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缘 情未了——纪念天津师大地理学部和天津市地理学会70华诞

 yg760 2023-12-14 发布于天津

     与天津师范大学其他单位相比,最近刚刚更名地理学部是历史最长的教学科研单位,如今已走过了70周年的风雨历程。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师大地理学子和教师,我已进古稀之年,望着眼前磅礴大气的校园和青春洋溢的莘莘学子,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千。

     时光不知疲倦地流淌,把一切曾经看来是美好的东西都悄悄地带走,于是人们便常常沉湎于怀念。我在天津师大地理专业学习工作退休中,许多先辈已驾鹤西去,校址搬迁使得学校过去的踪迹难寻,取出珍藏多年已经发了黄的毕业照,翻着一张张当年学习和带领学生野外实习的照片,细细品味,过去的岁月在脑海逐渐清晰,并焕发出异样的光彩,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享受吧。

浓浓的学子情

     记得当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在农村度过了五年蹉跎岁月,又于19739月揣着梦想进入天津师范大学地理学部的前身——天津师范学院地理系,当时我已经24岁了。作为经历过寒冬的知青一代,最能体会到春天阳光的温暖,所以在校读书期间深感失而复得的大学生活来之不易,像在沙漠中饥渴多时的孩子遨游知识海洋,畅饮着科技、文化知识的琼浆,总想把失去的时光追回来。

图片

     为了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以生产任务带教学是当时学校办学思想的主旋律。当时地理系成为学校中开门办学,为农业学大寨服务的一面旗帜,把地质学、测量学、土壤学、植物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课程搬到了野外和农村去上,就连外语、政治等公共课教师也经常到学生驻地去进行现场教学。连续几年,地理系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住在老乡家,自己砌灶做饭,为蓟县的青山岭、赤霞峪等地建设山区水库进行实地测量和地质勘察,足迹踏遍了当地的道道山岭。还记得那是在炎炎夏日,我们身背采集植物的标本夹在蓟县的西水厂林场、太平沟林场进行一个多月的植物普查,一些同学被不知名的虫子咬得浑身是脓包。我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宝坻、静海搞农田的土壤普查,并为当地培养了许多农业科技员。

     在当时开门办学中,虽然有许多课程的理论知识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通过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锻炼,造就了许多师生真才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与当地广大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为以后应对生活、工作中的困难,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天津师大地理专业上学期间我们与领导和老师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义,没有他们的言传身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就不会造就我们事业起飞的平台,至今许多老师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是他们向我们讲述了科学的真谛,也是他们言传身教,我们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大学毕业后班里经历虽然不同,但对那段经历都感到非常充实和值得珍惜。每当谈及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与师大的感情时大家都流露出浓浓的学子情

   深厚的师生情

     时苒,薪火相,毕业后我有幸留在校任教并后来领导工作。“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成为了我的座右铭并且将自己这种为人处事的原则潜移默化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工作有激情,才能对学生有热请。大学不单纯是学习的殿堂,更是完善人、丰富人、创造人的圣地。我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尽力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及时把握学生们的思想脉络,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许多学生进入地理专业学习时并非是出于自己高考的第一志愿,因此有不少人存在专业思想问题。因此我平时注意言传身教,不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将自己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感悟升华成对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理解,并通过各种方式渗透给学生。例如:通过讲述板块运动的鬼斧神工让学生理解大自然的神奇;通过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让学生们明白自然界万物的运行规律通过岩石坚硬、质朴、深邃的品质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通过实验室的实习及野外实习的锻炼培养学生们严谨的工作方法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地球科学的区位性、综合性复杂性的论述培养学生如何用专业知识去辩证思维。因此许多对地理科学产了浓厚的兴趣,一些专业思想问题的同学不但放弃了转专业的想法,还成为地理科学的学习尖子和学生科技活动的骨干,考取了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工作后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国家栋梁之才。通过系里各项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锻炼出一批批能够以身作则,工作得法,作风干练的学生干部,他们绝大多数人毕业工作岗位都成为了德才兼备的管理者,许多成为了重要岗位上的领导。

图片
图片

       在天津师大发展历程中,随着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地理2001更名为“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17更名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今年11又重组建为“地理学部在此期间记不清教过多少学生了,每当看到学生们愉快地踏上了工作岗位,以至于后来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心里有很大的成就感。不少学生毕业多年后,至今仍然与我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师生情就像珍藏起来的一瓶老酒,随着时间的延续,越来越醇香。

图片

难以割舍的地理情

       也许是缘分吧,我这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与地理事业为伴。刚进入师大地理专业学习时,对地理学的内涵懵懵懂懂。后来随着学习和工作的深入,才感悟到地理科学博大精深,她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及发展演化规律,地域空间概念很强的一门文理兼容的科学。为了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我非常注重与同行切磋学术问题,利用各种机会到祖国各地进行专业考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统一,内化成自己的专业素质,升华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地理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每当有机会外出,都要认真观察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风土人情,尤其注重地质和地貌现象的研究,回来时书包里装满了石头,为地质展室不断充实各种地质标本。几十年来,无论是野外专业考察还是带学生野外实习以及中学地理教师野外实践力的培训都使我们异常兴奋,九山顶、八仙山、七里海、柳江盆地、北戴河、大连星海湾、泰山、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青藏高原留下地理学子们探求真知的足迹。每当我们经过长途跋涉登上峰顶时,看到那眼前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的景象,顿时感到自己融入奇妙无限的大自然中。那雄奇险峻、丛嶙峋的山就在你的脚下,那飘忽不定的云气回荡在天边,俯视山下,苍翠连绵的群山和绿茸茸的田野,那玉带般的河流和蜿蜒曲折的山路都尽收眼底,此时我们的心里好宽旷啊,胸中涌动不正是对自然和人生真实感悟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于社会工作的需要,我与天津市地理学会结下不解之缘。从1978年天津市地理学会在文革后刚恢复活动开始,我就担任秘书工作,于1997年开始担任秘书长工作,直至今年3刚刚退下来已经45借助学术团体这个平台使天津市地理学界与国内各地理单位和天津市其学术团体保持密切联系,学术交流、科技咨询服务、科学普及、业务培训、举荐人才会员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天津是中国近代地球科学的发祥地,2009年正值中国地学会成立百年华诞之际,有幸亲自参与了中国地学会在津成立一百周年纪念碑的建设和《地学杂志》搜集、整理以及《天津地理》的编写工作。当看到国内外地理学者聚首在海河之滨,瞻仰我国第一个为学术团体而建立的纪念碑时、当在百年岁月风尘中几近淹没的我国第一部学术期刊《地学杂志》又以煌煌三十三巨册影印版问世时、当《天津地理》作为第一部从地理学角度系统论述天津的专著与读者见面时,作为一名地理科学的传承者因不辱使命感到非常欣慰上述学会工作使我实现一名地理工作者的自身价值虽然我已经退,但地理情结不减,仍热心开展各种形式地理科普工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人问我,在天津师大地理专业学习和工作了十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是地理学科素养造就和成全了我,使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较圆满的结合在了一起。我与天津师大理学院学子之情、师生之情、地理之情终生了。

图片
审核|胡蓓蓓 刘文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