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讲义--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3-12-13 | 阅:  转:  |  分享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空观念单元线索改革走向革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统治危机的加深,清政府开展了新一轮的自救运动——“新政”
,但进一步暴露出其腐朽反动本质,加速了革命的到来和自身的灭亡。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帝制,是近
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迷茫与探索袁世凯获得革命果实后,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面对袁世凯及其继任者的黑暗统治和倒行逆
施,以及日本的侵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和爱国人士,进行了一系列维护共和和国家主权的斗争新气象与新思想民国建立后,扫除了政治上的
一些束缚和障碍,民主共和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这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进一步促成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种种新气象。在
此背景下展开的新文化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文化的解放与革新课题19 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
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知识梳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背景:《辛丑条
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2.经过(1)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①内容:在官制、军事、
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然是清政府的自救举措,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②结果:腐败无能的权贵掌握政权,清政府不可
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2)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3)1908年8月
,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4)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5)19
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3.影响(1)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皇族内阁”成立使很
多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名师点拨】(1)清末新政: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
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打击甚大,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
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2)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预备
实行宪政的活动。宪政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二)革命派的准备1.组织上(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思想上(1)提出三民主义①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②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2)革命派积极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3.军事
上: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
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武昌起义 1.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武昌首义)2.爆发:1
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随后,新军其他各部的士兵纷纷响应。3.结果(1)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
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2)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名师点拨】武昌起义并非中国同盟会领
导,更不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武昌起义前孙中山长期流亡海外,中国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主要是黄花岗起义。(二)中华民国建立 1.建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
布(1912年3月)(直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1)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
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④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
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2)性质和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名师点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内容规定上看,体现了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人身自由及各种权利的原则。
 3.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1)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诱使革命党人展开议和。(2)在重重压力下,孙中山被
迫发表让位声明。(3)袁世凯施压逼迫清帝退位(宣统帝溥仪)。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清王朝结束。(4
)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
.辛亥革命的进步影响 (1)政治层面: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注意:结束的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封建制度)(2)思想层面: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3)社会层面: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藩篱。(4)经济层面: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辛亥革命的局限及教训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
历史任务。(从这一点上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2)没有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3)没有能力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
党的领导。(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体现,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名师点拨】(1)辛亥革命的“失败”革命任务:辛亥革命未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2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客观方面: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袁世凯手中的武装及其反革命手腕;革命政府内的立宪派与旧官僚的趁机进攻。②主观
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妥协。【图解历史】辛亥革命重难突破一、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1.三民主义的内容纲领含义地位民族主义驱
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民权主义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补充和发展2.从“唯物史观”角度评
价三民主义(1)进步性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
主权利的愿望。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民族主义没
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
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二、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成功”的革命①它推翻
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②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
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做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
拒的历史潮流。④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⑤社会生活上,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2)“失败”的革命①辛亥革命的
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
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教材参考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09“史料阅读”:林觉民的《与
妻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林觉民作为一个矢志拯救国家民族的革命者,畅叙了儿女情必须服从革命事业的至理,将一己之爱扩展到普天
下人之爱,表达了牺牲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情怀。2.阅读教材P110“历史纵横”: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的爆发有何关系?提示:
(1)清政府派兵屠杀保路人士,使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导致辛亥革命的总爆发。(2)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将湖北新
军西调,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3.阅读教材P112“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是怎样走上推翻清政府
的革命之路的。提示: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近代仁人志士试图在王朝体制下变法维新以图强之举屡遭挫折后,孙中山选择了一条以政治革
命的方式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以达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革命之路。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奏定学堂章程》”(见教材P108)信息
解读:《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
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2.阅读“《民报》创刊号”(见教材P
109)信息解读:《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
3.阅读“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得票票数”图信息解读:得票票数是人们对孙中山长期以来不屈不挠领导反对清王朝斗争的肯定,说明
孙中山已成为当时众望所归的领袖。4.阅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图(见教材P111)信息解读: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
的胜利果实;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进一步培植党羽,扩大势力,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军事集团,是为北洋军阀。课题20 北洋军阀
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知识梳理◆北
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独裁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的斗争)1.袁世凯复辟帝
制(1)对内独裁统治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展开独揽大权的活动。②1913年11
月,解散中国国民党。③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④1914年底颁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
