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农村老家参加葬礼后,才明白故乡回不去了

 布衣粗食68 2023-12-12 发布于湖南

小时候读鲁迅写的《故乡》,觉得那是艺术作品。

长大后再读,那是故乡的真实写照。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不就是你我当下的心情、眼前的景象吗?

早几日,兄嫂的母亲过世,我也参加了葬礼的大部分过程。

兄嫂和我的的家,在一个乡,不同村。很多村民,扯起来,都是亲戚朋友、同学,乡里乡亲的,都熟悉。

葬礼之后,我忽然发现,曾经心心念念的故乡,真的回不去了。

01

“参加葬礼的人少之又少”:人情还在,但是一起相聚好难。

按照农村的习俗,“死者为大”。

也就是说,村里有老人过世,不管再忙,都要来参与落葬的事情。

尤其是村里的年轻人,要出力。否则,事情就办不妥。

作为70后的我,看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葬礼,热热闹闹的,送葬的队伍,可以排几里地。中年人抬棺材,几班倒,丝毫不费力,也不会在中途歇息。

挖坑,修路,做饭,垒坟头,谁家都愿意借出家里的东西,能帮一点是一点。最好的是,不缺人手。

关键是出殡这一天,土葬没有几个壮年劳力,肯定的不行的。

这几年,出门混的年轻人多了,在家的多半是老弱病残,还有部分留守儿童。

村里也约定了规矩:在外的年轻人,要主动来帮忙安排落葬。在打工的时候,请假也要来。

若是大家都不来,以后老人过世,难以处理了。类似的情况,谁家都有。

正因为要等到年轻人聚拢,原本三天可以落葬的老人,往往要等五六天。毕竟,在远方的人,半路上也要耽搁一两天,急不来。

规矩有了,大家也认可了。但是种种原因,导致不能到场的劳动力,还是有的。

兄嫂家的葬礼上,只有九个年轻人,另外几个是五六十岁、身体还硬朗男人。

亲戚朋友也来了不少,但多半是看一看,就立马回城去了。大家都开车来,把原本不宽的马路,占据了很长。但到了傍晚,就都不见踪影了。

乡里乡亲的,都认识,但是能帮忙的情况少了,人情味也淡了。更多是走流程,仪式也越发简陋。

02

“大家嫌弃农村生活”:风景不错,却不见了山水之情。

老祖宗告诉我们:“翻身莫忘本。”

真的,谁都不要忘记了来时路。你是农村走出去的,记得常常到农村看看,有美好的回忆,也有叶落归根的向往。

和参加葬礼的亲戚扯几句,发现大家都一个共同点:习惯了城里,农村反而不能习惯了。

或者说,农村太偏远,什么都不方便,令人各种不适应,甚至望而生畏。

一些老人也说:“这年头,留在农村生活的青年,一准没有本事。有出息的人,都在外头买房子,有工作,收入不少。”

夜里一阵风,把村里的电路吹掉了。导致停电几个小时。

村民说,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尤其是冬天,下雪了,电路有问题,也许好几天都没有人修理。也能理解,谁能爬上结冰的电线杆去干活呢?将心比心就好了。

虽然农村改变了不少,但是相对来说,仍旧条件不太好。

老人有病,得送到城里,车来车往的费用很大,关键是耗尽很多时间。

孩子上学,要去镇上,并且镇上也没有中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寄宿的孩子很多,一些爷爷奶奶看不过去,也要去陪读,就在镇上租房。

对于偶尔来农村的孩子,就更难受了。也许手机信号不太好,看不了游戏;泥巴多的地方,不想去,因此老喊着要“回城”,大人拗不过,也就一道回了。

桥还是原来的桥,沙子路变成了水泥路,村口有太阳能路灯,但是留不住村民的心。毕竟,收入多,才是硬道理,人们向往的真情感。

03

“兄弟姐妹各奔前程”:父母走了,故乡也没有了牵挂。

葬礼之后,按照规矩,兄嫂家的兄弟姐妹算一算开销,也把礼金进行分配。

因为大家都比较团结,礼金也不是很多,因而算账比较简单。老家的房子,给了兄嫂的弟弟,几亩果园给了邻居管理,也不要租金,免得荒废就行。

菜地也给了隔壁村的一位喜欢种菜的大伯。若是大伯走不动了,再议。

兄嫂的弟弟说:“房子给我,也是锁起来。大家一人一把钥匙吧,不管什么时候回来,总得有地方落脚......”

一句话,大家顿时就落泪了。父母走了,老家也没有牵挂了,谁还回来呢?不见了炊烟,还睹物思人,门口也没有父母在等候,何必啊。

逢年过节,也大概是在城里聚一聚吧。没有特别情况,聚会也难。

把老屋锁好,几个月,或者几年都不打开,类似的情况,有好几家。门口有野草,长得比人更高。

04

人是有乡愁的,可是如今,乡不见,愁常见。

故乡的山水,滋养了我们成长,却无法滋养我们的收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平时对故乡,没有太多的伤感。但是参加葬礼,让人带着生离死别的情感,再去感悟,就潸然泪下了。

这二三十年,真的变化太大了,有些难以接受。

本来想,人老了,就去故乡养老,门口养鸡鸭,屋后有菜地,老屋里有春风。到底是想一想而已,计划赶不上变化。

余生,随遇而安吧,哪里的黄土不埋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