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历史:三位两江总督为何都屈驾到访上海董家渡教堂?

 慧言历史话古今 2023-12-11 发布于河北

蹊跷历史:晚清三位两江总督为何都到上海董家渡教堂访问?

图片来源:高龙鞶《江南传教史》

一,三位两江总督到访董家渡教堂

董家渡教堂在上海天主教会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郎怀仁主教任期內,董家渡住院曾被称作主教府,同時那里的教堂時常被人称作主教座堂。

​董家渡住院在战火纷飞的太平天国时期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此上海的官员们经常前去拜访。

而苏州和其他地方的大官们有时也会前来,所以董家渡逐渐成为上海的官员甚至内陆大官们所熟悉的地方。

曾国藩、刘坤一、沈葆桢

从1871年到1875年的短短五年间,曾有三位两江总督曾到访董家渡教堂,这使整个传教区也因此大受裨益;董家渡主教府的知名度也逐渐越来越高。

第一位是两江总督曾国藩

中国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第二位两江总督刘坤一

他三任两江总督,颇有治绩。甲午战争之后,他实为疆臣领袖,深为清廷所倚重,在维新变法、己亥建储、东南互保及清末新政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东南半壁,擎天一柱”之称。

第三位两江总督沈葆桢

他是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二,1871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来访

天津教案以后,1870年六月初十曾国藩到天津善后,发布《谕天津士民》,随后经他调查之后,确认育婴堂并无诱拐伤害孩童之事,并准备以一命抵一命的原则处理此案,却成了清廷借机削弱湘军集团的牺牲品。

他遭到保守势力攻击,就在此期间,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清廷让灰头土脸的曾国藩补两江总督,让战胜太平军的曾国藩来保证江南地区的安宁。

于是这位总督大臣去往江南,11月他途经上海时候,江南教区郎怀仁主教拜访了他。

曾国藩接见郎怀仁主教后不久,就差人通知他要回拜主教,曾国藩此举显然是想要更直接的了解天主教会。

神父教友们为此十分欣喜,因为这等于是公开承认传教区正当地位,这对让教外人理解教会大有好处,实际上起到的效果就是——教会是受到尊重、在社会上享有合法地位的组织。

教友们在住院附近搭起小牌楼,张灯结彩欢迎他大驾光临,曾国藩显得和蔼可亲,他参观了院舍、教堂。饶有兴趣地听关于塑像和画像的讲解。

曾国藩还欣赏了管风琴响彻穹顶的洪亮琴声,这位大臣听了十分高兴,这是一次皆大欢喜的来访。

三,有“东南半壁,擎天一柱”之称的刘坤一访问董家渡

1875 年南京总督由刘坤一接任,路过上海时,同曾国藩一样也曾光临董家渡。

4 月 的一天刘坤一巡查上海的海军造船厂,这时郎主教因年老体衰住在徐家汇,便由传教区会长神父义前去拜谒他。

总督在船厂接见代表郎主教前往拜谒的神父们,有会长神父高若天(Foucault)、董家渡理家神父步天衢(Bulte)、蒋超凡神父和教友钱景楠。

刘坤一接见神父们时十分友善,请主教代表坐首位。会长神父向总督介绍江南教友们的情况后,总督回答说「我知道江南教友们都能与人和睦相处,你们传教士也没有什么官司的纠葛,这證明你们的主教办事贤明,管理有方,我在此谨表祝贺,并致谢意。」

刘坤一总督于次日上午到董家渡回访,那一天8 点,弥撒后教友们都已散去,总督如约光临,由中国神父蒋超凡伴随讲解,参观院舍、教堂,临走时赞不绝口。

刘坤一总督访问董家渡教堂的目的和曾国藩一样,就是想要更直接的了解天主教会。

四,两江总督沈葆桢也到董家渡教堂访问

1875 年 11月,原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接任南京两江总督,当时他乘一艘装备著二十门大炮的战舰来到上海。

他刚到上海便发帖至董家渡,说他很想见主教。但郎主教仍有病在身,只得再由会长神父等代劳。

沈葆桢总督在那艘停泊在董家渡江边的战舰上接见神父们,他手下的官员都穿著官服整齐地排列在甲板上,而那里显然也是经过早日安置好的。

总督让神父坐在首位以示尊敬,和神父交谈时他说他在福州海军造船厂内认识不少法国人,大大称赞了那些在福州海军造船厂工作的法国工程师,这应当不是虚言,因为他接手左宗棠福州海军造船厂后确实在和法国人打交道。

福州海军造船厂

(点击参看他为何被清政府赏赐一品提督衔?帮助中国创建第一个现代造船厂的法国工程师

随后沈葆桢这位新总督很快就对董家渡进行了回访。

沈葆桢画像

他带领随从盛装而来,在教堂前神父们按例出来隆重地迎接他进入院内。

总督参观了所有院舍,对教堂的图书馆问了很多。在教堂里他听到中国神父陈显文弹奏管风琴的琴声后赞叹不已总之这是一次十分友好的访问。

董家渡教堂内景,图片来源:高龙鞶《江南传教史》

后记:

三位总督造访董家渡,对教友们来说意义重大,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教会受到了尊重,而在教外人的眼里,这是官方对天主教会的公认。

从两江总督曾国藩到访董家渡教堂的第二年起,也就是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