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水小学齐 帅 || 一种使命和责任地坚守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一床书759 2023-12-15 发布于陕西

要怎样评价《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我不敢太过妄言,只能说在我心里它的确称得上“东方的《百年孤独》”。合上书,心里不断地想起那圣洁美丽的驯鹿和那浩浩汤汤的额尔古纳河。

本书主人公是一位90岁的鄂温克族老妇人,她回忆了自己族人近百年的生活史,语言清丽不俗,质朴淡雅,却又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使命与责任地坚守和触手可及的悲凉与无奈。

文中的鄂温克人虔诚地信奉着萨满,事实也的确如此,每一届萨满都是天选之人,他们具备常人没有的能力,被族人尊敬和仰望,同时他们也肩负着守护族人的使命和责任。

书中令我最为动容的萨满是妮浩,同时她也是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每次妮浩要救人,她都会失去一个孩子,可以说是用一条命换一条命的事。可是善良的妮浩却做不到见死不救。当主人公告诉她:“请你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的孩子来看待。”可她却说:“那我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是啊!身为萨满,守护族人的生命安全就是她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她做不到面对奄奄一息的生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作为一名母亲,面对取舍她又何尝不会心痛如刀绞呢?妮浩是一个矛盾、慈悲,又悲苦的母亲,她的内心一直被两种力量残忍地撕扯着,救人还是救己;做合格的母亲,还是做称职的萨满。每一次的抉择,对她来说都是一次撕心裂肺得疼痛。可是心中的善良和博爱,以及肩上的使命和责任,驱使着她选择了众生,独自咽下了痛苦。相信天下所有的母亲,在读妮浩的故事时,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的一生都在坚守一种使命和责任。她以孤勇者的姿态,用悲天悯人的胸怀拥抱世人。她拯救了他人的生命与劫难,却一次又一次的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饱尝失子之痛。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自我牺牲精神,可敬可佩,令人折服!

无独有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也这样写到: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临终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何尝不是一种责任与使命地坚守呢?

我常常在想:普通人的责任与使命究竟是什么?看完此书,我心里似乎有了答案——生命或长或短,总有个尽头,但坚守责任与使命能延展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密度,打磨生命的光度,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厚重,变得更加坚实。我们在普通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或许微不足道,或许不值一提,或许无足轻重,但我们也要尽心尽力,把小事做好,把责任尽到,不为名垂青史,只为无愧于心,良心安宁。

我也知道坚守责任与使命,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取舍,甚至是牺牲。但既然选择了某种身份,某个岗位,某种称谓,我们就要全力以赴地践行自己的责任,拼尽全力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方不负来着世间走一遭。


作者简介:齐帅,洛南人,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现任教于白水小学。理想:发现平淡的小事,写出温暖的文字,让生活充满阳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