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自在讲义(三)

 闲人一味 2023-12-12 发布于山东

上讲回顾:

   大家晚上好,上节课我们讲了汉语的古四声与普通话的四声及入声字,古汉语平仄是指平,上,去,入的四声,平声即为平,上去入为仄,普通话中的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通过对比学习我们知道,古代《平水韵》的平仄规则,与现代汉语是有很大的相似性的,除了入声字,其余的字,我们写过一段时间,会非常好记。掌握规律特点,“平平仄仄平”其实区分起来没有那么难。

比如曹雪芹,这三个字,判断一下这个名字的平仄:

曹字是下平四豪,属于平,雪字是入声九屑,属于仄,芹字是上平十二文,属于平,所以“曹雪芹”是“平仄平”。

比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

“亡”字:在《平水韵》中,属于下平七阳,平声;

“羊”字:在《平水韵》中,也属于下平七阳,平声;

“补”字:在《平水韵》中,属于上声七麌(yǔ),仄声;

“牢”字,在《平水韵》中,属于下平四豪,平声;

所以,亡羊补牢是“平平仄平”。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出:

风驰电掣:平平仄仄

明知故问:平平仄仄

中国汉语是有节奏的语言,这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就是汉语的韵律之美。而我们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就是通过平仄的交替体现节奏,平仄在诗词的写作中,大家一定要掌握,这样写出来的诗句,才能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下面开始今天的新内容:诗词的押韵。

一:押韵

1:什么是韵

韵是指和谐悦耳的声音,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诗经》到我们现在的诗词都是要求押韵的。押韵又作压韵,是指韵文创作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都使用韵母相同相近的字或平仄统一。简单的说,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2:韵母,韵脚及白脚

一个字的读音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声调构成字声的平仄,现在来讲一讲与押韵相关的韵母,韵脚及白脚。

(一)韵母

韵母是指汉语字音中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旧称为韵。按韵母结构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韵母至少要有一个元音,也可以有几个元音,或元音之后再加辅音。

由几个音素组成的韵母又可以细分为韵头(又称介音)、韵腹 (主要元音)、韵尾。

韵头又称介音,是韵腹前面、起前导作用的部分,发音比较模糊,往往迅速带过;

韵腹又称主要元音,是一个韵母发音的关键,是韵母发音过程时,口腔肌肉最紧张,发音最响亮的部分;

韵尾可元音可辅音。一种叫鼻韵尾,有-n,-ng两个。另一种叫口韵尾。韵尾是韵腹后面、起收尾作用的部分,发音也比较模糊,但务求发到位。

如官〔guan〕这个音节中,〔g〕是声母,〔uan〕是韵母。韵母〔uan〕中,〔a〕是韵腹,〔u〕是韵头;<n>是韵尾。

又如娘<niáng>,<n>是声母,<iang>是韵母,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

韵母=韵头(介音)+韵腹(元音,韵母中最关键的部分)+韵尾(可元音可辅音,其中的辅音专指鼻韵母)每个韵母一定有韵腹,韵头和韵尾则可有可无。

如“大”dà的韵母是a,a是韵腹,没有韵头、韵尾;“瓜”guā的韵母是ua,其中u是韵头,a是韵腹,没有韵尾;“刀”dāo的韵母是ao,其中a是韵腹,o是韵尾,没有韵头。

(二)韵脚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因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在我们学习的绝句中七言和五言中除白脚以外的最后一字即第七字与第五字。

