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经之首”——《易经》的研习方法

 安之若素藏书阁 2023-12-10 发布于河北

一、“群经之首”来由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之所在,原名《变经》,可能是古圣先贤担心大家望文生义,知变而不知常,所以改称《易经》。希望读者能兼顾“变易”和“不易”的道理,以求持经达变。坚持原则(经),却能够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通权达变(权),寻找出合理的平衡点。

“易”中有“经”也有“传”,“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古人说《易经》,常把《易传》也涵括在内。

织布时纵的丝线为“经”,横的丝线为“纬”,“经纬”后来被引申为“纲纪”,也就是不容轻易改变的基本原则。汉朝时以《易》(易经)、《礼》(礼经)、《书》(书经)、《诗》(诗经)、《乐》(乐经)、《春秋》(春秋经)为六经。由于《乐经》早亡,后世只存五经。

“卦”是悬挂的意思,把宇宙间一切自然现象,用八种符号,也就是八卦来标示,每一种符号可以代表几十种事物。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代表更多的变化。

八卦由三个符号所构成,六十四卦由于八卦两两相重,所以各有六个符号。基本符号只有两个,一为阳,一-为阴。卦是由下向上读的,三阳阳阳代表天,阴阴阴代表地,三阴阴阳表示山,三阳阳阴表示泽,三阳阴阴即为雷,三阴阳阳即为风,三阴阳阴便是水,三阳阴阳便是火。所有六十四卦,都由阴(--)和阳(一)两种符号组合而成,既整齐又美观。

二、《易经》研习方法

研习《易经》最好先研读《易传》,《易传》是用来阐述、解释《易经》的,共分为七个部分:

1.《彖传》上下两篇——《易经》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彖曰”,也叫做“彖辞”。彖是“断”的意思,彖辞用来论断一卦的卦象、卦德和六爻的排列。

2.《象传》上下两篇一每卦的“彖曰”后面,紧接着是“象曰”,称为大象,总论这一卦的象;每一卦有六爻,爻辞后面的“象曰”,叫做小象,分论这六爻的象。象的功能,在模拟万物的形态和事理。

3.《系辞传》上下两篇一-系的意思是联络,把易道的义理,联系起来,相当于《易经》的总论或通论,并不局限于哪一卦或哪一爻。上篇以形而上的道体为主,下篇以形而下的器用为主,合起来可以称为“易大传”。

4.《文言传》一篇-一乾卦和坤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和第二卦,称为“易的门户”。其余六十二卦,都由这两卦互动、交感所形成。易道变化、阴阳交易,都以乾坤为本。这两卦的卦辞和爻辞,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各加文言传,以详细解释,很可能是后世易学家的见解所辑录而成。

5.《序卦传》一篇-说明六十四卦的次序和排列的理由。

6.《说卦传》一篇-说明八卦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八卦相重的由来。

7.《杂卦传》一篇--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

以上七个部分,一共十篇,称为“十翼”,表示易学起飞的十只翅膀。相传为孔子所作,也有学者认为是集体创作。

《易传》(十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