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诗词赏析:悲秋有多惨,20句诗15个秋

 蓝山绘本 2023-12-11 发布于陕西

《红楼梦》里有一景:黛玉在秋夜雨声中,读着《乐府杂稿》《秋闺怨》《别离怨》......愁苦相通,更相促,本就爱生气发愁的林妹妹,心中更起万千悲苦。

身子骨不好,咳嗽病比去年更甚,身世孤苦,无一人可依,就连这风雨也来凑热闹......

于是,咳出血来的黛玉模仿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下了这首乐府诗《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有句古话说:情深不寿。说的是深情者的心神容易受伤,内心多悲苦,很难活得健康。这首《秋窗风雨夕》却是苦到极致,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愁字了得,读得人柔肠寸断,不敢入秋,不敢听雨。

花草凋零的秋天,灯光若隐若现,秋夜显得更加漫长。望窗外已是无尽的秋色萧索,怎么能再忍受风雨凭添的凄凉。

但秋夜的风雨来得如此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此时的我,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想一想啊,这应该无须如此感伤,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哪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但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却催来更急的雨声。

我无法安宁下来,那整夜连绵的秋雨,如同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道这秋风秋雨何时才能停止,只是这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秋日渐冷,寒气袭人,黛玉的病一日比一日重,似乎已经听到了死神的脚步声,此时以她的性情,难免不悲观绝望。

“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个形景,就可知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重了些似的。”

而此时宝钗的关爱虽然给重病在身的她的心灵些许慰藉,但敏感的性格又让她产生比较,更觉身世漂零的凄凉,前途无望。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横绝”,只是以春江月夜为背景描绘相思离别之苦,表现的是淡淡的哀愁和怅惘。全诗有不少名句,除了相思、情爱,更有人生、世界之美。

而《秋窗风雨夕》仿《春江花月夜》,则更多地体现了十二金钗之首林黛玉的片羽伤感,耽沉其中,难以自拔。

秋花,秋草,秋夜,秋窗,秋风,病重的少女,孤单寂寞,听雨点敲窗,想凄凉身世,叹未来无望。

"秋夜长"、"秋不尽",漫漫秋夜无尽头,更无法摆脱内心的惆怅和无助。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时光勿勿,内心一点绿色也被这无情的风雨赶走,霎时无影无踪。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黛玉也在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冷雨秋风无非是秋天的自然景象,但无奈"秋风","秋雨急",难以说服自己。

全诗二十句,用了十五个"秋"字,极致地铺和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契合了林黛玉的心情,也符合她伤春悲秋的性格特征。

但身为现代人,再读此诗,若不能从林妹妹的立场和角度去体悟,便很难有同悲同伤,万般无助之感,这大概也是《红楼梦》中塑造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最了不起的地方。

红楼诗词赏析:借物喻人白海棠,探春自比玉精神

红楼诗词赏析:一曲《分骨肉》 万千离别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