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里长城有多长

 恒星wsc686c 2023-12-11 发布于河北
图片
长城历经两千多年持续营造,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2009年4月,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公布明长城的长度为8851.8公里。根据国家文物局2012年发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成果,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

长度为何难测量?

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长城卷》副主编赵琛说,随着长城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长城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长城的概念和长城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修筑“万里长城”的过程,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要统计长城的长度,历代长城缺一不可。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指出,在建设范围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长城资源分布几乎覆盖了半个中国,《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极大地丰富了长城的内涵。专家认为,目前一些省份仍存在“地方没有申报、国家没有认定”的长城资源,其长度也没有被计算在内,希望通过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能把这些长城资源给予认定。

赵琛说,统计全国长城的总长度,需要统一培训测量人员、统一对长城的认识、统一测量标准、统一计算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长城长度测量的误差。

近年来,赵琛多次组织科考队寻找长城东、西起点,经查阅长城资料和实地调研,他认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红石镇的兴隆堡烽火台,是目前已知鸭绿江边中国境内最东端的烽燧,该烽火台位于虎山长城东侧直线距离68公里处。他还带领科考团队十余次深入新疆大漠戈壁进行长城考察:“我们今年新发现了新疆乌恰县山河关关隘遗址,这比我们之前发现的长城'西起点’,又向西延伸了60余公里。”

赵琛说,由于以前长城概念、测量技术等方面的局限,加上各省区市记录的标准不同,所以目前统计出的长城总长度也不完全准确,知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认为,我国历代长城长度总和至少有5万公里。因此,万里长城有多长,还有待进一步测量。

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在哪里?

冬日里,登上地处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的闯王寨山举目四望,起起伏伏的山峦间,一条“土龙”时隐时现,沿着山脊向远处绵延,伴着呼啸的山风,仍显出莽莽雄姿。

这条当地人口中的“土龙”,便是经考古实证的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楚长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比众所周知的秦始皇修筑的长城还要早400余年,被相关学者誉为“中国长城之父”。

《汉书·地理志》记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春秋时期,楚国“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而率先修筑长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土之处,筑土为城,无土之处,垒石为固,构建起一项宏大而完备的军事防御工程。

2008年至201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多地调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考古发掘,历时十年,重新勾勒出南阳盆地北部边缘、东部边缘上楚长城的分布线路和防御体系。

“依据考古发掘情况看,楚长城本体遗存内出土遗物时代最早可以到春秋时代中期。”长期从事楚长城资源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一丕表示,目前已经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楚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南阳市、驻马店市,总长达383公里,是由人工修筑的绵延较长距离的墙体、关隘、城址、烽火台、兵营遗址、古代道路以及自然山险、自然河流等多种元素构成的有机统一防御线。

楚长城也是目前国家认定的早期长城中位置最靠南的,是唯一一个位于秦岭—淮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上的早期长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域气候,形成了楚长城特有的建筑构造。

“考古发现,楚长城人工墙体底部,有大规模堆积炭化木棍,或在石块层里掺杂炭化木棍的现象。这种炭化木棍系人工烧制而成,具有防潮和除湿的干燥作用。”李一丕说,这在中国已公布的长城中,是绝无仅有的案例。

据了解,楚长城叶县段是目前河南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楚长城遗址,绵延60余公里,有烽火台1处、兵营遗址1处、墙体遗址19段、关城多座。

近年来,楚长城叶县段相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楚长城的重要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我们将在做好楚长城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有力有序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叶县段)建设,以楚长城为主线,搭建'核心展示带、形象标志点、文旅融合区’的空间骨架,对区域内各类长城文物和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串联,让长城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曹国朋说。

两千余年时间过去,楚长城依旧横亘在伏牛山余脉之上,看日升日落、人来人往。楚长城脚下,不少当地人还主动担任起长城保护员。

“这楚长城,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一段中国文化。”当地村民李丙银说。

图片


海拔最高的明长城在哪里?


青海省明长城蜿蜒于世界屋脊东北缘的崇山川谷之中,是全国海拔最高的长城。2008年,青海省开始明长城资源调查,世界屋脊上的明长城自此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明长城全长约363千米,东与甘肃省明长城相接,全线穿山越岭蜿蜒分布在青海省12个县(区)。

顺着起伏的山脉望去,一条古老的“边墙”蜿蜒横亘在山脊之上。专家介绍,明长城(大通段)海拔最高点接近4200米,是青海省明长城中海拔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

明长城(大通段)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于明隆庆六年起开始修筑。根据《青海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大通县境内明长城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墙体脉络清晰,雄伟壮观。2020年11月26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明长城大通县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大通县博物馆馆长张增录介绍,明长城(大通段)以墙体为主要构成部分,建筑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采用了土墙、石墙、山险墙等不同类型的墙体与壕堑相连,共同构成长城本体防御体系。

作为海拔最高的明代长城遗存,明长城(大通段)见证了当地历史的盛衰变迁,夯土结构的城墙被风雨剥蚀乃至坍塌,土蜂筑巢、野草生长、冲沟发育……一系列自然病害和人为损毁也危害着明长城的保存。

