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日本向大陆扩张而英国却不,难道只是因为那时中国太弱了?

 激扬文字 2023-12-11 发布于湖南

英国和日本一样,都是岛屿国家。在世界近代史大部分时间,英国都是欧洲最强盛的国家,并且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殖民地。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后,迅速成为亚洲最强盛的国家,成为列强之一,并且在资本主义世界里长期占据一席之地。

但两个岛国对外扩张的战略有所差异。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后,并没有向欧洲大陆疯狂扩张,反而对欧洲大陆采取均衡和遏制孤立政策,把扩张的重心从欧洲大陆转移到了亚、非和拉美以及澳洲。此外,英国只是把这些地区当成了殖民地,用来作为工业发展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不是把这些地区变为自己的国土。

而日本在强大起来以后,迅速制定了自己的“登陆计划”,坚定不移地向亚洲大陆疯狂扩张,企图把大陆据为己有。虽然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但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的想法一直没有改变过。

那么国力完全具备扩张的英国为何没有像日本那样疯狂向大陆扩张的欲望?难道仅仅因为那时的中国太弱了?

首先,虽然英国和日本同属岛国,但二者的地理环境差别很大。英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端,气候适宜,并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本土资源也够用,周边还有大型的油田,如果不去扩张,国民也都能安于英伦三岛内,可以说是岁月静好。

北海油气

但日本不同,日本全境位于地震带上,隔三差五的地震,时不时还有大型的地震海啸,日本人自己也经常自嘲“日本沉没”。所以,日本人向来就有追求安稳土地的需求,登陆的想法一直没有消失过。

其次,英国与日本面对的邻国实力不同。其实英国人并不是不想在欧洲扩张,英国也尝试过。英国曾经为了向欧洲大陆扩张,要力保在欧洲大陆上的一块飞地“诺曼底”作为向欧陆扩张的基地。和法国前前后后打了一百年,期间还以联姻的方式控制过法国的阿基坦公国,甚至后期阶段几乎将法国灭国,但后来还是被法国反杀,自此被基本赶出欧洲大陆,英国也就断了向欧洲大陆扩张的念头了。

英法百年战争

后来,英国进行资本主义发展的时候,法国也差不多的时间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加上西班牙、普鲁士、荷兰等国家的实力与英国差别不大,并且欧洲千年来一直有维持的均衡传统,贸然进攻欧洲大陆意味着对欧洲秩序的挑战,与全欧洲为敌,英国更不敢轻易动手了。

到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实力都有所提升,没有软柿子了。英国打欧洲大陆各大国大概也就能欺负下意大利和西班牙了,跟法国、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中任意一个开战都是两败俱伤之局。

日本则不同了,日本周边除了中俄,都是实力很弱的国家。即使不针对中俄,日本也可以通过侵略其他国家,比如朝鲜,从而获得大陆上的土地。但清末期间,中国遭受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以及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而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威望被清零,泥足巨人的本质暴露无遗。日本一看,中国的实力也不过如此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赌一场国运,把中国一起侵占了吧,并在世界大战之后趁列强们无暇东顾的时候悍然全面侵华。

第三,英国已经有了庞大的殖民地,没必要再去啃欧洲大陆这块硬骨头。英国是一个标准的先发国家,它在大航海时代开始自己扩张之路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与其竞争。然后英国就凭着几场战争抢下了大量的殖民地。所以原材料和市场,英国都不缺了,这些都削弱了英国向欧陆扩张的动力。

1920年的英国全球殖民地分布

而日本就不同了,在英国对外扩张的时候,日本还是个小学生。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已经是19世纪末了,等日本开化成为西方国家的时候,非洲大陆已经被列强们瓜分的差不多了。等日本资本主义完全发展起来的时候,整个世界基本上已经被瓜分完了,没有了剩余的地方可以供日本去殖民了。

