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度天下无敌的阿拉伯人,最后是怎么变成战五渣的?

 激扬文字 2023-12-13 发布于四川

阿拉伯人,这个曾经让世界闻风丧胆的民族,曾经建立过一个跨越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曾经在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创造过辉煌的成就,为什么最后却沦为了战争中的弱者和牺牲品?

他们的兴衰史,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教训和启示?

一、由穆罕默德而起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伊斯兰教的诞生和传播密不可分。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生活在分裂和冲突中,没有统一的政治和宗教。

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先知,他就是穆罕默德。他在麦加接受了真主的启示,开始传播伊斯兰教。

在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穆罕默德积累起了一定的力量,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教众。

但穆罕默德触碰了当地权贵的利益,受到了他们的排斥和迫害,于公元622年逃往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穆斯林政体。

他在麦地那团结了阿拉伯半岛上的各个部落,发动了多场对抗外敌的战争,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力。

穆罕默德在公元632年逝世后,他的继任者们沿着他的足迹,征服了叙利亚、埃及、波斯、北非和西班牙等地,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强大帝国。

第一任哈里发继续推动伊斯兰教的传播和扩张,率领着阿拉伯人的军队,向四面八方发动了圣战,征服了波斯、叙利亚、埃及、北非、西班牙等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

这个帝国,不仅在政治上实现了统一,还在宗教上实现了统一,所有的居民都必须信奉伊斯兰教,遵守古兰经和圣训的教规。

二、阿拉伯帝国四大哈里时期

自公元632至661年共历时约39载,阿拉伯帝国中先后有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及阿里四位先知传承者统治。

自四大哈里发时期起,阿拉伯帝国迅速发展且不断扩大领域,为其历年的丰富版图打下根基。阿布·伯克尔主政期间,稳定了对麦地那及麦加的控制,成功平息半岛内乱,统一阿拉伯民族。

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执政时,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已成功击败拜占庭帝国与萨珊王朝,不仅占领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伊拉克、波斯、亚美尼亚等地区,更将伊斯兰教传至中东、北非以及中亚。

到了奥斯曼时期,帝国持续扩张领土,甚至夺取了安纳托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突尼斯、西班牙等地,达到其历史巅峰。

然而,阿里时代,阿拉伯帝国深陷内部纷争和外部压力之中,阿里与叙利亚总督穆阿威叶产生争执,引发伊斯兰教内部分裂。最后,阿里遇刺身亡,而穆阿威叶则掌握政权,创立倭马亚王朝。

此刻,阿拉伯帝国已非等闲之辈,它以其强大的军政教文实力立于帝国之林,与拜占庭帝国及法兰克王国共同筑就了中世纪三强的地位。它为后世的阿拉伯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三、倭马亚王朝

倭马亚王朝在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初期,即开始向中亚进行扩张。哈贾吉·本·优素福领兵进驻中亚,成功占领布哈拉、撒马尔罕及花剌子模诸地,把伊斯兰教播撒到中亚。其叔叔穆罕默德·伊本·卡西姆也南征印度之信德与旁遮普地区。

到了阿卜杜勒·马利克时代,倭马亚王朝对中亚的扩张达到顶峰。阿卜杜勒授命哈立德·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赴任中亚总督,大力向东挺进,将帕米尔高原的大片土地尽数收入囊中,与大唐的边界直接接壤。

阿齐兹则在中亚设立了多个核心城市,诸如塔什干、萨玛尔罕、布哈拉、马尔万和赫拉特等,极大稳固了朝在这一地域的势力。

然而,阿齐兹在向帕米尔高原继续扩张的时候,遭遇了唐朝的军队,遭遇了挫折,导致了多次的战争和谈判。

不过,倭马亚王朝在向南扩张的时候,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不仅占领了拜占庭在非洲的驻军,而且还到达了摩洛哥,甚至还组建了海军,攻打西班牙、法克兰王国。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一度达到了顶峰。

