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东师大徐默凡老师新著《从社会方言到功能语体——网络语言新论》——体察网络语言运用微妙处,探究网络语言研究新思路

 wxsjbcf 2023-12-1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内容简介

随着网络通信日益频繁,在线交流无所不在,电子传播全面崛起,网络交际已经成为大众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网络语言随之发展出一系列独特的语言特征,从一种社会方言变成了一种功能语体。口语体、书面语体和网络语体三分天下之势已经初步形成。华东师大中文系徐默凡老师所著《从社会方言到功能语体——网络语言新论》对此进行系统的学理研究,分为《网络语言的性质和研究方法》《网络语体示情手段》《网络词语和流行语》《网络语言的修辞创新》《语言、心理、文化:无关谐音的综合研究》《网络会话的多角度分析》等六章,为母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工具书编撰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

图书原价:58元

扫二维码享优惠价:46.4元

微店购买二维码

淘宝购买二维码

电子书价:35元

(注意:电子书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前言

新世纪以来,网民群体数量日益庞大,社群身份变得模糊;网络交流日益频繁,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面对面的人际交流。这种变化趋势使网络语言的社会方言性质削弱而功能语体性质增强,网络语言与日常语言的界限变得模糊,网络语言正在成为日常语言的一种重要变体。
网络语言是当代一种非常活跃的交际工具,在使用中体现了一定的语言创新性。作为新兴网络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创新性。我们不能因为网络语言的草根性、娱乐性而将其视为低俗的语言方式,而是要对网络语言进行系统研究,为母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工具书编撰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
语言学界对网络语言一向颇为关注,研究成果也极为丰硕,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在研究态度上,研究者往往采取一种旁观者的猎奇视角,高高在上地把网络语言当作考察对象,因而不能体察网络语言的鲜活之处。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拘泥于新鲜词语和流行格式,没有对网络交际特有的原则和策略进行深入剖析。在语言规范上,着重批评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的侵蚀和损害,希望对之进行限制,忽视了网络语言中的创新要素,缺乏借鉴引进的意识。
我们认为网络语言是一股新生的语言力量,其能量不容小觑。当人们如此乐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言网语时,语言学家不能再戴着有色眼镜隔靴搔痒,而是应该深入其中进行学理分析,并客观地评估其价值利弊,有效地引导良性的发展趋势。
有鉴于此,本书全面研究了网络语言,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全书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网络语言的性质和研究方法》:本章否定了前人提出的“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的观点,通过对历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分析和关于网络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得出“网络语言是一种功能语体”的结论,进而使用语体变量决定语体特征的分析方法,指出决定网络语体的关键变量是传介方式。
第二章《网络语体示情手段》:网络语体由同时异地的传介方式这个语体变量促生了虚拟实示的特殊示情方式,在语言手段上也产生了三种示情策略,即:创设图像示情手段、拓展语言示情手段、增生修辞用法手段。这些示情策略产生了极为丰富的网络语言现象,本章结合大量语料对此进行了充分描写。
第三章《网络词语和流行语》:网络词语是指在“网络语体”这种传介功能变体中产生并得到主要应用的词语,它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体色彩”,从而和一般词语区别开来。网络词语主要包括游戏词、缩略词和事件词。本章还对网络流行语的游戏性、极致性、仿拟性特点进行了讨论,最后以“主要看气质”为案例讨论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
第四章《网络语言的修辞创新》:网络语言在修辞上有不少创新现象,本章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命名性辞格”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对“关系反语辞格”进行了个案研究,然后对网络语言特有的形貌修辞进行初步描写和整理。
第五章《语言、心理、文化:无关谐音的综合研究》:网络语言是一种综合性的现象,不仅要对其语言表现进行描写,而且要对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网民心理进行剖析解释。本章以“无关谐音”现象为例,展开了一项涉及语言、文化、心理的综合研究,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第六章《网络会话的多角度分析》:因为网络交流的制约,网络会话产生了自己的交际原则和交际策略。在会话的开端、主体、结尾三部分,在话轮转换的方式上,在表情符号的用法上,网络会话都发展出了自身的特点,本章对此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本书是教育部青年项目“网络语言的创新因素及其对日常语言的影响”(项目批准号13YJC740113)的结项成果,感谢教育部和华东师范大学对本研究的资助。