记者从大通县文体旅游局了解到,2012年至2016年,当地政府实施大通明长城(一期)约4.7公里的抢险加固工程。2016年至2022年,大通县每年举办长城保护专题培训班,累计210余人参加培训学习。

培训班上,长城保护员王正林第一次了解到“边墙”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种了大半辈子庄稼,现在多了一个身份,也多了一份责任。”王正林一步一个脚印,沿着“边墙”旁的小路边走边拍照记录,观察长城本体有无坍塌、损坏。这条崎岖的山路,他每两天巡查一次,步行3个多小时。
2022年4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保护规划》印发。根据规划,各地将对长城本体进行抢险和保护性修缮加固,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示范区,活化利用长城文旅资源,丰富长城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和达坂山之间,青海明长城四大关之一——老虎沟关堡雄踞于门源县境内北山乡老虎沟口半山腰的山坡上。

古城墙下,游人络绎不绝。沿着围绕门源古城1800米的木质栈道游览,游客们可以近距离观看古时的宏伟建筑。

“2022年,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门源段)保护展示中心项目,不仅对古城墙进行保护,还修建了文化墙。”门源县文化馆馆长张玉全说,“我们计划将古城历史传说和长城故事展现在文化墙上,让更多游客了解青海明长城和当地传统文化。”

长城保护的民间力量

清晨天色微亮,带上简单的饭食和热水,68岁的刘东厚背起相机,与几位巡查队员出发了。他们从明长城杨家峁段开始,分东西两线沿长城遗址进行巡查,一路测量、拍照、记录。

作为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长城保护工作站的站长,义务巡查、保护长城,刘东厚已经坚持了18年。

明代夯土长城遗址东西向横亘在府谷县北部,全县现存明长城遗址140多公里,在长城两侧,还有多处敌台、关堡、烽火台等遗址。这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是麻镇杨家峁段长城,约4公里墙体较为完整,青砖包砌的烽火台“转角楼”仍高大雄伟。

十多年前,刘东厚看到家乡的长城因为放羊挖药、修路盖房而遭到破坏,就开始自发巡查长城。从一个人开始,他身边的志愿者渐渐增加。府谷县随即依托刘东厚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成立了长城保护工作站。

绵延千余公里的长城,蜿蜒伫立于陕西北部的榆林市。这里是我国长城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目前保存下来的战国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总长度1500多公里,还留存有敌台、烽火台等单体建筑1700多座、营堡40余座。

“巍巍长城,蜿蜒万里,回望雄伟的玉门关、镇北台等建筑,这正是我们民族自信的重要根源。”在榆林长城文化主题展馆,榆林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会长高秋燕正在向参观者介绍长城保护与宣传的感人故事。

高秋燕是榆林市人大代表,她坚持义务进行长城保护和长城文化宣传工作20余年。2014年,她自费创办公益性质的榆林长城文化主题展馆,设置了“万里长城百年回望”“长城知识知多少”“保护长城我们在行动”“数字长城体验区”等展陈单元,通过实物、图片、文创产品等全面介绍长城的历史文化与保护传承。她说:“让生活在长城脚下的榆林人了解长城、热爱长城,才能将保护长城理念化作自觉行动。”

目前,榆林市长城保护志愿者协会已经有近百名热爱长城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其中,成为当地一支保护长城、宣传长城的重要力量。协会还与当地高校共同成立“青春长城”志愿者小分队,培养青年学生成为长城义务讲解员。

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杜晓悦现在是榆林长城文化主题展馆的中英双语讲解员,她说:“以前我只知道北京的八达岭长城,现在了解到榆林也有如此丰富的长城遗存,就希望自己也能讲好家乡的长城故事。”

此外,榆林市还聘请300余名长城文保员对长城进行定期巡查,他们大多数是生活在长城附近的村民。这些文保员配备有工兵铲、望远镜等装备,一旦发现损毁情况,可以立即登录榆林长城安全巡查监管平台进行反馈。在陕西,长城周边民众正与文保部门形成合力,积极参与巡护与宣传工作,成为长城保护工作的重要力量。

图片


长城精神与长城文化

“千古胡兵屈仰止,万重血肉铸安宁。”纵观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对长城的兴建与修缮,的确是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提及长城,不少人都容易联想到长城沿线民族之间的对峙征战和流血冲突,“长城”似乎被某些人误认为是暴政、战争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更客观地看待。

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又起着调解两种经济,使农、牧业经济朝着主辅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需要看到的是,长城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沿线就以长城的关卡要塞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为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重要的保障;放眼当下,长城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一张名片,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和平台,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万里长城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就是最好的佐证。

作为中国特有的军事文化产物,长城最终在中国大地上由军事防御体系变为历史遗迹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长城精神与长城文化熔铸在中华民族每一个人民心中也是时代的印证。对中华人民来说,长城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也是求同存异、文化包容、共同发展等理念的象征。守望家园、守护和平,于国家,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于国人,长城已升华为勤劳智慧、百折不挠的精神依托。

作为传承民族精神、代表中华形象、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要把万里长城作为人类物质文化遗产来看待,也要将其所蕴含的象征精神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传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