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诗魂雅韵——漫步唐城墙遗址公园东段

 年之计在于春天 2023-12-10

诗魂雅韵——漫步唐城墙遗址公园东段

西安现存的古城墙是明代的遗存,而唐代的古长安城要比明代的西安城大多了,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规划布局最为规范化的一座都城,但遗憾的是古城区建筑及城墙大多早已荡然无存了。2008年,西安市政府在古唐城墙外郭遗址之上,建成了两座唐城墙遗址公园。一座在大唐不夜城500米处,位于雁南二路雁南三路东西向平行的道路之间,是唐代长安城的南城墙所在地。东西全长3600米,宽100米,占地540亩。另一座在西安高新区科技路与唐延路交叉处,长3860米,宽125米,横跨8个路口。两处均是街心公园形式,但位于大唐不夜城东南部的唐城墙遗址公园东段,景观以唐诗文化为重点,主题突出,表现形式多样,内容更丰富多彩。

公园西边临街入口处,扑面而来的是二十多根敦实方正的矩形石柱。第一排七根柱正面上的大字,组成“熟读唐诗三百首”的名句,描金的颜体楷书闪闪发光。在柱背面则刻有“五言律诗”“七言绝句”等古诗基本知识。

后面的柱子上,正面分别刻有“诗仙”“诗圣”“诗豪”以及“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等著名唐代诗文大家的雅称,柱背面则有相应的生平简介。如果把公园看成一曲唐诗的交响乐,那么这些石柱奏出的则是庄重的序曲。

入园前行不远,路右边有模拟镇国之宝,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造型。10座石鼓整齐排列,像是一队忠诚的士兵。石鼓及基座上,一一对应刻的是韩愈的《石鼓歌》。

道路左侧有一座熠熠生辉的不锈钢雕塑,是公孙大娘舞剑的艺术造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唐代大书法家“草圣”张旭,就是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神韵的。雕塑旁边,还附有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七言古诗。

在道路两边的绿地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刻有唐诗名作的巨型奇石。有的还有著名诗人的雕像,高大伟岸,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还有一处表现古诗韵律的造型,儿童站在代表韵律平、仄的圆形石球上跳跃,喜笑颜开,踏歌而来

园内到处都是诗文,在不同造型及装饰的石柱上,在游乐健身设施旁精细的诗墙上,都有刻着各种字体的唐诗,有篆文,有隶书,有狂草,更多的则是楷书和行书。舞,挥洒自如,把诗文之妙与书法之美结合起来,令人叹为观止。

不远处有吹箫的仕女雕塑,轻吹低吟,栩栩如生。石座内应有播音器,正面的白点隐约像北斗七星,石座上的花纹远看宛如天仙起舞,这是否在隐喻:“此曲只应天上,人间能得几回闻”

继续东行,路中间有一座直径十余米的圆形吟诗坛。环形墙壁两面,一首接一首刻满了唐诗。若站在诗坛中间的圆台上,高声朗诵诗歌,由环形墙壁产生的混响效果,真如置身于音乐大厅一般,回荡悠扬。有评论说,这是唐城墙遗址公园的一大手笔。

园中还有多处诠释名诗意境的组雕,人物活灵活现,情景惟妙惟肖,令人拍手称绝。如表现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诗意,老少之间“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答场景,让人忍俊不禁。

再如表现李白“月下独酌”场景的组雕,用举杯吟唱的李白,身后镂空出人形的短墙,表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可谓神来之笔。

东行过一个街口,迎面四个墩台上各有一个美少女造型,形态各异,活力四射,用不同的姿势表示古汉语的平、仄、去、入四声。构思巧妙,颇具匠心。只是穿越公园的架空游览车轨道,显得突兀而煞风景。

走到公园最东端,有一矩形迴墙构筑,入口处的大字标有篆体“唐诗迷宫”四字。进去后发现里边由许多迴折反复的短墙构成,墙上布满一首首唐诗,各种体裁,名作荟萃。若随心游走,真如同走进迷宫一般。

园区中还间隔分布有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园,还有书店、酒吧,更有不少园林小品,高雅精致,美轮美奂。徜徉在园中,满目的诗画雕塑雅品,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而且敷设在草地上的小型音响,还时时播放出如行云流水般的吟诵之声,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欣欣然陶醉其中。

时常漫步于唐城墙遗址公园,颇有感触,这里的确很有特色,以唐诗为主题,各种景观丰富多彩,形式各异,充分展现出唐诗的精髓和魅力,诗魂涤荡身心,雅韵不绝于耳,令人耳目一新,真是不可多得的观光游览、休憩散步之处。若带着孩子游走,对于寓教于乐,启蒙古诗才智,熏陶文学修养也一定会大有裨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