四、蒙古骑兵踏平了末代阿拔斯王朝

然而,阿拉伯帝国的辉煌,却没有持续太久。从9世纪后半叶开始,阿拉伯帝国就陷入了分裂和衰落的漩涡,直到13世纪中叶,被蒙古帝国的铁蹄所摧毁。这个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阿拉伯帝国的崩溃,又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在13世纪,蒙古帝国的崛起,而蒙古帝国就是毁灭阿拉伯帝国的重要力量。

蒙古帝国是一个来自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他们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他们的军事实力和扩张速度,都令世界震惊。

1219年,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军队开始西征。

1220年,蒙古大军挺进花剌子模首都撒马尔干,国王被迫逃亡西方。随后成吉思汗派遣速不台、哲别等人继续追剿。

在追杀期间,蒙古军队翻过高加索山脉,挺进俄境,于1223年在河套击败钦察及俄罗斯联军。另外,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追捕札兰丁王子,在印度河流域与其激战,最终获胜。

1225年,盛大凯旋后,成吉思汗将故土和征服的西域一分为四,转让给幼子继承。

到了公元13世纪中期,蒙哥登上了汗位,蒙古军队第三西征拉开了序幕。

蒙古铁骑横扫西亚,挺进更西方扩展领地至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然而彼时的阿拔斯王朝已衰弱分裂,仅剩巴格达所辖地域。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子旭烈兀受其兄蒙哥汗指令,挥军西伐,蹂躏波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与叙利亚诸国,最终1258年攻陷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占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据传闻,巴格达居民除个别技艺人外,全数遭殃,遇难者近乎9万人(在《多桑蒙古史》记录中达80万人次)。

自此以后,“哈里发”这一称谓成为伊斯兰教领袖的代名词,持续沿用至今。

五、为什么阿拉伯帝国变得这么弱?

其一是外族的侵占。

哈里发穆塔西姆在位期间,购置并训练了大量中亚突厥奴隶,组成精英部队古拉姆,担任其贴身侍卫并参与国家战争,以应对朝廷内阿拔汗与波斯贵族的不信任。

但是哈里发没想到的是,这些突厥奴隶会效忠他完全是出于利益,而不是出于信仰和血缘。

后来,阿拔斯王朝的领土和权威不断分裂,各地的地方势力和外来势力都崛起,哈里发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只能依靠突厥人卫队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因此,在9世纪中期,突厥奴隶获得了军权,哈里发成为了他们的傀儡。但是突厥人卫队也不是一个团结的集团,他们之间也有派系和利益的争夺,导致了朝廷的混乱和动荡。最终,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被蒙古人所灭,突厥人卫队也随之消亡。

其二便是伊斯兰教内部派系的斗争。

阿拉伯帝国虽然以伊斯兰教为统一的纽带,但是伊斯兰教本身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宗教,而是有着多种派别和流派,如逊尼派、什叶派、哈瓦利吉派、苏非派等。

这些派别和流派之间,有着不同的教义、教法、传统和习俗,甚至有着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经常发生争论和冲突,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内部分裂和动荡。

逊尼派与什叶派为伊斯兰两大流派,其分野首要在于对哈里发继任原则之见解。逊尼派主张哈里发通过选举在穆斯林群体中选出,无需特别关注先知穆罕默德氏族传承。

然而,什叶派则坚信,哈里发职位仅能由先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及其后代传承,因其具备圣脉权威。自公元7世纪以来,两派纷争延续,引发多次内乱政变,致使阿拉伯帝国瓦解和衰退。

此外,哈瓦利吉派是伊斯兰教最早的一个异端派别,他们认为,任何穆斯林只要犯了重大的罪过,就会失去信仰,成为不信者,应该被杀死。

他们反对阿里和穆阿维叶的和解,认为他们都是背叛了伊斯兰教的罪人,因此他们发动了多次暴动和刺杀,给阿拉伯帝国带来了混乱和危机。

这些伊斯兰教内部派系的斗争,对阿拉伯帝国造成了严重的分裂和动荡,不仅影响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还影响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和科学的发展,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内耗和衰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