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学习笔记|足太阳膀胱经

 人老颠东 2023-12-14 发布于安徽
Image

Image

“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经络通百病消,血液清颜如玉”可见经络疏通是相当重要。 

脾经--运化气血、健脾祛湿、缓解疲劳

肾经--补精益气、加速造血

肺经--补气虚、缓解咳嗽

胃经--缓解胃病、升清降浊 

大肠经--增强阳气、润肠通便、清余热

小肠经--促进营养吸收、缓解肩颈部肿痛

心包经--缓解胸闷、帮助睡眠

心经--养心安神、缓解心痛心悸

三焦经--缓解咽喉疼痛、通行元气

膀胱经--排毒、治疗眼病、通鼻窍

肝经--疏肝解郁、疏泄情志、藏血 

胆经--促进造血、减肥塑身、乌发养发 

Image
Image

每条经络都是有时间段的,每条经络值班两个小时,在一呼一吸之间,脉行六寸,一日一夜的时间中,照这个顺序要往复在全身循行五十周,即日行二十五周,夜行二十五周。 气血在24小时内就能跑遍全身50圈。顺应经络值班规律去养生,等于是做到了天人合一。

《内经》认为,经脉是“气”的运行通道。古人也认为经络发现与气功有关。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说:内景隧道(经络),惟返观者(练气功人)能照察之。许多事实表明,气功中的“气”和经络中运行的“气”或者针灸得“气”,不仅是名称相同而已,可能本质也是相通的。

Image

目内眦角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在内眼角与手太阳小肠经衔接,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接。是十二经脉中最长的经脉,几乎贯穿整个身体。本经穴大多在体表,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本经受邪,经络穴位很快有反应。

它主管营运人体中宝贵的津液,作为体内排毒的主干道,它关系到全身各处的通畅与健康,病之轻重深浅皆可在此经查找到端倪。也就是说,病之由浅入深,此为入径之门户;病之由内而发,此为出径之通路,可谓邪毒出入之关隘。知此一经,则排毒之法思过半矣。

Image
Image

足太阳膀胱经歌谣

七足太阳膀胱经,目内眦角是睛明,
眉头陷中攒竹取,眉冲直上傍神庭,
曲差庭旁一寸半,五处直后上星平,
承光通天络却穴,后行俱是寸半程,
玉枕脑产旁寸三,入发三寸枕骨凭,
天柱项后大筋外,再下脊旁寸半循。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
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寻,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气海十五大肠六,七八关元小肠分,
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环生,
上次中下四髎穴,荐骨两旁骨陷盈,​
尾骨之旁会阴穴,第二侧线再细详,
以下夹脊开三寸,二三附分魄户当,
四椎膏肓神堂五,六譩譆七膈关藏,
第九魂门阳纲十,十一意舍二胃仓,
十三盲门四志室,十九胞肓廿秩边。
承扶臀下横纹取,殷门扶下六寸当,
委阳腘窝沿外侧,浮郄委阳一寸上,
委中膝腘纹中处,纹下二寸寻合阳,
承筋合下腓肠中,承山腨下分肉藏,
飞扬外踝上七寸,跗阳踝上三寸量,
昆仑外踝骨后陷,仆参跟下骨陷方,
踝下五分申脉是,墟后申前金门乡,
大骨外侧寻京骨,小趾本节束骨良,
通谷节前陷中好,至阴小趾不角巧,
六十七穴分三段,头后中外穴第找。
Image
膀胱经上潜伏的疾病

膀胱经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以下疾病。

经络症:膀胱经虚寒则容易怕风怕冷、流鼻涕,经脉循行部位如项、背、腰、小腿疼痛及运动障碍。

脏腑症:小便不利、遗尿、尿浊、尿血;膀胱气绝则遗尿,目反直视(三白眼)。

亢进热证时症状:泌尿生殖器疾病、后背肌肉强直酸痛、脊椎部酸痛、下肢痉挛疼痛。

衰弱寒证时症状:尿少、生殖器肿胀、背部肌肉胀痛、四肢倦重无力、眩晕、腰背无力。

保养膀胱经的最佳时间

膀胱经从头顶到足部左右共134穴,可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脊柱两边肌肉(或用掌跟)尽可能从颈椎一直推到尾骨,然后十指并拢,按住脊柱向上推回到开始的位置;腿部的膀胱经穴位可用点揉或敲打的方式充分刺激。

申时(15:00~17:00)膀胱经当令,膀胱经最旺。膀胱负责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此时宜适时饮水,适当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保养禁忌

饮水后一定不要憋小便,否则不利于排毒。午时睡个午觉,有利于保证申时精力充沛。

Image

治病途径一——驱其宿毒

膀胱经,病从此入,也从此出。膀胱经乃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病的轻重深浅都可以在此经查找到端倪。也就是说,病由浅入深,此为入径之门户,病由内而发,此为出径之通路,此经是邪毒出入关隘。

