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盗墓者墨守的规则:金银珠宝随意盗,这样的物品是大忌

 趣史探奇 2023-12-12 发布于山东

近年来,随着关于盗墓的小说和影视剧在中国的流行,人们对于那些见不得光的盗墓贼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然而,现实中的盗墓远没有那些作品中描述的那般玄幻和光鲜,相反,盗墓者们在行动中必须遵守一些古老的规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金银财宝可以取走,但绝对不能碰触玉器。

盗墓这一行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盗墓始于三国时期的曹操,实际上,盗墓活动的历史比这更为悠久。根据历史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盗墓的行为,而盗墓现象在春秋时期更为猖狂。

尽管历朝历代的法律都严格禁止盗墓,但由于人性的贪婪,这一行为仍然屡禁不止。例如,在明朝时期,《大明律》规定,盗墓贼若未开棺,只受杖责和流放的处罚;若已开棺,则罪加一等,严惩不贷。然而,这些法律并未能完全遏制盗墓行为的发生。

盗墓贼看重金银等物,之所以不触碰玉器,主要原因是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自封建社会以来,玉不仅被视为贵重物品,还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玉器的品级和质量往往与其主人的社会地位相符合。如果盗墓者盗取了与其身份不符的玉器,很容易被官府识破并遭受严惩。

此外,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玉器具有灵性,可以温养人的魂魄。在墓葬中放置玉器,被认为可以帮助死者的魂魄在来世得到安宁。

除了玉器,还有铜钱,也是盗墓贼不愿意拿走的,或者说他们还嫌弃这些东西。玉器和铜钱是盗墓贼所忌讳和嫌弃的,是有实例证明的。比如著名的海昏侯墓,出土了重达10多吨的铜钱山,大约有200多万枚铜钱!

在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墓葬中,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考古专家们惊喜地出土了2000多件宝贵文物,包括玉龙、青铜剑、金缕玉衣等。但在清理墓道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17.6万枚铜钱,这又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发现。

对于考古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但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这些铜钱没有被盗墓贼带走?

这些发现引发了对古代墓葬中铜钱和玉石频繁出现的深入思考。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相信死后的世界,认为死者进入另一个世界后,将需要这些陪葬品来获得更好的生活。这种信仰导致了厚葬习俗的兴起。家族越显赫,其墓葬的规模和陪葬品也就越丰富。

然而,盗墓贼通常不会取走墓葬中的玉石和铜钱。一种解释是,古代盗墓贼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则:“金银珠宝可以盗,但铜钱玉石不可取。”关于玉石,许多人认为它具有灵性,能够辨别主人,因此不宜随意取走。

在古代,玉器不仅是一种珍贵的物品,更象征着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每一级别的玉器都配有特定的身份等级。因此,如果盗墓者盗走了某位达官贵族的墓葬中的玉器,而试图出售这些玉器,就可能面临法律的严惩。因为那些玉器的价值和品质可能与卖家的身份不相匹配,从而暴露了盗窃的行为。

另一个原因是古代社会的迷信观念。人们相信玉石拥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养护和安抚人的灵魂。他们认为逝者的灵魂可以附着在高品质的玉石上,这样的玉石被放置在墓穴中,是为了帮助逝者的灵魂得到安宁,为来世的转生做准备。

因此,许多盗墓者出于迷信,在见到玉器时会选择避而远之。他们担心某些玉器中可能寄宿着死者的灵魂,触碰它们可能会带来不祥和诅咒。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中根深蒂固,成为盗墓者遵守的一种无形规则。

而铜钱虽然是货币,但由于其时代性,大多数古代铜钱已经过时,且数量庞大、不易携带,对盗墓贼来说价值不大。

当然这些只是普通盗墓贼的规矩,那些拥兵自重的军阀才不管这一套,他们挖开墓葬统统拉走。曹操和孙殿英就是典型的代表。

他们不仅盗掘墓葬,甚至还将墓中的宝物搬空。曹操在他的统治时期甚至设立了摸金校尉的盗墓官职,将墓葬中的铜器熔炼再利用。而孙殿英更是炸开了慈禧的墓穴,将里面的宝物一扫而空,包括慈禧太后的夜明珠。

总的来说,古代的盗墓行为反映了人性的贪婪与尊重传统的矛盾。尽管盗墓行为在法律上被严格禁止,但在历史长河中,这一行为依然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通过理解盗墓者遵循的规则,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