到了工业化时代,日本各种资源相对贫乏的问题越发明显,对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的需求更强。如果远渡重洋去和英法去抢地盘是做大死的行为,且不说这些欧洲列强的战斗力,就算战时补给日本都搞不定。与此同时,在亚洲,基本上没有能够与日本抗衡的国家,所以日本只好选择在家门口下手了。

甲午中日海战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实力决定一切。

第四,英国与日本的战略认知不同。英国的战略就是影响重于控制,联合大于独吞。而日本则是信奉强者为尊,强调占领,奴役其他国家。

在这一点上,英国和日本都是两个奇葩,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并不算好,这一点从英国退出欧盟也能看出,所以英国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一直想着在欧洲搞破坏,有着“脱欧入亚”的想法。而日本则是崇拜欧洲的发达,以自己亚洲身份为耻,一直在亚洲搞破坏,一心想着“脱亚入欧”。

为什么这两位会有这种想法呢?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二者的战略定位不同。

英国的外交政策都是围绕着发展殖民地这一目标进行的,所以英国一直采取“大陆均势政策”,不断的合纵连横。英国采取谁是老大就和谁作对的策略,尽一切可能避免出现一个能够统一欧洲的强权来威胁自己,目的就是防止欧洲出现一个统一的大国,因为这样会对英国的安全产生威胁,毕竟自己只是一个远离大陆的岛国而已。

解释一下,所谓的“大陆均势政策”就是指英国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纠缠但不能统一,彼此牵制并且相互争夺,防止任何一国称霸欧洲。

在“大陆均势政策”的指导下,英国成功的组织了联合抗法、联合败俄、联合制德、扶德抑法、纵德反苏等,这些“搅屎棍”的做法都成功的将欧洲打散。

分散的欧洲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为了进一步阻碍欧洲的统一,英国开始考虑“脱欧入亚”,尤其是这些年我国发展速度非常快,英国便加强了和我国的合作,无论是亚投行、沪伦通等方面英国都带头和中国合作,大有“脱欧入亚”的趋势,为的就是利用中国等欧洲以外的力量来制衡欧洲。

要知道领土越大,责任越大;管的越多,付出越多。对于在欧洲大陆扩张领土,其实英国人是早就过了这个新鲜劲了。地理大发现以后,英国借鉴了西班牙和荷兰衰落的经验,早早的把战略扩张的中心从民族复杂,政治矛盾严重的欧洲转向对海外殖民地,谋求以少博大的利益格局。

而日本作为后起之秀,并未达到英国的这种思想觉悟。上文也说过,日本也没有开辟殖民地的条件,日本要想发展,只能鲸吞蚕食大陆领土。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讲别人的土地占为己有,“杀鸡取卵”似的开辟市场和抢夺资源。所以每侵略一个地方,日本的野蛮特性也就是放出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第五,英国与日本的心态不一样。欧洲虽然国家林立,但各国之间的联系紧密。以往英国与欧洲诸国还多有王室和贵族联姻,比如英国王室还有德国血统,例如,号称“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就出身于汉诺威王室,具有德国血统。

维多利亚女王

这种文化和亲缘关系等都可以降低各自之间的敌意。只要欧洲大陆不出现单一的强权,不垄断资源交流,各国之间可以相互制衡,英国就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将平衡手玩好就可以了。

尽管英国一度是日不落帝国,但英国对占据大量海外领土、统治大量人口兴趣不大,英国真正关心的是如何控住殖民地去的市场和资源,所以说英国走的是控制资源和市场的路线,而不是走吞并领土的路线。比如,英国对印度的控制,是近200年通过东印度公司渗透来实现的。直到莫卧儿帝国衰竭,东印度公司和莫卧帝国之间发生争夺部分邦收税权的战争引发了印度民族起义,英国政府才介入镇压并正式吞并印度。

而日本呢,历史上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骨子里其实有一种自卑感,待自身强大起来后,突然有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急需通过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之前对大陆臣服,现在反过来可以攻击大陆了,这是何等的荣耀。这就像一个暴发户一样,怕的是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了。越是缺什么,越是要想别人展示什么。

这一点上,英国确实做的比日本绅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