因膀胱经为总的排毒通路,无时不在传输邪毒,而其他排毒通路皆是局部分段进行,且最后也要并归膀胱经。因此欲驱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膀胱经有个要穴叫“委中”,可泄而不可补,可针而不可灸,为什么?这个穴位是泄毒出口。

治病途径二——培其正气

“上工治未病而不治已病”,是说不要等到疾病已经形成才去医治,而是防病于未然。

如何防患?需随时培补正气,正气充沛则百脉俱通,气血旺盛则邪毒难以在经络中停滞淤积。“经穴本调何须刺,气血充盈邪无踪。”

如果只排毒而不培补,或毒去而复生;或毒邪未去,身体已衰;或正邪僵持难下,旷日难愈。故而祛邪和扶正须协同进行。人的内力须由脏腑而生,经络而传,所以脏腑培补法、经络锻炼法最为切要。

Image

臀下殷门穴至委中穴这段膀胱经至关重要。因为此处是查看体内淤积毒素程度的重要途径,有两条膀胱经通路在此经过,此处聚毒最多。

若聚毒难散,体内必生淤积肿物;若此处常通,则恶疾难成。所以此处实安身立命之所。

Image

睛明BL1

【命名】睛,指穴位所在的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明,光明的意思。

“睛明”的意思是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此穴是太阳膀胱经上的第一穴位,气血来自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是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即血。

此穴将膀胱经之血提供给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所以名“睛明”。

“睛明穴”也被称为“目内眦”、“泪孔穴”、“泪空穴”、“泪腔穴”、“目眦外”。

【主治】

①此穴是主治所有眼病的关键穴位,对眼睛具有去眼翳、镇痛、消肿、止泪、止痒的作用,能令眼睛明亮。

②按摩此处穴位,能使急慢性眼结膜炎、眼睛充血红肿的症状有所缓解。

③长期按摩这处穴位,对假性近视、轻度近视、散光、老花眼、夜盲症、早期轻度白内障、迎风流泪等眼疾,具有非常明显的调理、改善作用。

【功效】降温除浊。

【位置】在面部,在目内眼角外0.1寸处,鼻梁旁的凹陷处。

Image
Image

【配伍】

目视不明:睛明配光明。

【一穴多用】

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睛明200次,能防治眼部疾患。

Image

攒竹BL2

【命名】攒,聚集的意思;竹,指山林之竹。“攒竹”的意思是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升。
因为此处穴位的物质是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一样,所以名“攒竹”。
攒竹穴有很多别名,如眉本、眉头、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穴、员柱、矢光、眉柱、始元、小竹、眉中。“眉本”的意思是指此处穴位气血的强弱关系到眉发的荣枯。“始光”的意思是说膀胱经气血在此处由寒湿之状变为阳热之状

【主治】头痛、眉棱骨痛、口眼歪斜、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目视不明、腰背肌扭伤、膈肌痉挛。

【位置】在面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皱眉,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处。

Image
Image

【配伍】

呃逆:攒竹配内关。

口眼歪斜、眼睑下垂:攒竹配阳白

【一穴多用】

按摩:用大拇指指尖掐揉攒竹,能治疗呃逆。

Image

眉冲BL3  常按眉冲穴,眩晕都退却

【命名】眉,就是眼眶上面的毛发,也就是我们说的眉毛,色黑,在这里指的是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寒冷的水湿之气;冲,冲射的意思。

“眉冲”的意思就是说来自膀胱经的气血在此穴位处吸热向上冲行。本穴的气血是从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上行到本穴后,散热冷缩,又受外部传来的热,寒冷水气复又胀散,胀散之气便沿着膀胱经向上冲行,所以名“眉冲”。

“眉冲穴”也称“小竹穴”“星穴”。“小竹穴”是指穴位内气血的特征。因为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相对于头部其他经脉的气血来说,温度比较低,即使在本穴吸热上行,气血量也并不大,如同纤细的小竹一般,故名小竹。“星穴”的意思是说穴位如同遥远的星辰一样小,所以称“星穴”。

【主治】

①按摩眉冲穴,具有宁神通窍、止痛通络的作用。

②经常按摩眉冲穴,能够有效治疗头痛、眩晕、鼻塞、癫痫等疾病,使症状得到改善。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偶感风寒,感到头痛、鼻塞等不适,或者在您感到眩晕的时候,可以轻轻按揉一下自己的眉冲穴,就能使病情得以缓解。

【位置】在头部,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

Image
Image

【功效】宁神通窍、止痛通络。

【配伍】头痛:眉冲配太阳。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指尖掐揉眉冲,能治疗眩晕、头痛。

Image

②刮痧:从下向上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鼻塞、眩晕等疾病。

曲差BL4  鼻窍通透有曲差

【命名】曲,隐秘的意思;差,派遣的意思;“曲差”的意思是说膀胱经气血由此穴位输送到头上的各个部位。

此穴位中的物质是眉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到达这里后,进一步吸热胀散,并输送头上各部位。但是,因为它的气血水湿成分少,呈若有若无之状,所以名“曲差”。

