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落后的西欧能够诞生出先进的科学文明?有5个原因

 万物史话 2023-12-15 发布于北京

文/万物君
中国、印度、西亚和埃及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着悠久的文明。近代以来,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一种文明,要数科学了。然而,科学没有诞生于上述地区,而是诞生于偏僻的西欧。为何会这样?为何落后的西欧能够诞生出先进的科学文明?
我们认为,虽然西欧不是科学精神的诞生地,也不是很多技术的诞生地,例如四大发明就诞生于中国,但他们通过拿来主义,为己所用,最终培育出科学之花。

1、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策源地

科学精神是崇尚理性的人文精神,是尊重实验和观察的创造精神。
古希腊时期,人们崇尚理性、热爱观察,因此产生了许多关于自然的哲学思想,如泰勒斯的“水本源”说、巴门尼德的“存在”理论、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以及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的理论,等等。
尤其是阿基米德和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浮力定律。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关于物理学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纪的学术思想,其影响力延伸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最终被牛顿物理学取代。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
古希腊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实在的,可以理解的。今天的许多学科或科学思想,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最初形式。
相比之下,轴心时代的印度和中国是怎样的呢?
印度的《吠陀》、《奥义书》等著作,探求的是神秘的世界,追求的是救赎(moksha),即从永恒的生死循环中解脱出来。至于印度的佛教哲学,目的也是个人解放或拯救,与自然科学无关。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人们崇尚的主要是实践理性,因此有着发达的伦理学,虽然墨家和名家学派也非常活跃。遗憾的是,儒家学说一直统治着后世的中国,人们对墨家思想和名家的逻辑思想,弃之如敝履。

2、中世纪是近代科学的摇篮

以前人们都把中世纪看作死水一潭,看作近千年文化的普遍的衰败与退却,看作欧洲文明的中断。这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留下来的遗产,在那个时候,学者们将他们的知识文化与中世纪时期的文化相对照,自然会得出中世纪是一个“无知和迷信的时代”。
现代研究表明,中世纪不是曾经被认为的那么黑,也不是那么停滞;文艺复兴不是那么亮丽,也不是那么突然。所以,原来的“中世纪黑暗时期”现被改为专指公元410年(或455年)到公元754年(或800年)这段欧洲历史。
20世纪以来,随着对中世纪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被发掘出来,中世纪逐渐得到了公正客观的评价,它的学术成果和铺垫工作也得到现代许多科学史家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中世纪对近代科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各大小修院都保有相当数量的书籍,在隐修院中以本笃会为最。各托钵休会也有大量藏书,并且不断抄写加以扩大。
其次,修道院的学校是那个动荡年代最安全的教育组织,虽然水平不很高,但有很负责的教师。他们发展了传统的七艺教育,开创了早期的大学。这些学校保存并发展了希腊哲学中以亚里士多德为主的学说,“经院主义”虽然繁琐,但却使得形式逻辑更加精致,为后来思想的发展做了准备。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保存并发展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之火。

欧洲的七艺教育

3、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类思想,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

对于科学文明的兴起来说,最大的解放莫过于思想解放。伴随着文艺复兴的狂飙,人们从神学的禁锢中挣脱出来,开始和上帝、自然界平等对话。于是,重要的不是古希腊典籍与文艺题材的再发现,而是可贵的希腊精神的复活!
文艺复兴对古典文献及自然哲学的狂热,激起了欧洲人追求真理的激情和绵延不绝的对自然的好奇心、对自然的热望。在充满奥秘的大自然的引领下,出现了像达·芬奇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和哥白尼、伽利略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从而造就了一次空前未有的知识发酵。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4、理性与实验结合,是科学诞生的直接原因

近代科学中有两大传统——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思辨”传统和“工匠”传统。
通常情况下,理性的和经验的传统,是由社会内部不同的和不平等的群体或阶层来维持的:前者由具有比较高的地位的知识分子来维持,后者由那些地位比较低下的工匠来维持。
科学史表明,科学每次的真正进步都离不开这两大传统的结合。所以,近代科学大师们的真正希腊始祖并不是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而是几何学家和实验家的阿基米德,古典时代的著作家中,只有阿基米德最明显地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

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与经验结合的方法渐渐被广泛采用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达·芬奇,他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卓越的“技术专家”——工程师、雕塑家、机械专家、解剖学家。还有吉尔伯特、伽利略、波义耳等,他们都坚信并掌握了实验的方法。
反观中国,理性的和经验的传统,一直没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上层知识分子如朱熹、王阳明有理性,但不重视实验,下层工匠有经验,但缺乏理性思考与总结。因此古代中国是一个技术大国,但不是科学大国,这必然会限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5、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科学诞生的催化剂

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十字军从东方带回了阿拉伯人先进的科学、中国人的四大发明、希腊人的自然哲学文献。
14世纪末,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帝国(拜占廷)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同民族间文明的碰撞,极大地刺激了欧洲人的思维,加速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印度的代数和三角学经阿拉伯传到了欧洲,欧氏几何和代数的完整结合学产生了新的算术学。可以想象,单单其中一种数学形式很难产生近代更高意义上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东西方数学在欧洲的汇合所产生的新形式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强大工具。
所以著名的科学史家萨顿曾说,近代科学起源于欧洲,但她的母亲却是整个世界。
总之,上述五个原因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条必然之流,生成了近代以来科学的“参天大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