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会】《历史的温度》读书分享

 where5 2023-12-15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各位老师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书是张玮的《历史的温度》。

  在邸华老师的推荐下,我用假期的时间读了张玮写的《历史的温度》。总体的感触是颠覆、震撼。这本书大家可能已有所耳闻,书里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物、轶事、战争。每篇文章都不很长,短则10页左右,长的也不过20页,字符也大,看起来很轻松。当时是拿起来随手翻阅了一下,结果这一翻就是接近一个小时,瞬间就被书里面的故事吸引了。原来历史还可以是这样描写的,书里面的人,他们有血有肉,他们是一个复杂且真实的整体,在历史书上简单到一笔带过的名字,原来他们的背后还隐藏了这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弥补自己历史知识的盲区和填补一些一知半解的细节。也可能是咱们是历史教师吧,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下面我就分三个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介绍作者和书籍

作者:张玮,网名:馒头大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新闻系新闻学硕士。现任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运营、技术中心总监。曾做过11年体育记者,采访过三届奥运会,两届世界杯和百余项世界顶级赛事。后担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总经理等。业余时间打理微信公众号“馒头说”,以“历史上的今天”为特色,每天推送一个历史小故事。2017年8月起开始出版《历史的温度》系列书籍。先后获得亚马逊中国'2017年度新锐作家'、2020年度'当当影响力人文社科作家'等不同奖项,作品也获得2019年广东省中小学生'最喜欢阅读的十大图书'等奖项。

张玮作为微信公众号“馒头说”的创始人,有16年主流媒体从业经验,他笔下的历史人物或冷或暖,有血性,有温情,让人忍不住想探究那一段段历史背后的故事。每个历史人物或者事件,背后都有不为人熟知的故事。张玮写这套书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故事告诉读者。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历史被还原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这其中,有热血的战场,有残酷的暗杀,有真实的背叛,看过之后被内容深深吸引,深感历史之厚重与温情。

关于书籍: 这本书中的主要素材都源自作者张玮在“馒头说”公众号上连续更新的历史故事类文章,集结编辑成为《历史的温度》系列书籍,总共有七本。作者的文笔朴实,写的故事通俗易懂,是一本易读易懂的历史书,比起那些枯燥的历史书籍,这就成为本书的特点,让大众都爱上历史,了解历史,同时也是了解过往的人和事,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事,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扩展眼界。

二、《历史的温度》内容概要

由于时间关系,就先把这七本书的大概情况跟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第一本于2017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副标题是:《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收录了40篇文章,分三个篇章,其中人物篇——是非留待后人说(这里共记述的是18位历史人物)。 逸闻篇—— 往事并不如烟(12件逸闻事件),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共记述了九个表现出一群用热血守护每一寸山河的感人事件背后的故事。一会我详细说明。)

第二本于2018年2月出版:《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在这本书里,作者收录了36篇文章,分人物——不应让历史睡去,逸闻——历史是漫长的征途、信念——道阻且长,而终点可期、五环——体育能否超越政治四个部分进行描述 。每一部分的题目都很精典、很吸引人。对于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甚至一张图,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优缺点。作者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结合当时客观的环境,设身处地去看待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带入立场,或者用“上帝视角”来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作者说:“如果看完《历史的温度》后,读者能有这样的一点点启发,那就是最令人欣慰的事了。我绝不敢说为读者打开一道门,或者是一扇窗,我觉得,如果能稍微给大家拨动一下历史的窗帘,透出一道光,那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了。”

12月出版第三本,“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这是《历史的温度3》的副标题。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大变局时代,中篇:以国家之名 ,下篇:人性的抉择。还有一个附录:读者评论。
  在这本书里,坚守气节、自诩为“海上苏武”的叶名琛,为何最终还是背了“千古骂名”?严复的人生,因何最终拐了个弯?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他又有着怎样的另一面?书里呈现出的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他们的故事又折射了什么样的时代?在作者的描述中,史书上的每一个名字、每一件事,都能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鲜活的画面,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历史,或者被历史改变着。