“曲差穴”也被称“鼻冲”,鼻主肺,指穴位内的物质为气;冲,冲行的意思;“鼻冲”的意思就是说穴位内的气血运行为冲行之状。因为此穴位内的物质是眉冲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此穴位进一步吸热胀散,并且向穴外冲行,所以称“鼻冲”。

【主治】

①按摩曲差穴,能够清絷降浊通窍明目。

②经常按摩这处穴位,对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等疾患,具有良好的调理、改善、治疗作用。

③配合谷穴治疗头痛、鼻塞。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

Image
Image

【配伍】头痛、鼻塞:曲差配合谷。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指尖掐揉曲差,能治疗眩晕,头痛。

Image

②刮痧:从下向上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身热无汗、鼻塞、咳喘等疾病。

五处BL5

【命名】五,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处,处所的意思;“五处”的意思是指此处穴位的气血来自头上的各部位。

此处穴位的气血本来应该由曲差穴提供,但是因为曲差穴的气血受热后散于膀胱经之外,所以基本上没有物质再传入本穴,于是,此穴的气血就由头上各部位的气血汇入,因此名“五处穴”。

“五处穴”也被称为“巨处”。巨,巨大的意思;处,处所的意思;“巨处”就是指此处穴位的气血来自穴外的广阔天部。如果不小心绊了一跤,感到头晕眼花,或者眼前总是看不清楚东西,那么,可以经常按揉一下这个穴位,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主治】小儿惊风、头痛、目眩、目视不明。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再旁开2横指处。

Image
Image

【配伍】头痛、目眩:五处配合谷。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五处200次,能治疗头痛。

Image

②艾灸:用艾条

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目眩、视物不清。

③刮痧:从前向后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癫痫、小儿惊风等疾病。

承光BL6

【命名】承,受的意思;光,亮、阳、热的意思。“承光”的意思是指膀胱经气血在这个穴位进一步受热胀散。此处穴位物质是从五处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到达本穴后,进一步受热胀散,犹如受之以热一样,所以名“承光”。

【主治】头痛、目痛、目眩、目视不明等。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Image
Image

【配伍】头痛:承光配百会。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承光200次,能治疗头痛、目眩。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呕吐。

③刮痧:从前向后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鼻塞、视物不清等疾病。

通天BL7

【命名】通,通达的意思;天,指天部;“通天”的意思是指膀胱经气血由此上行天部。

本穴的气血来自承光穴的水湿之气,到达本穴后,水湿之气所处为天之下部,与头部的阳气不在同一层次,经本穴吸热后才上行至与头部阳气相同的天部层次,所以名“通天”。

“通天穴”也称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归、天旧。

在人体穴位中,这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它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如鼻塞、鼻疮、虚脱、眩晕等。

【主治】头痛、头重。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处。

Image
Image

【配伍】鼻疾:通天配迎香、合谷。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通天200次,能治疗头痛、头重、眩晕。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瘿气面肿、口眼歪斜。

③刮痧:从前向后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鼻塞、鼻渊、鼻疮等疾病。

Image

络却BL8

【主治】口歪、眩晕、癫狂、痫证、鼻塞、目视不明、项肿、瘿瘤。

【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承光穴直上4横指处。

【配伍】头晕:络却配风池。

【一穴多用】按摩:用食指指腹按压络却,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分钟左右。

玉枕BL9

【主治】头痛。

【位置】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3横指,旁开2横指。

【配伍】头项痛:玉枕配大椎。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玉枕200次,能治疗头项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鼻塞、近视。

③刮痧:从前向后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呕吐、恶风寒。

天柱BL10

【命名】天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穴位内的物质为天部阳气;二是指穴位内的气血作用于人的头颈;柱,支柱的意思,支撑重物的坚实之物,比喻穴位内气血饱满坚实。

“天柱”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穴位呈坚实饱满之状。本穴位内的气血是汇聚膀胱经背部各腧穴上行的阳气所致,其气强劲,充盈头颈交接之处,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同头上的支柱一样,所以名“天柱”。

【主治】

①此穴位对后头痛、颈项僵硬、肩背疼痛、血压增高、脑溢血、鼻塞、嗅觉功能减退等具有疗效。

②按摩这个穴位,能改善视力衰弱、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等症状,并且有很好的保健调理作用。

③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还可以使头脑反应敏锐,增强记忆力,并且可以调整改善内脏功能。

【位置】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后发际正中旁开2横指处。

Image
Image

【配伍】头痛项强:天柱配大椎。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揉天柱200次,能治疗后头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鼻塞、肩背痛。

