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勒比海的怒吼:古巴革命战争

 licht3jh8evr0j 2023-12-14 发布于江西

自美西战争以来,古巴在名义上宣布政治独立,然而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中,来自美国的强大势力却一直笼罩在古巴岛的上空。不仅如此,在美国的支持下,巴蒂斯塔通过军事政变重新成为古巴的最高领导人并展开对古巴民众的独裁统治,不断的压迫使得古巴人民再也无法忍受现有统治。1953年起,不堪忍受美国的控制和掠夺的古巴人揭竿而起,进行了长达六年之久的民族解放运动,最终使得古巴从美国的“保护国”中真正独立,成为了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一面旗帜。本文将详细介绍这次20世纪50年代,爆发在古巴的民族解放运动——古巴革命战争。

加勒比海的绿鳄:古巴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古巴的国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古巴岛是大安的列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被誉为“墨西哥湾的钥匙”。由于古巴岛形状酷似鳄鱼,因此又被称为“加勒比海的绿鳄”。    

1492年,哥伦布在第一次航行美洲时发现了西印度群岛,并到达古巴岛。在随后的日子里,1511年,西班牙征服者迭戈·贝拉斯克斯·德奎利亚尔率领300人的远征队占领古巴,先后建立圣地亚哥、哈瓦那城,古巴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在古巴建立稳固统治后,通过黑奴贸易向古巴岛输送大量黑奴,并设立众多种植园,蔗糖业和烟草业由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岛上发展起来,成为古巴经济的支柱产业,1860年时,古巴岛的蔗糖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1/3,古巴成为世界上最大产糖国,被称为“世界糖碗”。    

然而在蔗糖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是西班牙殖民政府当局对古巴人民残酷剥削与压榨。自1539年西班牙在古巴设置总督府以来,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黑人奴隶、土生白人以及古巴人和西班牙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世纪以来,种植园黑奴频繁发起对殖民政府的暴动;而当时间到了19世纪时,此时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早已江河日下,而以玻利瓦尔为首的民族独立运动在全拉丁美洲蓬勃发展之时,古巴民众反抗殖民统治,追求解放的火焰就难以被扑灭了。

古巴独立与美西战争

1868年9月,西班牙军官胡安·普里姆·普拉特斯与托佩特领导加的斯海军起义,西班牙第五次革命爆发,这次起义直接导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二世(西班牙语:Isabel II de Borbón)流亡海外。在西班牙国内遭遇革命冲击之时,1868年10月10日,以塞斯佩德斯-博尔哈·德尔卡斯蒂略为首的古巴爱国人士于古巴东部发动起义,起义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甚至于来古华工的支持,起义军于1869年1月15日夺取巴亚莫(古巴东南部城市)并于当年4月召开独立运动期间的制宪会议。然而受起义军中保守派影响,加之西班牙国内援军的镇压,致使古巴的首次独立运动在1878年2月同西班牙签订《桑洪条约》时宣告失败。尽管如此,历时十年的独立战争造成了西班牙当局近10万军队的伤亡,受此影响,西班牙殖民政府在战后只得被迫承认了古巴奴隶制的废除。    

然而仅是相关政策的改变,已无法满足古巴民众的独立愿望,即使在1878年,起义军已签订《桑洪条约》,但部分古巴民众却并未就此投降。从1879年-1895年间,包括C.加西亚-伊尼格斯、马塞奥-格拉哈莱斯等人发动的小规模起义此起彼伏,推动古巴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

19世纪末,在古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之时,新兴的古巴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逐步形成。1892年4月,古巴革命党在美国纽约成立,由古巴著名革命者何塞·马蒂牵头。1895年2月24日,古巴重要城市圣地亚哥、巴亚莫等地相继爆发起义,古巴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这次起义同样受到了古巴各阶层民众的积极响应,以何塞·马蒂、马塞奥·格拉哈莱斯和戈麦斯·巴埃斯为首的起义军不断向西班牙殖民政府发起进攻。在起义军的反抗之下,1895年9月,古巴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在何塞·马蒂与马塞奥·格拉哈莱斯牺牲之后,戈麦斯·巴埃斯继续领导起义军,通过游击战的形式,粉碎了由古巴都督魏勒尔发起的针对起义军大本营的“围剿”行动。    