(三)白脚

白脚是指不是韵脚的最后一字,也就是诗词中不押韵的地方,绝句中一般指一三句的最后一字(首句不入韵格式),第三句最后一字(首句入韵格式)。

比如: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唐 · 李涉

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

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

这首诗就是平起入韵式,韵字前、年、天,为先韵部,这三字所处位置就是韵脚。而第三句的“夜”为仄声,是必须不押韵的地方,就叫白脚。

(四)韵部及押韵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的韵母的字归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而同一韵部的字都为同韵字。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在隋唐以前,是从当时口语的近似音中选择韵脚字。隋唐以后,出现了韵书,便从韵书规定的同韵中选择韵脚字。韵书的出现以至定型,是几经修改的。现在所说的古代诗韵,指的是平水韵。金代的王文郁合并《广韵》《集韵》中的旧韵为一百零七韵,刘渊将其刻成韵书印行,因为王、刘的籍贯都是平水(今山西省绛县),所以称为平水韵。到了元末,阴时夫在平水韵的基础上,考定诗韵为一百零六韵,为后人所沿用。清代及其以后通行的《佩文诗韵》,也是这一百零六韵。

   由于古代没有音标,因此古人为称呼方便,就在每韵中选出一字来作为代表,这个代表字就称为韵目。如《平水韵》中,“上平一东”指的是“东”字所在的这一韵,该韵皆为阴平声字,故称“上平”,在十五个阴平韵中排序第一,故称“上平一东”。又如“去声九泰”,指的是“泰”字所在的这一韵,该韵皆为去声字,在三十个去声韵中排序第九,故称“去声九泰”。

    在《平水韵》的106韵中,平声字共30韵,其中阴平和阳平各15韵,上声字共29韵,去声字共30韵,入声字共17韵。由于格律诗都是押平声韵,因此熟记平声韵对于学习创作格律诗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沧浪书院学习创作要求使用的也是平水韵。

(五)宽韵、窄韵、险韵及邻韵

    宽韵是指一个韵部包含的字数多,这个韵就叫宽韵,如支韵、真韵、先韵、阳韵、庚韵、尤韵等。窄韵相对宽韵而言,就是一个韵部包含的字数少,这个韵部叫窄韵,如江韵、微韵、佳韵、肴韵、覃韵、盐韵、咸韵等,宽韵在我们创作时选韵余地大,比较宽松好选韵字,而在窄韵中选字比较约束、限制大。险韵是险僻难押的诗韵,指作近体诗词时一般人不用的韵字来押韵。唐宋诗人中也有喜欢押险韵以炫奇的。比如唐朝韩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邻韵是就是读音相近的韵,照现代的说法,就是韵母相同或大体相同的韵。如上平声“一东”和“二冬”两个韵目,韵母同是ong ,但在古代不算同韵,只作邻韵。也有一些韵母,按今天读音虽然两个韵部的韵母相同,却不算是邻韵的。如下平声的“八庚”“九青”“十蒸”三个韵目,韵母同是eng或ing ,其中只有“八庚”和“九青”两个韵母是邻韵,而蒸韵和庚韵、青韵不能算邻韵。又如上平声的“十一真”“十二文”,下平声的“十二侵”这三个韵目,韵母同是en或in,其中只有真韵和文韵是邻韵,而侵韵与这两个韵目不能算邻韵,侵韵往往独用。

    根据格律诗押韵规则:偶句押韵。律诗在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在二四句押韵。律诗和绝句的首句均可押韵、不押韵或押邻韵。通常来说,五言首句入韵者少,七言首句入韵者多;盛唐首句用邻韵者少,晚唐及其以后首句用邻韵者多。如果邻韵使用在偶数句的,称为“出韵”,出韵一般极少出现,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这叫借邻韵发端 ,在晚唐开始流行 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刚才我们讲过,邻韵是指韵母相同成大扺相近的字,但是古代的划分与今天的普通话又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平水韵邻韵又是怎么区分的呢?

首先韵母相同的不一定是邻韵。

东、冬是邻韵,寒、删、先是邻韵,然而寒、删、先与覃、盐、咸同是an的韵母,但不是邻韵。

其次邻韵不一定是相邻的韵部。

邻韵不一定是平水韵中相邻的韵部,例如上平三江和下平七阳离得十万八千里也是邻韵。但是二冬、三江肯定不是邻韵。

到底哪些韵部是邻韵呢?

