寸的一次性毫针,避免了交叉感染,又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易学,疗效明显。

脐针的行针顺序

一看

判断脐部的颜色是否异常,脐孔的大小、深浅,有无分泌物,有无附属物,有无静脉曲张。观察脐壁处有无突起、凹陷、褶皱和色变。

正常人的脐孔直径约0.8-1.5厘米

直径超过2.0厘米 → 大脐眼:先天足,个头强壮。

直径小于0.5厘米 → 小脐眼:先天禀赋不足,个体胤弱。

脐孔的深浅取决于皮下脂肪的多少,皮下脂肪越厚,则脐孔越深,说明营养状态好。皮下脂肪越薄,脐孔越浅,营养较少。

1

形状

图片
图片
图片
  • 凸形:脐外凸较多见婴幼儿,或见极少运动内脏张力减弱,内脏器官下垂。脐外凸较多者多见有严重水肿,卵巢囊肿。

  • 凹形:脐陷于大腹是脾肾大虚之凶兆,多见于久泄、元气将脱,或见于暴吐之后。

  • 浅小形:此形人不论男女身体较弱,内分泌功能不正常,经常感到全身乏力,此为先天不足,后天气虚。

  • 闭合形:脐眼与脐孔密闭,形成一个闭合性腔隙,多见于中老年妇女。

图片

2

色泽

白:提示机能低下。

全脐色白多反映肺气虚、心阳不足、血虚,常与脐凹陷、少腹凉并存。局部色白则反映相应脏器的机能低下。

赤:提示热毒内蕴。

全脐色赤多反映心火重,或心火下移小肠,热积腹中,毒溢于脐。局部色赤为相应脏器的急性炎症。

黄:提示湿热之邪内蕴或过食肥甘所致。

可有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等症状。

黑:预示病症凶险。

全脐色黑为暴病将卒的恶兆和久病生机将绝之征,常与呼吸急促、神识昏迷等危象并存。如并有角质增生应注意消化系统肿瘤。

青: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

如局部色青则提示相应的脏腑功能欠佳,或见痛证。

紫:内有瘀积之色。

也可见腹内或盆腔内肿瘤,常伴有脐部瘀斑。

3

附属物

体毛:脐周有毛并与会阴相连提示精力旺盛。如突生体毛并累及颜面和全身则应注意体内癌症。

血管:脐周静脉曲张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常合有脐周色泽暗黑。

角化:脐周皮肤局部点状角化提示相应脏器有结石存在的可能。

分泌物:脐孔有油性分泌物提示过食油腻。

突起

图片

脐部的小突起,常是我们进针的地方,提示患者有慢性疾病。临床观察中发现小突起多是增生,临床常见的小突起见于妇科,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及内科的肝囊肿。

凹陷

图片

脐壁处的皮肤稍有下陷,提示该处对应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病变属性基本属于不及,可以作为我们针刺的位置。

褶皱

图片

褶皱分为两种,一种在脐内,一种在脐外。脐外通常是一端起于脐眼,另一端向腹部延伸。褶皱多提示患者比较敏感,情绪变化大及精神神经方面问题。

二摸

图片

用手指在脐孔周围的脐壁和脐谷进行仔细触摸,体会脐孔周围皮肤有无结节,感受皮肤的弹性,有无发滞感,有无角质物。

有许多慢性病人可以在脐壁上找到皮下结节,按之有疼痛,颜色与皮肤相同,结节硬,一般活动度差,大小如同小米粒。

三探

图片

约有20%左右病人可以在脐壁找到十分敏感的压痛点,越是急性病,压痛部位越明显。只要用探针找到压痛点,一针即可见效。

寻找疼痛对应点可以按洛书定位,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在相应的脐壁上寻找压痛点,然后用毫针刺入压痛点。

四扎

图片

用手指在脐孔周围的脐壁和脐谷进行仔细触摸,体会脐孔周围皮肤有无结节,感受皮肤的弹性,有无发滞感,有无角质物。

有许多慢性病人可以在脐壁上找到皮下结节,按之有疼痛,颜色与皮肤相同,结节硬,一般活动度差,大小如同小米粒。

图片

1

单针用法

外八卦全息用单针治疗痛症。如双手的关节疼痛,双手在外八卦属于艮位,易经讲“艮为山”、“艮为手”,单扎艮位治疗双手疾病。

内八卦全息用单针治疗单一脏器的阴阳失调。如治疗抽搐的患者可根据“病机十九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主筋”根据内八卦单扎震位(女)或者巽位(男)。

