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10章 经典释义【2】专气致柔

 不以物喜10101 2023-12-14 发布于湖南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被予为道教之始祖,本章老子从“载营魄抱一”“到明白四达”,实质是在阐述修身养朴的方法和过程。老子认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才是德的最高境界。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2】专气致柔

魂魄抱一,保住本性,才能使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保持永久的和谐状态。那么怎么才能完满回到人的本性呢?老子接着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专,是使用的意思。致,是极致。这句话意思是:使用自然的精气,达到最柔弱的和谐状态,能像婴儿那样什么欲望都没有吗?这里老子实际是讲育朴的方法,什么是朴,精神和元气聚集而毫无离散的状态的时候,就叫朴。“专气致柔”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和元气凝聚起来,到达清静致无为的意境,这样就可与大道相合了。

神是最虚无缥缈的,老子说它虚无若存,好像存在但却见不到它;气是实在的、是物质的开始状态,阳化气,阴成形,阴阳二气相合而生万物。虚的极致是柔,实的极致是刚。当人的精神和元气凝聚一体,也就没有了气,只有纯净的本性,这种状态叫作至柔。

人之初性本善

凡人容易受外欲的影响,神思无条理,以致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恐慌常致。强横之人容易与人争斗,懦弱之人常感恐惧,而这些情绪的变化,会使体内气机混乱。常言,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圣人神思调和,情绪稳定,喜怒仅在适当时才表现出来,圣人固守精气,气机顺畅,身体无恙。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修身育朴。才能够聚集自己体内精气而长久保持婴儿般的柔软体态呢?这就要从婴儿的心灵状态说起,婴儿心灵是最无暇、最宁静的,婴儿还不知道辨识好与坏,婴儿本性完好,没有分别执着,气就微弱,气微弱,身体就柔软。老子讲“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实质是开示人们回归本性。

婴儿佛性完好

本性在婴儿期比较完好。婴儿无欲、无为,能平等地对待一切,不生分别与执着。六祖慧能说: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等心。平等心从何来?如果你能把心修炼到如同婴儿一样无欲无为,那你就能平等地待人接物了。人生的喜怒忧思恐都是欲望所为,如果你的内心已经被欲望膨胀得满满的,大道怎么能进去呢?故老子言,持而盈之,不如已也。少点私心,就少了点执取,少点执取,就少了点喜怒哀恐,少点喜怒哀恐,体内气机就多点顺畅,气机顺畅,身心便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