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

 A松毛岭634高地 2023-12-12 发布于山东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

1947年夏,胡宗南部进犯陕甘宁边区,当时的国民党第29军军长刘戡,作为两大兵团之一的军事长官,奉胡宗南的命令追击中央纵队,即尽人皆知的“朱毛大军”。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穷追不舍,毛主席只能率领部队战略性撤退,为了摆脱穷追不舍的刘戡七个旅的兵力追击,毛主席决定放弃大路,走山路。

于是部队经井儿坪、陈家沟向米脂方向行进,此时还有大约20里路,就要到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城。

而按照敌我的行进速度来看,刘戡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还有大概不到30里左右就要追上了,双方一旦交起火来不仅会导致部队战斗减员,而且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也很容易遭殃。

为了避免老百姓受到牵连,毛主席命令部队绕开人员密集的地方,准备从村庄的边缘拐进山沟,但却意外地被当地老乡发现,有人试探地喊了一声:  “毛主席?”  “真的是毛主席,大家快过来呀,毛主席来了。”

于是在田间地头忙着干农活的老百姓,以及匆匆赶路的老乡,都纷纷向毛主席的方向聚拢。老乡们争抢着向毛主席问好,突然人群中有人高声呼喊:

“毛主席万岁!”

一声又一声、一浪高过一浪,“毛主席万岁!”响彻云霄。

毛主席也被老乡们淳朴、真诚、亲切热烈的情感所感动,他欣慰地向人群挥着手,眼角渗出湿润的泪水。

虽然当年新中国还没有建立,但共产党却早已深入人心,毛主席也成为了人民全心全意拥护和爱戴的领袖。

据当年毛主席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当时的毛主席不仅喜欢人民喊“万岁”,而且也希望人民喊“万岁”。

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因素,而是他们对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的真心拥护,“万岁”两个字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共产党不仅得民心也势必会得天下的思想。

不过关于到底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大的争议。

《党史纵览》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名为《“毛主席万岁”口号背后的众说纷纭》的文章,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罗列出了几个流传甚广的说法。

例如有人说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教育家 黄炎培 。

早在1949年3月份的时候,在中共的帮助下黄炎培被秘密送往北平,筹划并准备参加开国大典。黄炎培到北平的当天晚上,毛主席在北平西郊专门设宴款待黄炎培,以及其他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

宴会结束后毛主席单独留下了黄炎培,二人彻夜长谈并相谈甚欢。

黄炎培对毛主席和共产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认为毛主席是实打实的人民大救星。

后来黄炎培等民主人士受邀参加国民大戏院欢迎会,黄炎培的情绪被感染之际,他脱口而出:

“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参会的其他人也都纷纷应和,毛主席面带微笑地向大家挥手示意。

毛主席虽然没有说话,但从他的动作上来看,虽然谈不上欢喜但也是不反对,他始终认为这是人们对共产党的认可。

当然,也有学者考证,说“毛主席万岁”这句话是在1949年初,那时候毛主席以及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乘车来到了“皇城”,当车子停下之后毛主席便打开车门,当他还是 一脚车上一脚车下时,就对最亲密的战友周恩来说:

“进城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

5月2日毛主席邀约柳亚子同游颐和园,当二人刚进门时就有眼尖的群众认出了毛主席,很多人都自发地喊着:

“毛主席!毛主席!”

毛泽东也向围观的群众点头微笑,当毛主席和柳亚子泛舟昆明湖准备靠岸时,岸边的群众终于看清了毛主席的容貌,于是在一阵骚动后爆发出 “毛主席万岁!”的高呼声。

于是“毛主席万岁!”的呼喊声,在整个颐和园中此起彼伏地飘散着。

曾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李雪峰,在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时,讲述了这样一个事情。

1966年,一肚子委屈的彭真曾说: “谁是第一个喊叫'万岁’的?是我!”