从1868年的古巴第一次独立战争,到19世纪80、90年代毫不间断的“小战争”,再到1895年的古巴第二次独立战争。此时的西班牙殖民者已逐渐耗尽镇压古巴独立运动的力量。1897年11月25日,西班牙政府被迫宣布古巴自治;1898年,起义军势如破竹,顺势解放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军队规模增至5万余人。    

正当古巴独立战争已接近完全胜利之时,1898年4月,美国以护侨军舰“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爆炸为由封锁古巴北部港口和圣地亚哥,24、25日,美西两国互相宣战,美西战争爆发。该年8月,美军占领菲律宾首府马尼拉城并驱逐菲律宾本土起义军,取代了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统治,而早在1898年6月,美军就已登陆古巴,美军在与古巴起义军经过会谈后决定进行联合作战,至7月中旬,美古联军成功占领了古巴港口城市圣地亚哥。
    

然而,当美国干预古巴独立战争后,古巴独立战争转而变成了美国获取西班牙属加勒比海利益的“插曲”,美军先是禁止古巴起义军进入圣地亚哥与西班牙军队进行谈判受降仪式,随后在12月的美西和约中,西班牙放弃古巴并承认古巴独立。然而在190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普拉特修正案》,规定古巴不得向美国以外的其他任何国家转让土地;美国取得在古巴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并可以维护古巴“独立”而对其进行干涉。这使得美国成功夺取了古巴长达三十年独立战争的果实,并最终将1902年独立的古巴纳入为其“保护国”。法案所带来的美国驻军和对古巴的干涉,使古巴的真正独立之梦再次变得遥遥无期。

星条旗下的古巴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美国资本控制了古巴的制糖、烟草、造船等工业部门。美国在古巴抢占土地,修筑铁路,雇佣工人,大肆进行资本扩张。20世纪30-40年代以后,美国垄断资本几乎控制了古巴的经济命脉,古巴沦为美国的原料供应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

对于美帝国主义的侵扰,古巴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渐高涨。在1929年大萧条之下,古巴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国家陷入动荡不安中。虽然普拉特修正案在1934年被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废除,但是美国并没有停止干涉古巴内政。而美国日后又通过扶持军人巴蒂斯塔上台,最终实际上夺得古巴政府控制权。在这期间,古巴贫富悬殊严重,造成民众愤怒,政府官员腐败不堪,部分古巴官员甚至和美国的黑手党等组织有许多联系。加之1952年巴蒂斯塔发动政变后立即解散议会,废除1940年以来带有资产阶级进步性质的宪法,制定了“宪法条例”和反劳工法。禁止政党活动和群众集会和罢工。与美国签定《军事互助条约》。建立自己的独裁专制并进行高压统治,使人民对巴蒂斯塔政府产生严重反感。1954年,又宣布禁止罢工和群众集会。在其上台后的短短几年内,古巴就有数万人被杀或遭监禁、流放,10万多人流亡他国,上百万人失业。    

在军事独裁者的高压统治之下,古巴国内阶级、民族矛盾被彻底激化,反对巴蒂斯塔的罢工运动如火如荼,这其中,出身古巴庄园主的波哥大大学法学博士——菲德尔·卡斯特罗与出身阿根廷大家族的医学博士——切·格瓦拉,无疑是古巴革命运动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两位人物。
卡斯特罗与格瓦拉

1926年,菲德尔·亚历杭德罗·卡斯特罗·鲁斯出生于古巴东部的庄园主家庭,或许是命运使然,卡斯特罗自幼同情贫苦农民,13岁时曾组织自家种植园的蔗糖工人举行罢工。同时,卡斯特罗多为崇拜拉丁美洲的民族英雄,如拉丁美洲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与圣·马丁,当然影响卡斯特罗深远的人物当属古巴第二次独立战争中的主要领导人物,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