2

双针用法

双针用法有五大系统,《说卦》的四大配伍用法、六十四卦配伍方法、六经辨证配伍方法、十二地支与经络流注顺序的配伍和手足经脉与时辰相对应的配伍方法。

图片

《说卦》曰:“天地定位,雷风相薄,山泽通气,水火不相射”进行了四个固定的双针配伍。

图片

天地定位 即是乾坤定位

乾属金,坤属土,天地定位是土生金,阴土生阳金。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大肠病。

山泽通气

艮为山,兑为泽,山泽即是艮兑二卦,山泽通气是通之大法,阳土生阴金。

主治:不通之病。痛症、癓瘕、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部肿瘤。

风雷相薄 即是震巽二卦

雷就是震,属木,为春季,为人体肝脏。风就是巽,属木,为人的胆。风雷即肝胆本身就是表里关系,所谓的“肝胆相照”。

主治:情志病、妇科病。

水火不相射(水火既济)

水火即是坎离二卦,一阴一阳,就是人体的心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人体的任脉并非完全畅通,水火既济就是用针将任脉接通,使得任脉上接头颅,下连宗筋。

治疗:向上可治神经系统疾病(失眠、抑郁、烦躁、兴奋、更年期综合征),向下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生殖、泌尿、妇科及男科病)。

图片

3

三针用法

三针特点:利用“相生格局”固定配伍。

生阳三针: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生阳作用

主治:阳虚

取穴:坎、震(女)/巽(男)、离

滋阴三针:离火生坤土,坤土生兑/乾金

主治:阴虚

取穴:离、坤、兑/乾

离火、坤土、兑金皆属阴,以滋补肺阴为主;离火、坤土属阴,乾金属阳,二阴一阳,不仅滋阴还有生阳,用于阴阳两虚,阴虚为主。

4

四针用法

(1)“四正位”用法

 四正位就是“东南西北”、“上下左右”,脐内八卦就是心、肝、肺、肾。

主治:“四正位调全身”,人体的“十全大补丸”。

图片

(2)“四隅位”用法

是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位,脐内八卦就是胃、胆、脾、大肠。

主治:“四隅位治消化”。

方位补泻

1

比合之法

(1)大比合之法:本位之病扎本病之位,如呼吸系统疾病咳喘的患者扎兑金位。

(2)小比合之法:本位之病扎本病相表里关系位,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仅有咳喘,又有大肠或头部、神经系统部位的疾病,则考虑乾金位。

2

我生之法

我生之法就是利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原则,采用我生来减弱病势的一种方法。

临床多用于实证,其作用为泻。

如肺实热证引起的咳喘可针刺脐八卦坎位。

3

克我之法

用克法制邪,临床作用为泻。

如:肺实热咳喘者也可采用脐八卦离区进针来克制肺邪,离为火,以离火克兑金,常也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在治肺金之病时,先强其心火来克制肺金,克我则我弱。

4

生我之法

生我之法为补,用于虚证。

病久体虚等致该病的脏腑虚弱,虚者补之。

如肺虚久咳病人可取艮位、坤位,这两个位属土,培土生金,都可起到补母壮子的作用。

临床实践与经验交流

验案举隅

患者李某某,男,68岁,胰腺癌晚期,二线化疗后肿瘤进展,反复腹泻,一天20次左右,服用止泻药疗效差,舌淡暗、苔白,脉沉,考虑脾肾阳虚,针刺脐针四隅位,留针55分钟,留针期间无腹泻,拔针后原样;

第二天,同样穴位,腹泻好转,一天4-5次;

第三天,继续留针,患者诉胃口好转,大便可成形。

考虑患者久泻,脾肾阳虚,大便成形后给予健脾三针加艮位调理。

脐针治疗的注意事项

  1. 禁忌症:小儿及妊娠妇女不宜脐针治疗。

  2. 治疗时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

  3. 进针方式:以脐蕊为中心,作放射性向外斜横刺

  4. 刺激强度:在一般治疗中不主张强刺激,因为脐部特别敏感,只要进针了就起到效果。但对于急性疼痛性疾病,可采用间断性强刺激。

  5. 留针时间:进针后一般留针20~30分钟。急性病留针时间短,慢性病留针时间长。

  6. 一般注意事项:饭后一小时后进行治疗。脐部针刺前常规皮肤消毒,特别对脐孔较深、污垢较多的患者。冬季注意保暖。

  7. 副作用:只要操作得当,一般没有副作用。从针刺理论上讲,病人可能出现晕针、滞针。如采用强刺激可引起头晕、腹痛、恶心,严重者可能会有呕吐。

全文参考《脐针入门》,作者齐永(创始人)

图片

提问讨论

图片

师姐,我前面有一个小的疑问,就是关于脏器脱垂会导致脐凸起。在我印象里,如果腹压减低,脐不应该是凹进去吗,为什么是凸起来的呀?