Image

大杼BL11

【命名】大,多的意思;杼,在古代指织布的梭子;“大杼”的意思就是膀胱经水湿之气在此处穴位吸热后迅速上行。

此处穴位的物质是膀胱经背俞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冷缩为水湿成分多的凉湿水气,但在本穴位进一步吸热胀散,并化为上行的强劲风气,上行之气中水湿犹如织布的梭子一样向上穿梭,所以名“大杼”。

“大杼穴”也有很多别名如“背俞穴”“本神穴”“百旁穴”“百劳穴”。

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面工作,或者长期使用电脑,再加上缺少运动,颈肩部位很容易感到不舒服,会感到疼痛、僵硬,严重的还会患上各种肩周关节炎。经常按压大杼穴,可以使这个穴位的气血保持畅通,各种颈椎疾病的症状也就能够得到改善。

【主治】

 ①按摩这处穴位,具有清热除燥、止咳通络的作用。

②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咳嗽、发热、肩背痛等疾病。

【位置】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Image
Image

【配伍】肩背痛:大杼配肩外俞。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大杼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肩背疼痛。

Image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

风门BL12   治疗感冒,风门疗效好

【命名】风,指穴位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门,指出入的门户;“风门”的意思是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

此穴位的物质是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到此穴后吸热胀散,并化风上行,所以名“风门”。

“风门穴”也称“热府”“背俞”“热府俞”。“热府”的意思是指膀胱经气血在这里吸热上行。“背俞”的意思是指此处穴位的气血来自背部各穴位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Image
Image

【配伍】

咳嗽、气喘:风门配肺俞、大椎;
伤风咳嗽:风门配合谷。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风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肩背疼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头痛鼻塞。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肩背痛、头痛、咳嗽等疾病。

④刮痧: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发热、伤风等疾病。

肺俞BL13

【主治】咳嗽上气、胸满喘逆、脊背疼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感冒:肺俞配足三里、外关。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肺俞200次,每天坚持,能防治肺部疾患。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肩背痛、头痛、伤风等疾病。

④刮痧: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发热、伤风等疾病。

厥阴俞BL14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

【位置】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心痛、心悸:厥阴俞配内关。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厥阴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心痛、心悸。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胸闷。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肩背痛、咳嗽等疾病。

④刮痧: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心悸、胸痛等疾病。

心俞BL15

【主治】胸引背痛、心痛、心悸、癫狂、痫证、失眠、健忘、呕吐不食、噎膈、肩背痛、梦遗、盗汗。

【位置】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心痛、心悸:心俞配内关。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心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心痛、心悸。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咯血、心痛。

督俞BL16

【主治】心痛、腹痛、腹胀、肠鸣、呃逆。

【位置】在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心痛、胸闷:督俞配内关。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督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心痛、腹胀、腹痛。

膈俞BL17

【主治】咯血、衄血、便血、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呕吐、呃逆、盗汗、荨麻疹。

【位置】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呕吐、呃逆:膈俞配内关。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膈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各种血证。

肝俞BL18

【主治】脘腹胀满、胸胁支满、黄疸、吞酸吐食、目视不明、咯血、吐血、颈项强痛、腰背痛、寒疝、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头痛、眩晕。

【位置】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胁痛:肝俞配支沟、阳陵泉。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肝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咳嗽、口苦。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少腹痛、疝气。

胆俞BL19

【主治】黄疸、肺痨。

【位置】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胆道疾病:胆俞配太冲。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胆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满、口苦。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呕吐、胁痛。

脾俞BL20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痢疾、胃痛、吐血、便血、尿血、糖尿病。

【位置】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呕吐:脾俞配中脘、足三里。

【一穴多用】

①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胃寒证、中气不足证、寒湿泄泻等疾病。

②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或连续走罐5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呕吐、水肿、腹胀痛等疾病。

③刮痧: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痢疾、便血、乏力、嗜睡、小儿疳积。

胃俞BL21

【主治】胃脘痛、反胃、呕吐、肠鸣、泄泻、痢疾、小儿疳积。

【位置】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胃痛:胃俞配中脘、梁丘。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胃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各种脾胃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胃寒证等疾病。

三焦俞BL22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腹水、肠鸣泄泻。

【位置】在脊柱区,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肠鸣、腹胀:三焦俞配气海。

【一穴多用】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疾病。

肾俞BL23

【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不孕、遗尿、小便不利、水肿、腰膝酸痛、耳鸣、耳聋。

【位置】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月经不调:肾俞配三阴交。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肾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腰膝酸软、水肿、月经不调等疾病。

气海俞BL24

【主治】痛经、痔疮、腰痛、遗精、阳痿、腰肌劳损。

【位置】在脊柱区,第3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遗精:气海俞配三阴交。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气海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痛经、腰痛、遗精、阳痿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腰膝酸软、水肿、月经不调、痔疮等疾病。

大肠俞BL25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肠鸣、便秘、痢疾、腰脊强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配伍】便秘:大肠俞配气海、支沟。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大肠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泄泻、腰背酸冷等。