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中把位置相近的平声韵分为八类,就绝句而言,如下八类:

(一)“东、冬”为一类。

(二)“支、微、齐”为一类,“支微”较近,它们与“齐”较远。

(三)“鱼、虞”为一类。

(四)“佳、灰”为一类。

(五)“真、文、元、寒、删、先”为一类。其中“真文”“元文”“寒删”“删先”“先元” 较近;而“真元”“寒先”“元删” 较远;至于“真寒”“寒元”“文与删先”“先与真文”原则上不能认为是邻韵。

(六)“萧、肴、豪”为一类。

(七)“庚、青、蒸”为一类,“庚青”较近,它们与“蒸” 较远。

(八)“覃、盐、咸”为一类。注:歌、麻、蒸、尤、侵等五类无相邻韵。

以上这些是王力先生大扺总结的八类邻韵部,但大家在选用韵字时一定要慎重使用,一定要记住,绝句首句是可以押邻韵,但尾句押邻韵古人使用少之又少,我们不管后人在总结时用什么样的说法使之合理化,但我们四期不提倡也不建议尾句押邻韵,根据绝句押韵规则,偶句押平声韵且同一韵部的字,如果尾句押了邻韵,即为出韵(落韵)。切记。

(六)近体绝句(律绝)和古体绝句(古绝)的押韵规则

1:近体绝句(律绝)的押韵

一般只押平声韵,两句一押韵,韵脚在偶句的句末。首句可押可不押韵。必须一韵到底,使用同一韵部韵脚字。从晚唐后,首句押邻韵是允许的,其它韵脚绝不能押邻韵。

2:古体绝句(古绝)的押韵

古体绝句的押韵较为宽泛,可押平声韵可押仄声韵,其押韵韵脚基本律绝一样,押仄韵诗时白脚处为平声字。

(七)押韵的作用

     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古风的《诗经》《楚辞》,到近体诗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其作用一是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的阴、阳、顿、挫节奏分明,富有乐感。吟诵起来,和谐通畅,铿锵悦耳。二是便于记忆,诗之有韵,读之流畅,即使篇幅较长,也易于背诵。

(八)押韵的禁忌

1、忌出韵

   出韵俗称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2、忌挤韵

   也叫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如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中“远、片、万、怨”四个暗韵与韵脚韵母都相同,挤韵。

再如,卢仝的《逢郑三游山》

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

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诗中“逢”与“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注意。至如与韵脚迭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3、忌撞韵

 在格律诗中,不管平仄,只要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于撞韵。

如韩愈的《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中白脚“处”与韵脚“酥,无,都”都是乌(u)韵,撞了韵,系平仄通押(混押)。

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其中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是安(an)韵,也撞了韵。

4、忌凑韵

 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连属,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

5、忌重韵

  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不可使用同一字重复作韵。同韵字很多,哪能就识一字呢?一般人不犯此病。

6、忌复韵

 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应避之。

7、忌连用同音字作韵

 指的是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并无间隔。如,首句用“汤”,二句用“钢”,四句用“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隔句使用,如李白的《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这首诗中“香,光,乡”其中香和乡间隔使用虽说是可以的。但这种情况能避免就应该避开。

8、忌倒韵

 指的是由两字组成的一个词,为迁就韵脚颠倒而用。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如果不妨碍原义方可颠倒。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如罗绮-绮罗,图画-画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可用。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等有湖江、白红、慨慷之类的颠倒用法,后来人亦讥笑其倒韵。学诗要扎实基础,倒韵也是常见病必须引起重视。

9、忌僻韵

  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各朝代大家对僻韵之不宜用,不但都有论述,也不屑一用。

10、忌哑韵

  哑韵者,指的是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的韵字。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随园诗话】: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11、忌别韵

  指的是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也不同,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迭”理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理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理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理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理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理解,务须辨明,方不致误用生出歧义而贻笑方家。

