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醉水乡》 作者:刘建民(女)

 新用户1312K2p6 2023-12-12 发布于浙江

《 月醉水乡  》

作者:刘建民


那年从嘉兴弟弟家出来,车子驶进乌镇时,天已近傍晚,冬日的古镇显得有些萧瑟。

那时到水乡旅游的人不多,冬季里游人更是寥寥。

乌篷船,古河道,民宅古树,构勒出黄昏水乡的恬静。

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古镇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块,河的两边,古朴的房屋,桥街相连,水镇一体。

一座座石拱桥,连接着东西两岸,沿河而建的老屋一部分延伸至水中,用石柱或木桩支撑着,三面有窗,凭窗可观沿河风光。“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这就是文学大师茅盾笔下的故乡,也是乌镇流传千年的“枕水”人家。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幽深狭长的街巷,那白墙黛瓦的建筑,陈旧的店铺,深深的庭院,古朴的木门,仿佛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千年古镇曾经的繁华和故事。

漫步在观前街和新华路交界转角处的茅盾故居前,一代文坛巨匠茅盾先生故居楼房临街,砖木结构,是江南一带常见的传统木构架民居建筑。先生诸多作品中,有着故土生活的叙说,和对家乡原生态的描写。

故居的对面就是林家铺子,条石铺成的窄窄街道,木门板的店面。

当年看电影《林家铺子》时,对林老板家后门的那条河流记忆深刻,而今旧居如故,窗外的河水仍然像从前一样流淌。

岁月虽然流逝,河水依然悠悠,不禁沟起浓浓的怀旧思绪。

临水而居人家的屋顶,飘起了袅袅炊烟;

镇上妇人在通向河道家中的后门拾阶而下,在河水中浣洗;

乌蓬船上的船夫熟练地摆动着船浆,河面上荡开了阵阵涟漪。

寻一处沿河而筑的木屋饭店,沿着窄窄的木扶梯登上二楼,冬夜里的饭店很清静,有几个客人在喝酒聊天,屋子里飘荡着一股香气浓郁的米酒味道。

和同伴沿窗而坐,点一条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清蒸白水鱼、要一盘热乎乎的红烧羊肉,再炒上几个新鲜蔬菜,在等候上菜时,店家送上来热腾腾的茶水。

听店家介绍,古镇现在正进行着旅游开发。遵循“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景区依然有百姓居住,并保留了人们原本怡然自得,原汁原味的生活。

抿一口水乡风味的熏豆茶,品美味的农家菜肴,闻木窗下清清河水的气息,观夜色中,沿岸朦胧迷离的灯光。

木窗外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窗台上的小花猫灵巧地窜来窜去,时不时地用温柔的眼神打量着客人。脱去白天喧哗的水乡,静谧中更显出岁月的沉静。

这座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千年古镇,而今时代又赋予了她新的生命和新的活力,水乡明珠的明天,定会更加耀眼璀璨。

窗外的月亮悄然升起,明月映照着小桥、流水、人家,月光下的河水白花花的,眼中、心里,便盈满了水的影子。

今晚的水乡宁静、祥和、古朴,使人沉醉。

走时,给父亲带回了一坛酒味醇厚的水乡三白酒,母亲爱吃的定胜糕,还有儿时记忆里妈妈常常做的荷叶粉蒸肉。

那天晚上到家时,夜已深。虽夜凉风寒,抬头见楼上家中,客厅亮着灯,灯光透过客厅的窗户,映照着窗前悬挂着的吊兰,温馨平和,我知道那是母亲为夜归的女儿作照明的。

轻轻地开门,听到里屋房间传来爸妈低低的说话声,虽然电话已告知过父母,今晚会迟些到杭,但母亲还是会一直在守候着,等待深夜归来的女儿。

听到了我回家的声音,房间里的说话声停止了。

轻轻地把带回家的酒、糕点、荷叶粉蒸肉放在客厅的桌上。

冲一个热水澡,洗去晚归的疲倦。

冬夜寂寂,夜静如水,躺进暖暖的被窝里,一时仍难入睡。

想着待春暖花开时,陪父母一起重游水乡。

2014年11月草于杭州

初稿散文《明月醉水乡》2015年6月2日发新浪博客

修改后2016年12月《月醉水乡》发《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微刊


(此处省略......)



(2019年摄于乌镇西栅)

作者简介:刘建民,女,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多篇获全国大赛奖,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著有散文集《新安江往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