不过李雪峰也并未确认这件事情,因为他也不记得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谁。

之所以要弄清楚这件事情,主要是想透过这句话,去认真理解毛主席对“万岁”这个词的反应和态度。

如果说“万岁”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或者是国家和普天之下的老百姓,想必毛主席一定会举双手赞成,但涉及到个人的时候他却非常难谨慎,正如卫士长李银桥所说的那样:毛主席曾一度对“万岁”既喜欢又讨厌。

在毛主席和柳亚子游颐和园之前,曾特地接见了全国妇女代表,当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看到了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后别提有高兴了,她们激动地高呼着“毛主席万岁!”,虽然毛主席频频摆手示意大家不要再喊“万岁”了,可是代表们的热情实在太高了止也止不住。

陪同毛主席一起参加这次接见会的还有朱总司令,代表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这一次却让毛主席很高兴,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朱老总才配得上“万岁”两个字,后来李银桥回忆这件事情时,曾表示毛主席这一次对此深表心悦。

毛主席从人民喊他“毛主席万岁”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人民是真心地崇拜他,但他老人家却并没有因此而迷失自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毛主席一直都保持着十分清醒的头脑。

其实,早在抗战时期也曾有人喊过“毛主席万岁!”

1939年7月20日是位于延安的,中国女子大学开学的日子,身在延安的中央政治局领导悉数参加了这次开学典礼,毛主席在典礼上作了简短的讲话,随后《新中华报》简要的报道了这次开学典礼的情况。

“全场报之以热烈的掌声,并高呼'女大万岁!'毛泽东同志万岁!’”

这则简讯也被当作是“毛主席万岁!”的最早出处,不过毛主席并未在意过这种称呼,只当是学生们一时兴起而已。

只是还有认为当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候,蒋介石才是第一个喊出了“毛主席万岁”的人。

据说早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曾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和走向,进行了十分漫长的谈判,蒋介石在见到毛泽东之后,因为一件小事深有感触,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以毛泽东那样大的烟瘾,居然在跟他对谈的8个小时里,没有抽一根烟。”

为此蒋介石对毛泽东有一种“英雄惜英雄”之情,曾6次高呼“毛主席万岁”。

台湾媒体人张友骅曾说过这件事情:

“那天,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走进官邸,就一连高喊了3遍'毛主席万岁!’”

而后梁琨根据资料分析,称这件事情绝对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当然,对于谁是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并不重要,单说毛主席对“万岁”的态度,他从来都没有因为被喊“万岁”而自我陶醉。

1963年毛泽东曾与他的保健医生吴旭君,谈论了有关生死的问题,并且也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

毛主席除了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之外,他还是一个逻辑思维特别强的哲学家,他能够将死亡拿到桌面上谈论,就说明他早已经意识到了,他既不能“万岁”也不可能“万寿无疆”,所以在众人都高呼呼“毛主席万岁”时,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万岁”的含义,这是人民对于未来的希望。

毛泽东曾说:

“人家喊'万岁’,我说我52岁,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什么'万岁’,但总是引出一个任务来,即还要前进,要再长大一点。”

其实,毛主席的这句话足以证明,他在一声声地“万岁”声中,始终时刻告诫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在回忆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日子时,也谈到了有关“毛主席万岁!”的话题。

当年,抗美援朝战役胜利之后,“伟大”、“英明”、“万岁”之声此起彼伏,毛主席都没有出现过骄傲情绪,并且依然保持着警惕性。

李银桥还讲述了一段金日成和毛主席之间的故事,朝鲜停战之后的第二年,朝鲜金日成,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感谢之情,曾赠送他24箱苹果。

后来毛主席吩咐李银桥把苹果转赠给警卫部队,当战士们七手八脚打开苹果箱时,眼前的一幕却让大家愣住了。

因为,每个苹果上都有一行字,写的就是“毛主席万岁”,当年这种苹果别提多珍贵了,尤其是上面还写着敬语,所以最后大家都舍不得吃这些苹果。

李银桥将这件事情汇报给毛主席,但毛主席却说:

“我就不喜欢这个口号,哪有人能活到一万岁的?活不到。”

就这样,这24箱写着“毛主席万岁”字样的苹果,被毛主席分给警卫团的士兵吃掉了。

早在1964年秋时就已经出现,有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曾问过毛主席一个非常难尖锐的问题: “苏联人说中国正在搞个人崇拜,是否属实?”