关元俞BL26

【主治】腹胀、泄泻、便秘、小便不利、遗尿、腰痛、糖尿病。

【位置】在脊柱区,第5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下推1个椎体,旁开2横指处。

【配伍】腹胀:关元俞配气海。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关元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肠鸣、泄泻、便秘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泄泻等。

小肠俞BL27

【主治】痢疾、泄泻、疝气、痔疾。

【位置】在骶区,横平第1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配伍】腹胀、痢疾、便秘:小肠俞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小肠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痛、便秘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遗精、遗尿等。

膀胱俞BL28

【主治】小便赤涩、癃闭、遗尿、遗精。

【位置】在骶区,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配伍】小便不利:膀胱俞配肾俞。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膀胱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遗精、遗尿、泄泻、便秘等疾病。

中膂(lǚ)俞BL29

【主治】腰脊强痛、糖尿病、疝气、痢疾。

【位置】在骶区,横平第3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配伍】疝气:中膂俞配大敦。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中膂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痛、腰脊强痛等疾病。

白环俞BL30

【主治】白带、月经不调、疝气、遗精、腰腿痛。

【位置】在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1.5寸。

【配伍】遗精、月经不调:白环俞配三阴交、肾俞。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白环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腿痛。

Image

上髎BL31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二便不利、腰骶痛、腰膝酸软。

【位置】在骶区,正对第1骶后孔中。

【配伍】小便不利:上髎配三阴交、中极。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上髎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月经不调、遗精、阳痿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阴挺、阳痿、少腹虚寒、大小便不利等疾病。

次髎BL32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二便不利、腰骶痛、腰膝酸软。

【位置】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中。

【配伍】痛经、月经不调:次髎配关元、三阴交。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次髎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月经不调、痛经。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少腹冷痛等疾病。

中髎BL33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二便不利、腰骶痛、腰膝酸软。

【位置】在骶区,正对第3骶孔中。俯卧,第1骶后孔中,约当中膂俞与后背正中线之间。

【配伍】便秘:中髎配足三里。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中髎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少腹冷痛、小便不利等疾病。

下髎BL34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二便不利、腰骶痛、腰膝酸软。

【位置】在骶区,正对第4骶后孔中。俯卧,第1骶后孔中,约当白环俞与后背正中线之间。

【配伍】腹痛:下髎配气海。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下髎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便秘、泄泻。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少腹冷痛、腰骶痛。

会阳BL35  止血治痔疮,全都找会阳

【命名】会,会合、交会的意思;阳,阳气的意思;“会阳”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的经气在这处穴位与督脉阳气会合。

这个穴位的物质是下髎穴传来的地部剩余经水,量很小,到达这个穴位后,吸热气化为天部之气,然后又与督脉外传的阳气会合,再循膀胱经散热下行,穴内气血的变化特点是天部的阳气相会,所以名“会阳”。

“会阳穴”也名“利机”。利,便利的意思;机,机关、巧妙的意思。“利机”的意思是指这处穴位向臀部输送阳气。这个穴位的物质为膀胱经与督脉的阳气会合而成,阳热之气不仅循着膀胱经传输,也向穴外臀部传输,臀部受此阳热之气后才能灵活自如,就像灵巧的活动机关一样,所以名“利机”。

【主治】

①按摩这个穴位,具有散发水湿,补阳益气的作用。

②经常按压这个穴位,对泄泻、便血、痔疮、阳痿、带下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③配承山穴治疗痔疮;配曲池穴、血海穴,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痒的作用,能够治疗阴部皮炎、瘙痒症状;配百会穴、长强穴,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够治疗脱肛、痔疮等症状。

④在中医临床中,人们发现,利用针刺会阳穴,配肾俞穴,使用泻法,能有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位置】在骶区,尾骨端旁开0.5寸。俯卧,顺着脊柱向下摸到尽头,旁开0.5寸。

Image
Image

【配伍】

痔疮:会阳配承山。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会阳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阳痿。

Image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阳痿、带下异常等疾病。

Image

承扶BL36  臀部减肥按承扶

【命名】承,承担、承托的意思;扶扶助的意思。“承扶”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在这个穴位大量蒸发外散。

这个穴位中的物质是膀胱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和经水中夹带的脾土微粒,由于膀胱经的经水在上、次、中、下髎穴四个穴位大部分流落于地之地部,到达本穴后气血物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经水和脾土微粒的混合物。

气血物质在这里吸热气化,水湿气化上行于天部,脾土微粒固化于穴周,固化的脾土物质又干又坚硬,能够很好地承托并阻止随膀胱经经水流失的脾土,所以名“承扶”。这个穴位也被称为“肉郄”“阴关”“皮部”。

【主治】

①按压承扶穴,具有通便消痔、舒筋活络的作用。

②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收紧臀部,对臀部具有减肥作用。

③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对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尿闭、便秘、生殖器官疼痛等病症,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调理作用。

