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仅57岁!知名演员周海媚去世!困扰她的疾病更偏爱女性

 童海德堡 2023-12-1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12月12日21:时53分,周海媚工作室发布微博,宣告周海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1日去世。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表示遗憾和哀悼。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几代人记忆中的“最美周芷若”离开了我们,享年57岁。而此前跟周海媚相关的两种疾病:红斑狼疮、血小板偏低同样登上热搜。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多年前互联网就有“周海媚身体状况欠佳、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说法。而周海媚的好友中国香港演员田启文也透露过,周海媚此前长期受红斑狼疮困扰。

据红星新闻报道,1998年周海媚确诊患上红斑狼疮,此后一直在娱乐圈半隐退状态。而周海媚也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声明,自己在读书时期便存在血小板减少的问题,身上出现多处淤青,严重时还会晕倒。

云心今天想带你们认识一下困扰周海媚多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被其本人证实的血小板偏低这两种疾病。

有更多人知晓,也许就能避免更多的悲剧。

01
病因不明、侵犯全身

全国患病人数已超过100万,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个美丽的别称——“红色蝴蝶斑”,患者身上最具特征性的症状就是面部会长出红斑,就像红色蝴蝶一样停留在皮肤表面。

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经过大量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或与遗传、内分泌、感染、环境因素等等有关。

图片

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息息相关。简单来说,就是患者体内多出了多种本来并不应该存在的抗体,而这些抗体并非善类,他们会损害患者身体的系统、脏器和组织。

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热、皮肤出现蝶形红斑及斑丘疹、关节肿痛、肾脏受损,晚期可发展为尿毒症,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图片

不仅如此,系统性红斑狼疮还会导致心包炎,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以及引起血栓等等。

根据数据统计,每10万人中,就有70~100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国患病人数已超过100万。

02
这病更偏爱育龄女性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更加偏爱20~40岁的育龄期女性。而一旦患上这病,女性将会面临诸多制约:

1、怀孕艰难,需要等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妊娠;

2、不能让阳光直晒,外出要做好防晒;

3、容易出现掉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无法根治,目前只能通过药物控制给予缓解病情,待到病情缓解后,后续再进行维持性治疗。

图片

2020年《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也提出了如下六点有助于病情缓解的意见。

1

避免接触常见的危险物质

某些化妆品中含有可能诱发红斑狼疮、加重病情的物质,所以患者使用化妆品尽量精简。此外,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染发剂和纹眉剂等化学物品。

2

防晒

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狼疮,化学防晒(如防晒霜)和物理防晒(遮阳伞等)可避免紫外线对狼疮患者皮肤的刺激,减轻患者的皮肤炎症,减少疾病复发。

图片

3

适度运动

接受运动干预的患者,可降低抑郁,减轻疲劳。

4

注重心理支持

降低焦虑、缓解精神压力,有助于控制疾病活动。

5

戒烟

吸烟可能增加疾病发生和恶化的风险。

6

补充维生素D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补充维生素D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和疾病活动度。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项有效手段。

03
不要轻视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血常规大家都不陌生,当我们在看血常规检查报告的时候,会在报告中发现血小板计数一项有个↓箭头,这时候很需要警惕!

血小板偏低的直接危害就是造成凝血障碍、出血风险增加。简单来说,血小板偏低,伤口止血的速度会变慢,女性还会表现为月经增多等等。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当人体的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时,受伤的血管就像漏水的管道一样不停地向外渗出血液,即使没有明显的磕碰也会造成皮下淤青。

这种情况也经常被老一辈人称为“鬼捏青”,但这其实根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血液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药物原因、病毒感染引起等

有一种皮下出血,起初可能是腿上冒出密集的高于皮肤的小出血,时间久了就融合呈片状瘀斑,但是查了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没有任何异常。这可能是过敏性紫癜。

图片

过敏性紫癜的原因与感染、免疫紊乱、过敏体质以及药物有关,本质是一种血管炎改变。

当身体受伤时,可别因为明显的疼痛感而去使劲地揉搓受伤部位去缓解痛感,这种错误的行为会加重皮下毛细血管的损伤程度,影响机体止血过程。

正确的操作应该是马上在磕碰部位进行冰敷。

切记不宜受伤早期进行热敷,不然反而会加重出血。一般淤青会在2周内自行慢慢消退。

如果你长时间反复出现非外伤后的淤青,那么还是有必要去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比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微量元素等,排查一些器质性疾病原因。

来源 | 综合新浪微博、人卫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