12、忌混韵

  一般是指平水韵与新韵混用,也有指用词韵代替诗韵,任意将诗韵扩大。

13、忌乱借韵

  所谓借韵,就是首句可借,因为依格律首句可入韵亦可不入韵,要求宽泛,可以借韵,而且只限于首句,但借韵借到了偶数句就造成乱借韵。

下面,我们讲绝句的格律基础知识。

二、格律

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或五言,自南北朝时期逐渐产生,在初唐时期定型,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而这些要求就是我们要讲的绝句的写作规则。

具体分为:字数固定、押韵、平仄交替、对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孤平、三连平、拗救。

这种严格的规则,就叫做诗的格律,在写诗时,如果没有按照格律,就叫做出律,而出律的诗,就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近体诗,只能是古体诗的范畴了。

这些规则,都非常简单,相信大家都可以看懂,接下面咱们分开来一一给大家讲解

1:字数固定:

字数也非常好理解:格律绝句,字数分为两种: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合20字,共分四个句式。

类型一:平起首句不入韵(平起仄收)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类型二:平起首句入韵式(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

龙光绚九天,虎幄定三边。

一守凤城道,新年胜旧年。

类型三:仄起首句不入韵式(仄起仄收)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例诗:南行别第 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类型四:仄起首句入韵式(仄起平收)

(中)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例诗: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中)代表此字位可平可仄。平起、仄起指四句诗首联第二字位的平仄,此字位为平,就是平起,为仄就是仄起,首句押韵是入韵式,平收,不押韵是不入韵式,仄收。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合28字,共四式。

类型一: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例如:

南游感兴 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类型二:平起首句入韵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例如: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类型三: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类型四:仄起首句入韵式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平仄交替

在平仄中,我们第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句内双数位置的字,平仄交替,这是一个句内的规则。平仄交替,是指在一个诗句内,节奏点的平仄交替(相替)使用。为什么要平仄交替呢?这是因为平仄交替的句子,在读出来时,会产生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韵律感。为什么是双数字的位置呢,这是因为汉语在发音的时候,单数字的位置,发音较轻,而双音节上的字,发音较重,双音节的平仄相反,会使得句子读起来更加有节奏感。所以在这里,我们还要提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放宽规则。

      一三五不论,是说在一句诗的1、3、5这三个位置,平仄的使用,相对宽松,如一句诗中,单数字的位置,本来是平,但是有一个仄音的字用起来会让意境提升很大,则可以使用这个仄声字。

单数字有个特例,五言诗的第五个字,七言诗的第七个字,因为是韵脚位置,所以需要遵循押韵的规则,不可变。

       二四六分明是说,在一句诗中,2、4、6这三个双数位置,平仄必须交替,必须哦!!如第二个字是平声字,那么第四个字就一定是仄声字,七言诗句中,第六个字就必须与第四个字平仄相反,这种偶数位置平仄变换使用的规则,就是句内平仄交替。

比如: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根据《平水韵》,这首诗的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一句的偶数位置(2、4、6位置)平仄都是交替使用的。

三:对句相对

对句相对是指绝句一个联句偶数位置的平仄相对。绝句指第一句与第二句之间,第三句与第四句之间。

比如:

初秋

唐  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二四六字位:觉秋渐(仄平仄),承句二四六字位:风习凄(平仄平),两句二四六字位平仄相对。同样地转合句也是这样相对。

四:邻句相粘

邻句是指绝句四句中的第三句和第二句,相粘是指第三句偶数位(二四六)的平仄一定要和第二句的平仄一样。

比如:初秋

唐  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二四六字位:炎、退、斋(平仄平)与第二句二四六字位:风习凄(平仄平)一样,这叫相粘。

五:首尾相应

首尾相应是指绝句的第四句的平仄要与第一句的平仄一样。

比如刚才那首诗首联二四六字位:觉秋渐(仄平仄)与第四句二四六字位:下莎露(仄平仄)一样。这叫首尾相应。

我们在学习与写作中一定严格遵守平仄相替,相对,相粘,相应的规定,如果句内平仄没有交替,就叫失替;对句平仄不对,叫失对,邻句平仄不粘叫失粘。这都是创作绝句的大忌。

今天内容就讲这些,下一讲我们学习绝句格律的拗救,孤平、三连平。

现在布置作业

沧浪书院绝句四期第三讲作业

一、请回答什么是绝句的韵脚及白脚?律绝的押韵规则是什么?