④配委中穴,治疗腰骶疼痛。

【位置】在股后区,臀沟的中点。俯卧,臀下横纹正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

Image
Image

【配伍】腰骶疼痛:承扶配委中。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承扶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下肢疼痛。

Image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疼痛。

殷门BL37

【命名】殷,盛大、众多、富足的意思门,指出入的门户。“殷门”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的地部水湿在这个穴位大量气化。

因此这处穴位的物质是承扶穴脾土中外渗至本穴的地部水湿,在此穴位,水湿分散于穴位周围并且大量气化,气血物质显得很充盛,所以名“殷门”。

【主治】

①按摩、敲打这个穴位,可以舒筋通络、强腰膝。

②经常按摩、敲打这个穴位,可以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

③经常按压、敲打这个穴位,对腰背痛、股部炎症等,也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④配大肠俞穴,治疗腰痛;配肾俞穴、委中穴,有健腰补肾、舒筋活络的作用,能够治疗腰脊疼痛;配风市穴、足三里穴,有利腰腿、祛风除湿的作用,能够治疗下脚痿痹。

【位置】在股后区,臀沟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俯卧,承扶与委中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Image
Image

【配伍】腰痛:殷门配大肠俞。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殷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下肢后侧疼痛。

Image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疼痛。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下肢疼痛。

④刮痧: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腰腿痛、下肢疼痛。

浮郄(xì)BL38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腘筋挛急,下肢瘫痪。

【位置】在膝后区,腘横纹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

【配伍】下肢痿痹:浮郄配承山。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浮郄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膝关节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膝关节疼痛等疾病。

委阳BL39

【主治】小便淋沥、遗尿、癃闭、便秘。

【位置】在膝部,腘横纹上,股二头肌腱的内侧缘。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外侧,股二头肌腱内侧即是。

【配伍】小便不利:委阳配三焦俞、肾俞。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委阳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膝关节痛、癃闭、遗尿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膝关节疼痛、腹胀满、水肿等疾病。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癃闭、水肿、下肢疼痛。

④刮痧:从中间向外侧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癃闭、水肿。

委中BL40

【命名】委,堆积的意思;中,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

委中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的湿热水汽在这里聚集此穴物质是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吸热后的上行之气,在穴中呈聚集之状,因此称“委中”。“委中穴”也叫“腘中穴”“郄中穴”“血郄穴”。在五行中此穴属土。

【主治】

①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通络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

②长期按摩此穴位,对腰背、腿部的各种疾病,如腰腿无力、腰痛、腰连背痛、腰痛不能转侧等,都有良好的疗效。

③长期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四肢发热、热病汗不出、小便难,以及中暑,急性胃肠炎,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颈部疼痛,下肢瘫痪,膝关节疼痛、腓肠肌痉挛等病症。

【位置】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即是。

Image
Image

【配伍】

胸热:中府配大杼

腰痛:委中配肾俞、阳陵泉、腰阳关、志室、太溪。
便血:委中配长强、次髃、上巨虚、承山、膺俞、缺盆、背俞。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委中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痛、腹痛、头痛恶风寒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腰腿痛、遗尿、小便不利等疾病。

Image

附分BL41

【主治】肩背拘急疼痛、颈项强痛、肘臂麻木疼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2个椎体,下缘旁开4横指处。

【配伍】颈项强痛:附分配大椎。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附分200次,每天坚持,能防治颈项肩背疼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颈项肩背疼痛。

魄户BL42

【主治】肺痨、咳嗽、气喘、颈项僵硬、肩背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配伍】喘咳:魄户配天突、膻中。

【一穴多用】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气短。

膏肓BL43

【主治】肺痨、咳嗽、气喘、盗汗、健忘、遗精。

【位置】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配伍】久咳:膏肓配肺俞。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膏肓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咳嗽、气喘。

神堂BL44

【主治】心痛、心悸、失眠、健忘、肩背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配伍】胸闷:神堂配膻中。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神堂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失眠、咳嗽。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胸闷、气短。

譩譆 BL45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痛、季胁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1个椎体,下缘旁开4横指处。

【配伍】肩背痛:配大椎、肩外俞。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肩背痛咳嗽、气喘。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晕目眩、鼻出血。

膈关BL46

【主治】饮食不下、呕吐、嗳气、胸中噎闷、脊背强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配伍】嗳气:膈关配内关。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膈关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嗳气、呃逆。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呕吐、呃逆。

魂门BL47

【主治】胸胁胀痛、饮食不下、呕吐、肠鸣泄泻、背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配伍】胸胁痛:魂门配阳陵泉、支沟。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魂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呕吐、肠鸣泄泻。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胸胁胀满。

阳纲BL48

【主治】泄泻、黄疸、腹痛、肠鸣、糖尿病。

【位置】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配伍】腹胀:阳纲配气海。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阳纲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胀、肠鸣腹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腹胀、泄泻。