1945年,卡斯特罗考入哈瓦那大学法律系后,便积极投身于反对亲美独裁政权的爱国学生运动中。20世纪40年代的古巴,美国垄断资本掌握了古巴的经济命脉,并对古巴的政治、军事、外交加以控制。卡斯特罗在活动当中,逐渐对古巴社会不公现状表示强烈不满。1950年,卡斯特罗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并成为律师后,专为古巴贫穷民众充当辩护人,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治活动。1952年,卡斯特罗决定投入国会选举。然而,在当年,巴蒂斯塔依靠美国发动政变,国会选举遭到停止。卡斯特罗试图控告巴蒂斯塔违宪,但没有任何结果,这使得卡斯特罗奠定他对巴蒂斯塔政权体制的强烈反对,并意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手段才能彻底推翻古巴军事独裁政府。    

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率领约150名青年革命者攻打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旨在夺取武器,在全国掀起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武装斗争。由于兵力装备极为悬殊,起义很快失败,据卡斯特罗自传中描述,共有5人在战斗中阵亡,而另有56人在之后被巴蒂斯塔政权所杀,卡斯特罗及其弟劳尔等幸存者被捕入狱。在圣地亚哥一个法院受审时,卡斯特罗以律师身份,获准进行答辩。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在卡斯特罗近一小时为自己辩护的言词中,最后以“判决我吧!没有关系。历史将宣判我无罪!”为辩词结语。该演说后来成为武装斗争的政治纲领。

卡斯特罗与其弟劳尔·卡斯特罗本被巴蒂斯塔政府判处15年及13年监禁,然而在此时,古巴全国爆发了要求特赦政治犯的群众运动,巴蒂斯塔被迫于1954年11月,即古巴总统选举前夕释放了蒙卡达行动的革命者。卡斯特罗兄弟因次获释。之后,卡斯特罗兄弟与其它的流亡革命者在墨西哥集合起来成立七二六运动组织,并准备发动革命推翻巴蒂斯塔,而正在墨西哥,卡斯特罗遇见了未来的革命战友,阿根廷的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原名为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于1928年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的显赫家族中,虽然父母均为上层阶级(其父家族已在阿根廷生活了12代,其母家族也已延续7代),但格瓦拉的家庭内部却拥有着一定的左翼思想氛围,这使得格瓦拉在年少之时即对政治以及先进思想产生兴趣;同时,格瓦拉虽在年幼时就已患上严重的哮喘病,但他却依旧对体育运动产生强烈兴趣。1948年,格瓦拉进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进修医学。

1950年1月,格瓦拉在假期内游历了阿根廷北部,在4000多公里的旅行当中,格瓦拉不仅见到了阿根廷壮丽的风景,也在旅途当中同阿根廷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并了解到拉丁美洲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现状;基于这次旅途,1951年12月,格瓦拉在自己的好友药剂师阿尔贝托·格拉纳多的建议下,决定休学1年环游整个南美洲。两人共同乘坐一辆1939年产的摩托车,便直接穿越安第斯山脉开始旅程,后世将此次旅途成为“摩托旅行”(简称摩旅)。(图为摩旅路线)    

在这次旅行中,格瓦拉开始真正了解拉丁美洲的贫穷与苦难,他的国际主义思想也在这次旅行中渐渐产生。他开始认为拉美各个独立的国家其实是一个拥有共同的文化和经济利益的整体,倘若拉丁美洲国家爆发革命,则需要整个拉丁美洲的通力合作。1952年9月,格瓦拉在结束美国之行后乘飞机返回阿根廷。在他此时的一篇日记中他写到:“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

由于此时的阿根廷,正值民粹主义政治家胡安·庇隆统治时期,格瓦拉之母为避免格瓦拉遭受牵连,遂令其出走阿根廷。1953年12月,格瓦拉到达中美洲小国危地马拉。彼时的危地马拉由左翼总统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领导,正准备颁布土地改革法,这一土地法令规定征收闲置地与出租地,而改革矛头直指拉丁美洲的“国中之国”——美国联合国品公司。联合果品公司不仅在经济上自成体系,而且自订法律,自设军营,甚至可以任意逮捕和枪杀种植园工人,在拉丁美洲造成恶劣影响。    