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2)对外出卖国家①接受日本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②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3)倒行逆施称帝:1915年10月6日,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
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名师点拨】袁世凯能够复辟帝制的原因(1)从主观来看
,袁世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专制独裁是其统治特点,袁世凯掌握政权和军队,渴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2)从客观来
看,辛亥革命不彻底,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资产阶级力量涣散。2.护国战争: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
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维护国家的
共和体制)【名师点拨】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斗争中,一些地方的革命党人都曾宣告“独立”,其“独立”的含义是反对专制独裁的
中央政府。 (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派系纷争: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割据局面,直系、皖系、奉系等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
发直皖、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
6年6月至1920年7月;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2.“府院之争”: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
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3.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很
快失败。(逆时代潮流,失败是必然的)4.护法运动起因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他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拒绝恢复国会经过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展开护
法运动结果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护法运动很快失败(软弱的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任务)5.参加“一战”: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协约国方面。十几万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名师点拨】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贡献缓解了协
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战斗服务;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作出巨大贡献。◆民
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1)原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减少了对华的商品输出。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2)表现:①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②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
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主要是轻工业)(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
社会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原因:建立共和政体,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种种新气象。(2)措
施:南京临时政府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体现平等)◆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失败,使先进分子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
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2.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3)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杂志。(4)宣传的核心思想
: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3.历史影响: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图解历史】新文化运动重难突破一、北洋
军阀统治的建立及特点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
政权。2.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1)政治①实行军阀官僚的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无穷的
祸害。②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2)经济: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上欧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
业得到了发展。(3)思想①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理纲常。②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
学校开始出现、推广。(4)社会习俗: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评价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后期:宣
传马克思主义。2.从“家国情怀”角度体会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1)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动摇了封建正
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各种新思想不可遏制地涌流、传
播。(3)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3.从“唯物史观”角
度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
化倾向。(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3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教材参考阅读教材?想一想1.阅读教材P115“思考点”:你怎样理解孙中
山的这则“通电”?提示:我国大的祸患,没有比武人争雄更大的了,南方和北方都是一样的。这句话说明孙中山认清了封建军阀的实质,南北军阀
争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是为了全国百姓之生计,这些南北军阀仅是借“共和”之名行独裁之实而已。2.阅读教材P116“学思之窗”:结
合这段材料,并联系课文,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提示:中华民国的成立;政府颁布了兴办实业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
的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3.阅读教材P117“史料阅读”: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张?提示: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4.阅读教材P118“问题探究”:谈谈中华民国建立后围绕“国体”问题所发生的种种争端。提示:面对有人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而鼓吹实行“
君主立宪”,改变现有的“共和政体”的做法,梁启超进行猛烈抨击。发掘教材?读一读1.阅读“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见教材P
113)信息解读: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为换取日本的支持,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了除第五号“
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外的全部要求,史称“中日民四条约”。它的签订,使日本侵略势力在满蒙、山东得到巩固和扩展,在华中华南也有
所增进。2.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见教材P115)信息解读:北洋政府对德奥宣战后,向欧洲派遣了高达14万劳工,以
弥补协约国因征兵而造成的劳动力缺乏问题,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3.阅读图片“清华学校学生在操场焚烧日货”信息解读:191
9年5月9日,清华大学举行“五九国耻纪念会”。会后,学生在操场焚烧日货,这是一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表达了我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决
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阅读图片“蔡元培、陈独秀等与北大文科哲学门师生合影”(见教材P117)信息解读:1918年,蔡元培
和北大文科哲学门毕业班师生合影。从图片可以看出:既有新派知识分子,也有旧式狂儒。这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单元总结网络构建重点整合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阶段特征1912-1927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出现重大转折
的时期,中国一方面继续沉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因素等也在不断增加。1.政治方面:(
1)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的黑暗统治:①先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此后北洋军阀的历届统治者都继续实行专制统治;②镇压“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
法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等;③杀害国民党人宋教仁和共产党人李大钊等;④割据称雄,各派军阀连年混战,先后爆发了直皖、直奉等战争,给人民带
来了深重灾难。(2)帝国主义的侵华:①侵华工具和政策的演变: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先由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再到推行分
而治之政策扶植各派军阀,在国民革命中转而扶植国民党右派人物蒋介石。②加紧侵华:a.武昌起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地区;b.日本占
领中国山东并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卷土重来;d.
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e.北伐战争期间列强破坏中国革命。(3)革命运动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①中
国人民为了反对袁世凯及其党羽的独裁统治,掀起了一系列革命活动。②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转变: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中
华民国虽有名无实,但仍能显现当时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③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资产阶级掀起的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斗争的失败,表
明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入了绝境。五四运动则标志着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④新的阶级因素和新的政党出现:无产阶级队伍日
益壮大,代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诞生。⑤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
革命统一战线,此后在统一战线推动下,各阶层掀起了近代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经济方面:(1)推
动了“实业救国”的发展。(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再加上军阀之间割据混战,国民经济日益萧条。3.思想方面:(1)
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2)为了反对北洋军阀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3)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经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意义(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政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