意舍BL49

【主治】腹胀、泄泻、呕吐、纳呆。

【位置】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配伍】腹胀:意舍配脾俞、胃俞。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意舍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胀、肠鸣、泄泻。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腹胀、肠鸣泄泻。

胃仓BL50

【主治】胃痛、小儿积食、腹胀、水肿、脊背痛。

【位置】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配伍】胃痛:胃仓配足三里。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胃仓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胃痛、消化不良。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胃痛、水肿。

肓门BL51

【主治】痞块、乳腺炎、上腹痛、便秘。

【位置】在腰部,第1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配伍】便秘:肓门配气海、天枢。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肓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上腹痛、便秘。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

次,可用于治疗上腹痛、乳腺病。

志室BL52

【主治】遗精、阳痿、阴痛水肿、小便不利、腰脊强痛。

【位置】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配伍】遗精:志室配命门。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志室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少腹痛、遗精、阳痿等疾病。

胞肓BL53

【主治】小便不利、腰脊痛、腹胀、肠鸣、便秘。

【位置】在骶区,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配伍】腰痛:胞肓配委中。

【一穴多用】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胞肓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痛、肠鸣、腹胀等疾病。

秩边BL54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痔疾、大便不利、小便不利。

【位置】在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配伍】腰腿疼痛:秩边配委中、大肠俞。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秩边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腿疼痛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腰下肢痿痹、阴部肿痛等疾病。

Image

合阳BL55

【主治】腰脊痛、下肢酸痛、痿痹、崩漏、带下。

【位置】在小腿后区,腘横纹下2寸,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直下3横指处。

【配伍】腰痛:合阳配腰阳关。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合阳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痛、小腹痛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腰腿痛、寒疝、崩漏等疾病。

承筋BL56

【命名】承,承受的意思;筋,肝所主的风。“承筋”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的上行阳气在此穴位化风而行。

这个穴位的物质为膀胱经足下部各穴上行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为风行之状,所以名“承筋”。

“承筋穴”也称“ 腨肠”“直肠”,意思是说本穴的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的气血物质的特性相同。

【主治】

①按摩这个穴位,具有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清泻肠热的作用。

②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小腿痛、腓肠肌痉挛、腰背疼痛、急性腰扭伤、痔疮、脱肛、便秘,都具有良好的疗效。

③长期按摩这个穴位,还对腿痛、腰背拘急有疗效;在现代临床中,常用来治疗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疼痛等疾病。

④配委中穴,治疗下肢挛痛;配阳陵泉、足三里,有健脾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能够治疗下肢痿痹。

【位置】小腿后区,腘横纹下5寸,腓肠肌两肌腹之间。俯卧,小腿用力,后面肌肉明显隆起,中央按压有酸胀感处。

Image
Image

【配伍】下肢挛痛:承筋配委中。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承筋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痛、小腿痛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挛痛。

承山BL57

【命名】承,承受、承托的意思;山指大堆的土石,这里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的意思是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处固化。

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和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汽化,干燥的脾土微粒沉降穴的周围,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同大山一样,所以名“承山”。

“承山穴”有很多别名,如鱼腹、肉柱、伤山、鱼肠、肠山、鱼腹山、玉柱、鱼腰穴等。

【主治】痔疮、便秘、腰背疼、腿痛。

【位置】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俯卧,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Image
Image

【配伍】

痔疾:承山配大肠俞。

下肢痿痹:承山配阳陵泉。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承山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小腿痛、便秘、腹痛、腰背痛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小腿痛、疝气、腰背痛。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下肢痛、转筋。

④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痔疮、鼻出血、脚气、下肢疼痛等疾病。

飞扬BL58  去除头痛,神采飞扬

【命名】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飞扬”的意思是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处吸热上行

“飞扬穴”也名“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厥阳”的意思是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处上扬;“厥阴”的意思是指本穴上扬的气血物质为膀胱经的寒湿水气,而不是真正的阳热之气。这个穴位是膀胱经络穴。此穴位气血为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它不光在膀胱经上行,同时也向外扩散于与膀胱经相表里的少阴肾经,所以名为膀胱经络穴

【主治】

①按摩此穴位,具有清热安神、舒筋活络的作用。

②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能够治疗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等疾患。

③这个穴位,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癫痫,也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④配委中穴,治疗腿痛。

⑤长时间站立、坐立或者步行,都会引起腿部肌肉的疲劳,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腿部肿胀,此时,轻轻用力敲打刺激飞扬穴,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⑥体内上火、流鼻水、鼻塞时,以同样的方式,轻微用力敲打这个穴位,也能够使疾患症状得到缓解。

【位置】在小腿后区,昆仑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承山穴往下方外侧1横指处。

Image
Image

【配伍】腿痛:飞扬配委中。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飞扬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腰痛、小腿痛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挛痛、头痛、风寒感冒等疾病。