在阿本斯的改革下,联合果品公司的闲置地被危地马拉政府直接没收,其利益遭到大量损失,为彻底清除阿本斯政权,联合果品公司勾结危地马拉反对派,试图操纵当地政治。1954年3月,美国中央情报局成立雇佣军部队;1954年6月,800人的雇佣军在美国支持下入侵危地马拉,至该月27日,阿本斯总统被迫辞职并流亡海外,而雇佣军军官阿马斯上台后则开始大肆逮捕左翼革命人士,近万人被阿马斯政府逮捕,危地马拉的现状使切格瓦拉意识到了美国垄断资本的强大实力,并推断出必须使用武装革命才能推翻独裁统治的观点。(图为流亡海外的阿本斯夫妇)    

在危地马拉的白色恐怖下,1955年,格瓦拉前往墨西哥,并在古巴革命者尼可·洛佩兹的介绍下遇到了为重返古巴进行武装斗争,欲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卡斯特罗兄弟,在相识之后,格瓦拉当即参加了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7·26运动”,接受游击训练。至此,古巴的“第三次独立战争”将给予巴蒂斯塔政权致命一击。

革命爆发

1956年11月25日晚,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有82名成员的古巴革命队伍,乘坐格拉玛号游艇驶向古巴。卡斯特罗原定于11月30日到达圣地亚哥,届时本土的古巴革命者将配合其拿下圣地亚哥,但由于海上波涛汹涌,卡斯特罗的队伍直到12月2日才到达古巴奥连特省的拉斯科罗拉达斯沙滩,由于长途的海上奔袭,加之水土不服,游击队员已极度劳累;12月5日,游击队突然遭到巴蒂斯塔军队的围剿,经过血战,游击队于12月8日突出重围并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但此时,游击队在一开始便陷入绝境,先前出发的82人只剩下12人。    

在武装斗争自一开始就处于极为危急的情况下,卡斯特罗与格瓦拉选择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躲避政府军的追击,同时寻求山区农民的帮助以获取部队给养。在随后的事实证明,在游击队员缺少补给以及枪械弹药的情况下,进入山区不仅可以获得部队喘息及修整的时间与空间,还可以通过袭击武装工头以及获取弹药:1957年1月中旬,卡斯特罗的游击队成功袭击了阿莱格利亚-德皮奥遭厄的武装工头住所,在自身无一人伤亡的情况下缴获了大量装备;1月22日,游击队又在因菲尔诺河伏击了政府军;同年5月,卡斯特罗部队进攻乌贝罗,歼敌53人。至此,剩余的游击队成员,通过卡斯特罗,格瓦拉等人采取正确的战术指导,得以在马埃斯特腊山中安顿下来,并使革命队伍逐渐壮大,得到了一些农民及工人的支持。

如火如荼


在多次作战胜利后,起义军明确宣布要推翻巴蒂斯塔反动统治,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并在马埃斯特腊山区中建立根据地,在反对巴蒂斯塔暴政的斗争中,马埃斯特腊山区成为联合一切反政府力量的中心。

1957年3月13日,哈瓦那大学学生联合会主席安东尼奥·埃切维里亚率领一部分爱国青年攻打巴蒂斯塔总统府,发动对巴蒂斯塔政府的斩首行动,虽然由于实力悬殊,这场自杀式行动最终失败,但这次行动的参与者,如翁贝托·卡斯蒂里奥、罗兰多·库贝拉,以及日后领导革“3·13革命指导委员会”(即3月13日哈瓦那大学生运动)的弗雷·乔蒙,都在日后参与了古巴埃斯坎布雷山区的游击行动。1957年9月5日,西恩富戈斯市(古巴中部南岸主要港口城市,古巴第二大港口)爆发起义,这使得巴蒂斯塔政权的统治根基已明显不再稳固。(图为西恩富戈斯)    

在马埃斯特腊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后,游击队为扩大民众影响力,同时动员山区群众进行革命运动,遂于1957年7月12日正式发布《土改宣言》并着手土地改革,在土地改革之后,大量地主土地被没收并分发给农民,游击队的社会基础因而进一步被扩大,农民、工人乃至于大学生都参加了起义队伍。至1957年底,游击队规模已扩大至近2000人。