毛主席思索片刻后回答: “赫鲁晓夫之所以下台,可能就是因为他没有个人崇拜。”

从这句巧妙地回答中不难看出,当时的毛泽东认为,人民还是得有信仰,这并非个人崇拜,毕竟他时刻强调自己不可能“万岁”,所以不要把他当作神一样看待。

然而事与愿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一部分人暗中作祟、推波助澜,使得毛主席被人民群众当神一样崇拜,毛泽东被神化也进入了狂热期。可此时的毛泽东对此极为不满,多次批评。

其实为了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轰动,一直奉行到群众中去的毛主席,从1952年开始,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可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毛主席,也从来都不避讳和他深爱的人民接触,只要人民有想法和意见,他都尽可能亲自去了解。

可以说毛主席站在哪里,群众就会走到哪里,“毛主席万岁”的声音就会响彻在哪里。毛主席对“万岁”这个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词,曾有过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曾喜欢“万岁”,认为这是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最高亢的呼声。

但他也曾不喜欢“万岁”,甚至后来对“万岁”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曾多次口头反对人们喊这个口号,因为背后的原因就是反对个人崇拜,他开始担心人民真的只是崇拜他一个人。正如邓小平改革开放那段时期,他也深有体会,在退休之际直接称:

国家不可能将希望寄托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身上,这是不切实际的。

而毛主席当时之所以反对,可能就是出于这样的担心。

2013年4月四川人民出版,出版了一部名为《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的书籍,在这部书中编入了很多,有关陈云的讲话、信件方面的内容。

关于“毛主席万岁!”的口号,陈云曾在1954年召开的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一针见血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陈云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毛主席万岁”可以喊,但却不能没有限度地大吹大擂,因为毛主席的精神虽然可以“万岁”,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要想“万岁”就是一句空话。这种论调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但随后他又阐明他和中共的高级领导人,也都不能“万岁”。

而这句话就出自《高级领导人要提高革命觉悟》,旨在提醒野心勃勃的野心家们,不要犯前人犯过的错误。

当时,年仅49的陈云的讲话,振聋发聩,目的就是让中共高级领导人们,不要迷失在个人吹捧中,因为这样不仅会断送政治前途,甚至还会对党、国家、人民,都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文化名人李敖,骂了一辈子国民党,仿佛他活着的意义就是以狂傲的态度,用犀利的语言去批判他眼中的是非。纵观近代能以骂人出书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鲁迅先生,另外一个恐怕非李敖莫属。

作为“文痞”、“狂人”的李敖,也并非真的是目中无人,因为他曾洋洋洒洒地用几千字,写出了一篇名为《李敖:我为什么要喊毛主席万岁》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李敖不仅有理有据地,论证了“为什么要喊毛主席万岁”,而且通篇都透露着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之情。性格狂躁、自负、毒舌都曾是李敖的个性标签,但他却一边喊着“毛主席万岁”,一边在到处宣扬毛主席思想。

在这篇充满了崇拜和溢美之词的文章末尾,李敖写下了这段话:

“毛泽东的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那种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有了那精神,十戒就不会得逞。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

从毛主席自身的角度来看到“万岁”,还要从他在北戴河疗养时说起,当时,很多群众都知道了毛主席来河北的消息,于是成群结队的高声呐喊“毛主席万岁”。

这种行为曾让毛主席连正常的休息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影响了他和工作人员的会议,所以有一次他甚至非常生气,可见毛主席早已经厌烦了“万岁”。

但当他外出时碰到成百上千的群众,高举右臂不停地呼喊“毛主席万岁”时,又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在毛主席的内心中,人民群众永远排在第一位。或许当时的毛主席并非喜欢“万岁”,他只是喜欢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护和爱戴。

可是后来“万岁”喊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让人陶醉其中,可以说从1959年开始,一直到七十年代,毛主席深刻地意识到了,“万岁”会将人捧杀的危害,只不过他老人家早已经脱离泥淖,并逐渐走向了生命的尾声。

时至今日天安门城墙上依然有“万岁”字眼,只不过已经改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两幅横幅的正中央挂着毛主席的半身像,中国人民依然怀念这位伟人,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毛主席万岁”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这句话既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肯定,也是对共产党、工农红军的赞扬。人民群众用“万岁”去称呼毛泽东,虽然含有一定的个人崇拜色彩,但背后的内涵还是希望毛泽东,以及中共能领导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这种既朴实又朴素的想法,最终汇聚成了两个字“万岁”。

而此“万岁”却非彼“万岁”,早在封建社会时“万岁”是封建统治者的代称,但群众称呼“毛主席万岁”,则是发自内心地崇敬伟大的毛主席,因为他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就像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的一样:“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