③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痔疮、小腿疼痛、风寒感冒等疾病。

跗阳BL59

【主治】腰、骶、髋、股后外侧疼痛。

【位置】在小腿后区,昆仑直上3寸,腓骨与跟腱之间。平足外踝向上4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

【配伍】下肢疼痛:跗阳配环跳、委中、飞扬;头痛:跗阳配百会、风池。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跗阳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腰腿痛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下肢痹痛。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下肢痛、转筋、外踝肿痛。

④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外踝肿痛等疾病。

Image

昆仑BL60

【命名】昆仑,广漠无垠的意思,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这里吸热上行。

本穴物质是膀胱经经水的汽化之气,性寒湿,由于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外散之热的作用,寒湿水气吸热后也上行并充斥于天之天部,穴中各个层次都有气血物质存在,就像广漠无垠的状态一样,所以名“昆仑”,也称“上昆仑穴”。这个穴位对腰、腿和背部脊椎具有很好的疗效。

【主治】

①按摩这个穴位,具有消肿止痛、散热化气的作用。

②这个穴位对于腿足红肿、脚踝疼痛、软组织挫伤等具有疗效。

③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女性卵巢、男性睾丸等疾患,具有调整和改善作用。

④按摩这个穴位还能够缓解头痛、项强、目眩、肩痛、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等症状。

⑤此穴位对难产胞衣(胎盘)不下、脚气、小儿搐搦等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位置】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正坐垂足着地,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Image
Image

【配伍】头痛、目眩:昆仑配风池。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昆仑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目眩、颈项强痛、腰痛、足跟痛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目眩、心痛、难产等疾病。

③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疟疾、小儿癫痫、颈项腰背痛等疾病。

仆参BL61

【主治】下肢痿弱、足跟痛。

【位置】在足外侧部,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配伍】足跟痛:仆参配太溪。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仆参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足跟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足跟痛、下肢痿软无力、脚气等疾病。

申脉BL62

【命名】申,指这个穴位在八卦中属金,因为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的意思。

“申脉”的意思是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是来自膀胱经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所以名“申脉穴”,也称“鬼路”“阳跷”。

它对于足踝红肿、手足麻木、乳房红肿、头汗淋漓等症,都具有良好的疗效。

【主治】失眠、癫狂、痫证、中风、偏正头痛、眩晕。

【位置】在足外侧部,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Image
Image

【配伍】

眩晕:申脉配肾俞、肝俞、百会。

癫狂:申脉配后溪、前谷。

头痛目眩:申脉配金门、足三里。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申脉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失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失眠、头痛、眩晕等疾病。

金门BL63

【主治】头风、足部扭伤。


【位置】在足外侧部,外踝前缘直下,第5跖骨粗隆后方,骰骨下缘凹陷中。

【配伍】头痛:金门配太阳、合谷。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金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足痛、头痛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腰痛。

京骨BL64

【主治】头痛、眩晕。

【位置】在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沿小趾长骨往后推,可摸到一凸起,下方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

【配伍】头痛:京骨配百会、太冲。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京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足痛、头痛、目翳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目翳、鼻出血等疾病。

束骨BL65

【主治】头痛、目赤、痔疮、下肢后侧痛。

【位置】在足外侧部,第5跖趾关节的近端,赤白肉际处。沿小趾向上摸,摸到小趾与跖骨相连接的关节,关节后方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

【配伍】目眩:束骨配太冲、肾俞。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束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耳鸣、目眩、头痛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目眩、痔疮、耳鸣等疾病。

足通谷BL66

【主治】头痛、哮喘、颈椎病、慢性胃炎。

【位置】在足趾,第5跖趾关节的远端,赤白肉际处。

【配伍】痔疮:足通谷配金门。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足通谷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头痛、痔疮等疾病。

至阴BL67  难产别发愁,至阴有特效

【命名】至,极的意思;阴,寒、水的意思。“至阴”的意思是指人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此穴中物质是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位于人体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因为此穴有孔隙与体内相通,是膀胱经体内与体表的气血交换处,所以是膀胱经井穴

【主治】

①按摩这个穴位,具有清火泄热,通窍止痛的作用。

②中国古代的医家们发现,在女性怀孕第29~30周之间,针对至阴穴进行针灸,持续治疗4周以上时间,就能够有效纠正胎位,使异常的胎位转变为正常胎位。同时,按摩这个穴位,在妇女难产时,还具有催产的效果。

③按摩这个穴位,能够缓解并治疗皮肤痛痒等症状。

④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头痛、目痛、鼻塞、鼻衄、半身不遂、关节炎等疾病,具有良好的调理、治疗作用。

⑤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还能缓解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位置】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旁开0.1寸(指寸)。

Image
Image

【配伍】头痛:至阴配太冲、百会。

【一穴多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至阴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头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胎位不正。

Image

                    图文来源 |《经络穴位标准图册》 吴中朝                                            《经络穴位按摩全书》 曲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