作者在“馒头说”中提到,“恐怕如今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比先辈们更能切身感受到这种世界变化的速度,以及随之而来的焦虑感。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处在哪个时代,我们还是要有、要保留住自己心中的那份念想。那不必一定要是一个“平天下”的大志或一句“人上人”的誓言,完全可以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理想,一种源自内心的信念,一份愿意付出的坚守。

2019年10月出版第四本副标题是:《那些执念和信念、理想与梦想》。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收录的故事分为了五个“念”: 信念,执念,妄念,文念和情念。

在本书中介绍的一个个故事,以及故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你会发现,人生的转折,有时真的只在一念之间,不管这些“念”,是信念还是妄念,是文念还是情念。

历史上从英雄到凡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信念,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如果把时间轴拉到足够长,大多数人的信念和梦想都随时间湮灭了。留在史书上的那些人,有的是因为历尽艰辛,坚持的信念最终成真,而有些人所谓的“信念”本身就是个妄念,最终不光是撞了南墙,甚至还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每个历史人物或者事件,背后都曾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故事告诉你。在作者的描述中,历史被还原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之中,有热血,有残酷,有真实,当然,也有温度。 而我们作为看客,会发现,历史或许从未远去。

2020年11月出版第五本副标题是:《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分为筹码的较量、炮火的怒吼、个人的抉择和自然的抗争四个部分。这里面涉及了从个人、到集团、到国家,从筹码博弈、到生死搏杀,面对抉择,如何决断?是否真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历史的温度》系列第5本,有颜、有料、有趣。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美墨战争、石油大战……不管是二战史上那些看似各方团结一致的会议,还是放在明面上的争端,其幕后是否还有我们不了解的故事?邓稼先、陈嘉庚、奥本海默……那些不曾屈服于时代和环境的人,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是否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在书中通过一个个人与一件件事,你会发现,博弈和抗争,可以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利益的博弈,还是人性的抗争。 在谈判桌上,是筹码的较量;在谈判桌外,很可能就是炮火的怒吼。国家与国家之间有较量,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有博弈。即便是归结到某一个具体的人,包括你、我、他,也有“天人交战”:和自己的私欲,和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理想。

作者还联系到2020年疫情以来,我们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星球上,所谓的“较量”和“博弈”,并不是只在于人类彼此之间,还有与大自然,与变异的生物群种等等……

作者在“馒头说”中的话让我很受益:我们正身处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有时难免迷茫、彷徨乃至焦虑,或者,在喧嚣之中,感觉无法静心。而在这样的时候,多读一些历史,恐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够多读懂一些过去的故事,现在就可能会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然后会有种更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未来。

《站在十字路口》是2022年1月出版第六本的副标题,正在发生的事,很快会成为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的事,往往会出现在未来。全书收录了35个故事,分站在十字路口、潜入水面之下、面对真实世界、处在剧变前夜、置身血肉战场、同在五环之下五个小部分。有关于个人的,有关于群体的,有关于民族的,也有关于国家的。面对真实世界,你怎么选择你所能相信的?是否还有潜在水面之下没显露的事实?如果你透过一些表象触及内核,你会发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依然与个人的选择有关,与人性有关,性格决定命运,人性决定选择。

历史没有如果,不能假设,当他们站在十字路口,做出抉择时,影响的可能就是他们之后的整个人生,甚至历史。我们每个人的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也不尽相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233月出版第七本副标题是:《那些退隐、告别和离席》,在这本书中分:告别舞台、大厦将倾、时代之变、逝水年华、浩劫之下、身后之名六个部分,收录了35个故事。在这六个部分里,我们会跟着作者穿越历史: 看到有人告别职业的舞台,也有人告别人生的舞台;看到一个集团乃至一个朝代倾塌前的细微征兆,也看到一个时代巨变之际给各种人带来的改变,观察到灾难之下各种人性的凸显,也感受到时光流逝中那些珍贵的回忆。作者在签售会上说过“一切都会过去”来提醒自己,当你失意时,你可以用这六个字提醒自己,而当你得意时,亦然。但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正如这本书收录的35个故事,固然结局都是告别或终结,但如果把时间轴拉长来看,幕落幕起,每一场结束又何尝不是在孕育一场新的开始?所以在第五部分“逝水年华”的篇首语里,作者写道:“不要害怕时光终会流逝,记住它,怀念它,拥抱它”。

