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木言禾四毛 2023-12-14 发布于北京

前言

众所周知主席在文学上的修养,无论是主席的老师还是学术大家对于主席的文采都是赞不绝口。在1917年的时候主席外出游学就遇到了一位安化名流。

看到主席之后此人就说要出一对联考一考主席,当主席对完之后此人连声叫好。一起回顾一下当年的事情吧!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一、此联极好

年少的毛主席不仅在学校中认真的学习,他还效仿古人外出游学。游学是早就有的一种学习方法。简单来说游学就是深入社会进行学习。毕竟课本上能学到的知识有限,而社会就是最好的老师。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尤其是之后主席在报纸上看到有人游学从中原走到了西藏,主席对此很是向往。但是对于主席当时的条件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知道。

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主席对于游学的向往,之后主席与好友萧子升就研究出来一种适合于他们俩的方法那就是——穷游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可以是一种不能想象的,但是对于当年的主席与萧子升两人来说却是有十足的意义。不仅可以达到游学的意义,还可以在路上解决未知的困难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1917年的那个假期主席与萧子升两人谁也没有回家而是从长沙开始了两人的游学之路。这一路上两人可以说是身无分文,但是两人都是有大学问的人。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有知识在什么时候都不愁吃不上饭,这不两人就想到了用自己的学识来解决两人的没有钱的困境。

这一路上两人就一路找有学识的读书人请求他们收留两人。他们总会惺惺相惜,当看到两人这么有才学,一些人不仅会收留两人还会给两人继续上路的钱财。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这一路两人走过了许多的地方,走到安化附近的时候。两人得知在安化有一位很有文采的名流。此人名叫夏默庵,是清朝的一位贡生。

清朝的科举考试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对于他的学识就不用多言。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主席与萧子升两人对视一眼,他们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跃跃欲试。之后两人向安化的百姓询问到了夏默庵的住所。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当天两人就前往了,但是让两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拜访连面都没有见到。

众所周知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傲骨,更别说此时的夏默庵已经年过六旬,看着主席与萧子升两个小娃娃不愿意见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但是主席并没有放弃,之后依旧在夏家门口请求见一面夏默庵。常言道“事不过三”在第三次主席与萧子升前来的时候,夏默庵终于不厌其烦松口了。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主席与萧子升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个时候的主席年纪还小,喜怒哀乐就表现在外。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这边夏默庵看到主席两人见到他十分的开心,也不忍太过于苛刻。就说道:“这样吧,我出一个上联,你来说下联。对出来之后再说!”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这是夏默庵出的上联,不愧是经历过清王朝科举考试之人,这个对联是一个十分难的了。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其实夏默庵也是故意的他就想出一个难一点的想要主席两人知难而退,但是主席说明时候都不是会轻易认输的人。在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主席顺利的对出了下联。

“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当听完主席对的下联之后夏默庵的眼睛都瞪大了,之后连声说道:“好!好!好!极好!”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这时的夏默庵也为自己之前的看不起羞愧不已,连忙请主席与萧子升两人入座。随后又吩咐将主席两人当座上宾招待。看着饭桌上的大鱼大肉主席两人相视一笑。

在主席两人拜别的时候,夏默庵不仅将两人送出城外,并且还给了两人八块大洋当作路费。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二、博学多才

对于主席的文采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大家不知道的可能是周总理的文学成就也是很高的。当时的周总理也是南开大学一位赫赫有名的学子。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当年周总理的那一篇《论名誉》让当时在校的一众老师们都赞叹不已,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样的一篇文章竟然是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

在那之后对于周总理大家都是侧目相看,要是说周总理只会写文章不会写诗那就太不懂了。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周总理的诗也是一绝,在1916年的一首为了表达对于好友的惜别之情的诗让人叹为观止。所以在周总理与主席遇到之后难免会产生文学上的较量。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与毛主席终于有时间去外面看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际,两人来到长沙,当时两人结束会议之后就说着去长沙的橘子洲看看。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毕竟两人也好多年没有这样的散散心了,当看到橘子洲的美景之后主席诗兴大发说道:“恩来,给你出一副对联,看看你能否对出来!”

周总理大笑一声说道:“好!”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主席沉思片刻说道。主席的上联是结合当下的情景给出的,一时间周总理还真的难以给出合适的下联。

周总理思考片刻之后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对不出!”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但是在之后两人转战天心阁的时候,周总理忽然来了灵感。

“主席刚刚您说的上联我想到下联了!”周总理笑着说道。

“哦?”主席疑惑的看向他。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好!不愧是恩来!”主席对于周总理的下联赞不绝口。

三、文学造诣

对于毛主席的文学造诣,相信只有了解主席而又了解诗词的人才有发言权。要是这两个条件都符合就不得不说一个人。他就是主席的好友——柳亚子

虽然此人是国民党阵营的,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他与主席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影响柳亚子在我党的重要位置。我党对于所有的爱国人士都是一视同仁的。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要是说让柳亚子给出:毛主席不输任何的大家。这一句话就是因为当年主席的《沁园春·雪》,这一著作就是毛主席送给好友柳亚子的。

看到这首词的时候柳亚子简直是赞不绝口,将这首词拿出来反复的观看。之后就有了前面所提到的那一句评论。当然这是柳亚子一个人的评价,并且两人是好友可能是有一些的不公正。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当时一些文学大家对于毛主席的诗词评价都是如此。

大家都纷纷表示:“毛主席的文学素养不输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当年茅盾来到延安的时候与主席有过交谈,在只说了两句话之后,茅盾就打破了之前对于主席的刻板印象。

他没有想到一个指挥战斗的老战友,文学素养竟然也这么高。之后两人更是整晚都在畅聊,当茅盾走的时候还恋恋不舍。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结语

人们常说毛主席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之所以会给予主席“伟人”的称呼就是因为主席有着不同于常人之处。主席不仅将中国带领到了光明之下,对于文学方面也是如此。

1917年,安化名流出上联考毛主席,看了毛主席对的下联,汗流浃背

在主席的思想之下中国的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无论什么时候主席都是后人所敬仰与崇拜的对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