精彩书摘

网络流行语在语言使用心理上显示出了一种非常明显的“游戏心态”,即把语言使用当成一种游戏过程,在实现交际目的之余,还费心寻找超常使用语言的方法,把玩语言单位的语音、字形、组合方式等形式特征,追求一种娱乐大众的趣味。

不同的流行语包含不同的游戏成分,不同的游戏成分游戏化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比如流行语“给力”,源于方言,但直接出处是网友配音的日本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义为“带劲、有冲击力”,其中的游戏成分就比较薄弱,仅是一种借用方言产生的特异语素组合。此后,有网友根据“给力”造出一个新的英文单词—— ungelivable(不给力),其游戏成分就比较丰富,因为含有跨语言的形式要素,还有造词法的中西混搭。再如“泪流满面”来自《南方周末》1999年的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相关的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泪流满面”也成为一个社会流行语。这个流行语是语言的正常使用,是没有游戏成分的。但是随后与之谐音的“内牛满面”也成为流行语,就含有较丰富的游戏成分了,主要就是“内牛”这个离奇形式和“泪流”的意义之间的背离。

游戏心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热衷于创造和使用流行语的主要是年轻人,而且往往具有高学历、高智商、喜爱新鲜、勇于尝试的特征。他们在语言生活中,往往不满足于使用平凡普通的语言形式,总想要挖空心思、语出惊人。他们也拥有足够的智力,在用于语言内容加工之余,还能用于对语言形式的改造。他们关注没有实际交际价值的语言形式加工,纯粹出于一种娱乐性的目的,可以看作是一种“多余语言智能”的释放。流行语的创造者们对语言符号的游戏性加工,能显示出高人一筹的语言能力,而且这种对语言形式的操弄,不知何时就会在团体里创造出一种流行的语言形式,这将会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其次,在娱乐化的年代,一些人试图消解崇高、庄重、高雅这些沉重的东西,而代之以“藐视一切”的世俗娱乐态度。年轻人对此尤为认可,“无厘头”的影视文学作品一度大行其道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这种对神圣化的消解首先针对的是外在于语言的事物,消解过程必须依赖语言而进行,此时语言只是一个操作的工具,但消解一切的浪潮也很快蔓延到语言本身。流行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们藐视一切惯例、习俗和律法,深深质疑其背后的合理性,他们最终把循规蹈矩的话语也当作了质疑的对象——语言为什么要这样用?词语为什么不能生造一个出来?语法为什么不能打破?从本质上讲,语言系统及其使用规律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我们又为何要受其摆布呢?在这样的潜意识支配下,改造语言、突破常规地使用语言,也成了现代人反抗既成规则的有力手段,此时语言不再是工具,而成了消解神圣化操作的直接对象。

所以,这些人一边用轻松、谐谑的语言调侃着生活百态,一边也不遗余力地“调戏”语言本身;他们不屑于正儿八经地说话,把语言自身的形式也当作操弄的对象,在所指和能指两个层面进行着“去神圣化”的游戏活动。可以说游戏心态不仅是一种语言心态也是一种社会心态。

最后,流行语的游戏化现象也是年轻人社群身份认同的需要。大家都这么说这么玩,要想加入这个团体获得认可的最佳手段就是我也这么说我也这么玩。能像别人一样娴熟地通过游戏方式使用流行语,其实是在显示我和你们一样是“圈内人”。这种身份认同的作用并不只是流行语所独有的,一切的社群一切的语言变体形式都具有类似的产生动因。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游戏心态在为流行语的传播推波助澜之时,也有其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一方面和意义表达无关的符号选择耗费了解读的心理能量,破坏了语言的经济性;另一方面,游戏文字的态度也消解着表达内容的严肃性,影响了表意的准确性。因此,在网络语体中使用游戏化的流行语还无伤大雅,在书面语体中大量出现就不伦不类了—— 这也是我们反对在新闻报道、通知报告等语体中使用游戏性流行语的原因。

图片

图书原价:58元

扫二维码享优惠价:46.4元

微店购买二维码

淘宝购买二维码

电子书价:35元

(注意:电子书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徐默凡老师主编的图书

图片

前排吃瓜——流行语百词榜

图书原价:35元

电子书价:22.5元

图片

会说话就出本书——流行语百词榜2

图书原价:48元

扫二维码享优惠价:38.4元

微店购买二维码

淘宝购买二维码

电子书价:32元

(注意:电子书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