二、什么是替对粘?

三:标出下面绝句的平仄,并指出使用了哪种格式?押什么韵部及诗中的替对粘。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忆江柳

唐  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四:以登山、登楼或登xxx阁远望为题意,写一首七言绝句(选作题)

延伸阅读:

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

  “该死十三元”清代咸丰年间权倾朝野的宗室贵族肃顺鄙薄满人“糊涂不通”,延揽大批汉人才俊,尤以高心夔、王闿运、龙汝霖、李榕、黄锡焘最为著名,时号“肃门五君子”。高心夔得曾国藩举荐,为肃顺准备公文奏章,参赞军机,出谋划策,最受器重。

 延揽汉人才俊的肃顺咸丰九年(1859)己未科,高心夔通过会试,肃顺许诺帮其中状元,谁料复试环节出了问题:五言八韵诗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村”字,也就是限押“村”字所在的“十三元”韵,结果高诗误用“十四寒”中的韵字,因“出韵”而被置于四等,罚停殿试一科。

  高心夔次年(庚申年)恰逢咸丰帝三十岁,特行万寿恩科,高心夔参加殿试,名列二甲第15名。清代殿试发榜后,于保和殿举行进士朝考,选拔优异者进入翰林院学习,期满留馆者成为翰林,能够方便地踏上仕途升迁的捷径。肃顺神通广大,于考前一日为其探得诗题为《纱窗宿斗牛》,出自唐人孙逖的《夜宿云门寺阁》一诗,限用“门”字韵。次日高氏入场,果是此题,一挥而就,胜算在握,出来就找肃顺报喜。肃顺接过诗稿,连连顿足捶胸,原来“门”字也在“十三元”,诗中的八个韵脚字除了“门”字外,全都押到“十一真”韵。榜下,高心夔又列四等。同为肃顺门客而科场失利的王闿运幸灾乐祸,戏赠他一幅对仗工整的联语:“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

  保和殿(清代殿试之处)清代科场试帖诗用韵必须严格遵循《佩文诗韵》,“出韵”绝对是“一票否决”的“硬伤”。《佩文诗韵》属“平水韵”系统,其中以“元”字标示的上平声第13组韵,是由宋代《广韵》中的魂、痕、元三韵合并而成的。该韵部常用韵字如原、源、园、猿、浑、温、门、尊、存、盆、坤、沅、媛、番、鸳、宛、昆、纯等,在后世北方普通话语音系统中,该韵部韵字的韵母分别为an、uan、en、ün,发音存在明显差异。

  广韵书影其实早在隋末陆法言编纂《切韵》时,就已感觉“元”韵字在南方语音中与“魂”“痕”同韵,在北方语音中接近“山”音,因而将其独立为一个韵部。唐、宋人作诗,魂、痕、元三韵既可分押,也可“同用”,只不过“同用”的诗歌,用现代普通话语音诵读,感觉并不押韵,比如晚唐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一诗,“驱车登古原”的“原”字属“元”韵,“只是近黄昏”的“昏”字属“魂”韵。

  陆法言《切韵》序大约在金代,《广韵》206个韵部中的一些可以“同用”韵部被合并,形成“平水韵”系统,魂、痕、元三韵合并为“元”韵,这就导致语音上存在差异、“可以同用”而非“必须同用”的韵字,被强行扭合进一个韵部,到了清代,更被规定为科场上必须遵循的“官韵”。要死记硬背这些感觉上不像同一韵部的韵字,决非易事,而且这些韵字又极易和真、寒、删、先、覃、盐、咸等韵部的韵字混淆,高心夔两度“翻墙”误押“真”“寒”韵部,正是诗人被“该死十三元”痛苦折磨的典型反映。这是已与口语严重脱节的“诗韵”套在诗人脖子上的一副沉重枷锁,科举功令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