图片

我觉得他这个意思可能是后面说到的水肿、囊肿这种性质,因为我也是看书这么说。

图片

我印象里就是比如说有腹水那种,腹压比较大的才会凸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补泻,你不是说他是以肚脐为中心,跟五行和八卦相关嘛,那它补泻的方向,针刺的方向,包括行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图片

他不行针,只是针刺、留针,也不强调得气。方向的话就是,比如说它要针坎位,它针尖向下,向坎的方向刺。

图片

师姐,我想问一下,您之前说因为避免感染用的是一寸的毫针,那他从肚脐斜刺的话,是不是针尖其实就在皮下脂肪层啊?

图片

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那个地方我感觉还是挺危险的,他也不敢往中间刺,都是在周围皮下脂肪比较丰厚的地方刺,所以它进的应该就是脂肪的位置。

图片

他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不能离远一点直刺呢?

图片

我也不知道。我看书他说之前在某一个地方,遇到一个病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得厉害,当时他不知道怎么办,有当地人说他们那边藏医用的一个方法就是给肚脐点穴,他当时就试了一下,觉得效果还不错。但是他觉得点穴的话,就要一直看着,他觉得很麻烦,然后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要不就针刺试试。他查了一些古籍,觉得可以试一试,发现也有效果,但是效果不如点穴好,他就在想为什么。后来他觉得是不是因为针刺位置的关系。因为点穴的话,相当于全脐都刺激到了,但是针刺的话可能就只是刺激到某一个部位。因此,他就觉得应该有一个理论来支撑他去选不同方向的穴,然后他就用八卦全息理论来往上套,就开创了这样一个疗法。

图片

好,谢谢师姐!还有一个小问题,您最后举的那个病例,健脾三针是指哪三针呀?是前面根据八卦来的健脾三针是吗?

图片

对。增加艮位,相当于加强了补土的作用。

图片

师姐,我其实也是对脐形不是很理解,不是正常人也是凹形吗?

图片

它这个凹其实描述的是脐陷于大腹,看一眼就能知道他凹得很厉害,属于脾肾大虚之凶兆了。

图片

我感觉我在抢救室扎血气的时候,扎股动脉可能会看到,但也没太感觉有哪个病人的肚脐特别凹。

图片

说实话,我还真不怎么关注人的肚脐。

图片

谢谢师姐的分享!我对最开始的机制研究有一点小疑问。现代研究一直在强调什么脂肪少和血液丰富嘛,他有别的解释吗?因为要论脂肪少和血液循环丰富的话,最好的地方应该是舌头吧。

图片

要扎舌头吗?

图片

对,哈哈。我的意思是说,他通过脂肪少和血液循环丰富这个点来论证是不是有些不具特殊性啊。

图片

我觉得他这个只是在说脐有一定的特殊性。他是先发现针刺脐有效果,然后才去反推它为什么有效果。至于你说的扎舌头,我觉得这个有点太难实现了,难道要让病人一直伸舌头,而且扎舌头肯定很痛啊。

图片

我就是说这个机制研究,除了这两点有没有别的呀?

图片

其实没什么机制研究。这个只是在说他的解剖,其实没有用这个来支撑他的理论。

图片

谢谢小梅,我一开始也是想问他那个补泻的问题。就相当于他只是用方位补泻,然后不怎么用手法是吗?

图片

对,因为肚脐这里其实很敏感,稍微扎一下就很疼,他不怎么强调动。而且其实我觉得它的缺点也是在这,病人可能会很恐惧,比如像我,如果有人想扎我的肚脐,我可能不太能接受。

图片

那他这个有说行针数量的上限吗?

图片

好像没有,但是他取穴都不多,因为那么小的地方也放不下太多,可能4、5个就差不多了。

图片

师姐好,我也想问他不能行针怎么补泻呀?

图片

它这个补泻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补泻的。比如说,生我之法,我刚才说肺虚的,它取艮位跟坤位,这两个位置属土,就相当于是金之母,培土生金,我扎土位就相当于我也补了金。用这样的理论。

图片

我记得我看到除了这个,还有一个是泻子,从而削弱它。但是你同样是刺,为什么母就是补,子就是泻呢?就是他对一个穴位的刺,好像不只有一个说法。

图片

我前面说的那个就是,我刺它的地方就是补他的母,后面那个就是我刺它的子来补它的子,从来制约它本身。

图片

哦我明白了。还有一个问题,外八卦和内八卦我不是特别明白。

图片

其实没什么大区别。外八卦对应的是人体的体表器官,手足等。内八卦对应的就是人体的脏腑,心、肝、脾、肺、肾这些,但是它其实里面的八卦的位置是一样的,只是它对应的点不一样。