1958年初,劳尔·卡斯特罗率领50名起义军成员通过敌占区,从马埃斯特腊山区转移到克里斯塔尔山区,随后,诸如“弗兰克·派斯第二东方战线”,“圣地亚哥-德古巴第三战线”以及人民社会党的多支游击部队也相继出现,起义军的大规模扩散,使得古巴多地的武装起义层出不穷。面对起义军,巴蒂斯塔集中约1.2万人派遣至古巴中、东部山区,试图围剿起义部队,驻关塔那摩基地的美国军队也提供飞机对起义军根据地进行轰炸。此时卡斯特罗身边的游击队不足300人,却能够充分利用山区险峻的地理条件,数次击退政府军进攻,即使在当年8月的拉斯梅赛德斯战役当中,身处围困的卡斯特罗依旧能在一周时间内转移部队进入山区修整。最终,政府军约1000余人阵亡,巴蒂斯塔的围剿作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反攻城市与独裁倒台

1958年8月,切·格瓦拉和卡米洛·西恩富戈斯少校各自率领一支纵队走出马埃斯特腊山区前往古巴西部作战,在拉斯维利亚斯省,起义军联合其他游击队解放了重要城镇福缅托。这月21日,在巴蒂斯塔政府的攻势失败后,卡斯特罗开始他们自己的进攻,并以多个战线朝东方省进攻,取得赢了一连串胜利。卡斯特罗主要在吉萨获得胜利,并成功占领数个城镇,使东方省的中部平原落入他的控制之中。

1958年12月29日,以切··格瓦拉为首的起义军开始攻打拉斯维利亚斯省省会圣克拉拉。守城的政府军近3500人,装备有自动武器和大量弹药,并得到20余辆坦克、1列装甲列车和航空兵的支援。进攻该城的起义军约340人左右。    

虽然起义军人数占绝对劣势,但由于在之前的作战中,起义军已取得广大古巴民众的信任,这使得圣克拉拉的十余万居民在战斗中不断支援起义军作战。起义军在居民的支援下,在攻打圣克拉拉的第1天就获得重大战果,缴获了满载武器弹药的政府军装甲列车。1958年12月30日,在亚瓜哈伊战役中,西恩富戈斯赢得关键胜利。圣克拉拉即将被攻破,而就在同一时间,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指挥的起义军也将占领东部省会圣地亚哥。古巴重要城市即将陷落的消息彻底击溃了巴蒂斯塔的心理防线。

1959年1月1日,“列昂西奥·维达尔”兵营最后一批守军缴械投降,而在同一天早晨,巴蒂斯塔本人立刻逃离古巴。古巴革命历时三年,最后在卡斯特罗、格瓦拉等人的斗争下获得全国性的巨大胜利。    

战后评价

古巴革命战争,是古巴人民反对亲美独裁政权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这场战争得到了古巴大多数民众的广泛支持,成为了古巴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一部分。革命战争经历了城市起义,失败后转入农村进行长期游击战争,再发展到进攻城市夺取政权。古巴的武装起义对于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深刻意义。

以菲德尔·卡斯特罗为首的革命组织七二六运动在1959年1月1日取得胜利。之后所建的古巴革命政府从外交中立逐渐走向激进,最终建立了西半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极大激发了拉丁美洲的左翼革命浪潮。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也成为了自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之后最著名的偶像级革命战友。    

长时期以来,古巴革命党派的斗争主要局限在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上。1953年以后,菲德尔·卡斯特罗看到了巴蒂斯塔独裁统治在政治、经济、内政和外交方面所造成的广大人民同美国垄断集团及其代理人之间的深刻矛盾,在革命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毅然进行武装斗争,这是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其次,古巴革命战争实践证明,在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从这里出发向城市进攻,这是一条成功的路线。由于巴蒂斯塔政府多年以来的压迫,致使古巴的土地长时间被大地主与资本家所控制,农民生活,特别是山区农民生活十分艰苦,此时起义军进入农村,既能够清除长时间压榨山区民众的武装工头,又能够获得修整的时间与空间,还能收获足够的物资与人员,可谓是十分正确的选择。    

最后,进行革命战争必须建立一支坚强的革命军队,领导全国斗争时必须要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古巴革命战争期间,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7·26运动”组织,同人民社会党、“3·13革命指导委员会”、古巴革命党、古巴人民党、民族党、“古巴工人运动”等反巴蒂斯塔独裁统治的党派组织结成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古巴人民还开展各种形式的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直接配合了武装斗争,使得革命在最后席卷全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胜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