图片

师妹,我想问一下它有没有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从生理的角度去解释这八个不同的方位有他们各自的特异性。从整体上讲的话,刚才是讲什么脂肪呀等等,都可以理解针刺肚脐,可以治疗到全身疾病。它这个特异性其实是根据中医理论提出来八个方位,它有它的特异性。那他有没有解释在这么一小块儿地方,解剖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他这八个地方可以产生不同的针刺效应。

图片

我看了一眼他写的书里面没有。我觉得他这个还是有点那种经验医学的感觉,还是比较民间的感觉,没有特别深入的,它的重点还是在临床应用上,没有向内深度地挖掘它为什么,而是向外输出它怎么去治病。

图片

如果是那种特别瘦的人,肚脐是平的或者是凸出来的,那是怎么扎的?

图片

那样就别扎了。

图片

还是得有点肉才能扎对吧。

图片

我感觉它这个普适性不是特别强,可能还是要配合其他疗法一起来。对我来说的话,可能就是遇到合适的会试一下,像那种特别瘦的也不用给自己找麻烦。

图片

反正我感觉最后构建出这个理论,还是有些牵强的地方,但是他为了写成书,为了传播也必须这样。那个病历是你自己的吗?

图片

这个我也是听一个同学说的,就是因为他说这个病历,所以我才知道这个脐针。

图片

小梅,我之前在朋友圈也看到过有同学发,也是和脐针差不多,施针前会先在脐中画一个相当于全息的图,量的很精准。我感觉腹部这里的机制很复杂。都是大家根据经验著书的,临床的治疗经验比较重要。我想问一下你那个同学是自己学的,还是说他们家传的?

图片

自己学的,跟哪个老师学的我忘记了。

图片

我感觉脐周一块确实是比较不好被接受嘛,然后必须得有一些经验,如果只是看书的话,还是不太敢对患者用。

图片

我还是觉得腹针更好用一点。腹针刺激也不强,不怎么疼。这个的话就是感觉比较特别,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至于临床应用的话还是要慎重。

图片

程老师总结

我觉得小梅讲的挺好的,临床多多用起来的话呢,效果应该是不错的。我们以前在临床上也经常碰到好多病人,比如说肠梗阻或者是腹胀比较厉害,腹水比较多的,我们也不敢往深里扎,一般都是沿着腹壁扎针。今天讲的这个,它主要是围绕脐周来进行治疗,也不用中医辨证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是后天八卦的思维方式,还有五行生克的理论来进行治疗的。主要的方位很关键,比如说上边属于火位、下边属水位、左属金、右属木等。刚才我在群里发了个图,扎的非常漂亮,这其实也是沿着皮下,沿着腹壁去扎的。

我觉得以后大家可以在临床多去操作,毕竟理论性的东西你讲的再怎么好,还不如自己去实践一下,一旦有那么一到两次,你觉得找到感觉有效果的话,你就会在临床上应用起来。所以我建议呢,尽量再实操一下,包括癌性疼痛、肿瘤疑难病、痛经、胃溃疡等等吧,这些我看案例都是比较多的。

另外的话呢,关于脐,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在胎儿这个时期,整个供血都是脐来供给的,出生之后,脐带剪断之后,它的使命就完成了,就被大家忽略掉了。我们从中医角度来讲的话,脐部血管是最丰富的啊,也可以说是咱们生命的一个起源点吧,如果没有脐带,你不能跟母体进行关联的话,你整个生命就不可能延续。虽然出生之后把脐带给断掉了,但是周边所谓的经络呀,所谓的信息场还在,所以通过这种刺激,可以通达全身经络。可以通过感官刺激,包括皮下络脉的一些刺激,延伸到全身去,我觉得这个可以好好的挖掘一下,挺有意思的!

进针的手法也很关键,而且这个地方扎起来也没有多大的风险。腹针我们虽然也是沿着腹壁进去的,但是我们在腹部扎针的时候,即使你垂直的针扎进去三寸,慢慢进针也不会扎到肠道的,我们肠道本身也是有规避的一个功能,但是脐针好像不涉及到往肠子上扎的这么一个操作方式,它主要还是以频次为主,刺激也就是皮下组织为主。脐针是建立在后天八卦的基础上的,大家要知道它跟先天八卦还是有点区别的,先天八卦来自于河图,后天八卦来自于洛书,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特别是后天八卦呢,他主要反映的是人跟自然为一个整体……。

今天讲的这个东西我觉得很实用。大家可以将来在临床上操作一下,总结一些病例都是可以的。谢谢小梅!

图片

三天学会脐针疗法,扫码免费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