作者以温暖笔触与读者共同回顾历史上的告别与落幕。既关注过往也追忆青春,既送别黯淡也迎希望,共同找回枯燥历史背后的丰富细节,感受时代的变迁与浪潮。

今天我想把第一本读完后的感觉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这本书的封皮内有一个内容简介,是这样描述的:历史是,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初读这段话,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就很想看看到底怎么就能看见了别人,看见了自己。读了一本以后,确实感到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另外的一个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在“馒头说”的每一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翻开这本书《历史的温度1》副标题是:——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本书共有这样几部分:

推荐序——是由作者张玮的老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严锋撰写的,他对张玮在新媒体的发展中,能赢得众多读者的尊敬和认同,”馒头说“虽不算超级大号,但粉丝的质量和认同度之高,说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张玮的真诚、敬业与客观。就是说他很职业,比如说他写的《我认识一个男人,叫刘翔》,还有中国游泳队的故事,他能正视问题,不回避遮掩、不渲染夸大,不诿过于人,而是冷静地直面一段历史,真实完整的叙述前因后果,把一位负责任的职业媒体人的素质展现的淋漓尽致。也唯其真实、所以理解,所以温情。这是一位老师对自己曾经学生的评价,可以说是非常认可的。

自序——主要是作者把自己编写这本书的由来及初衷进行了解释,对于通过读者投票选定的书名进行了说明,再次报告说:这是一本收录了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感想的随笔集,尽管尽量力求客观,尽量考证,但多少也带有个人的情感烙印,还望大家对其中的谬误多宽容多谅解。这第一本书共收录了136篇文章,68万字,分“人物篇、逸闻篇和战争篇”三个部分。

人物篇——是非留待后人说

这里讲述了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爱迪生、女演员拉玛、“东京玫瑰”、阮玲玉、刘翔、民国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蔡锷、杨靖宇、张自忠、等等……18位历史上人物,这些人物要么是我们在课本上读到过、电视媒体报道过的、文艺作品中有点印象,要么就是不为人知的一些人或事的背后,比如居里夫人,在丈夫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死亡之后,迫于生活,与一位研究者郎之万同居了,但她遭到无数人的攻击和谩骂。而爱因斯坦对他的妻子,一位数学家,态度极其冷酷,他的私生活也很不堪,他还受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持久而深度的怀疑和调查,无缘参与他提出的“曼哈顿工程”。

女演员拉玛、“东京玫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人性的活生生真实的人 。如何来评判?是非留待后人说。

第二部分逸闻篇——往事并不如烟

在这部分里张玮讲述了12件事,每一篇题目都很吸引人,比如,《张衡地动仪,到底是否存在》、《史上最黑暗的一届奥运会》、《“二战”期间还有这样一批日本人》……等等,让你不由得就想捧起书,了解一下哪段我们不很清楚的历史事件背后的哪些事,往事并不如烟。

第三部分战争篇——一寸山河一寸血

在这部分里记录了:一场“耻辱海战”的背后、“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四张面孔、“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背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听起来很振奋人心,可是,又有谁知道,在随后日军的反扑中,这些29军的将士大多都牺牲了,而在1933年早都过了冷兵器的时代,中国将士居然还在使用大刀,可见我们的装备是多么的落后!这群四川人,不该被遗忘、、抗日战争,我们到底有没有空军、一座被死守的仓库、在保卫四行仓库的战斗结束以后,谢晋元和他的士兵的结局其实很惨---进入租界就被缴了械,他本人被日本人收买的士兵杀害,很多人贫病交加。

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还有一篇就是日本投降前后的四个片段,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表现出的是世界上有很多人认为是苏联的武装,是美国的原子弹才使日本投降,唯独不承认中国的努力。哪不仅仅是努力,是浴血奋战,军人们报着必死的决心在战斗,这才是胜利的原因!勿忘国耻、还要勿忘前人!

三、我的感悟

一、本书图文并茂,文字流畅,情节紧凑,思想深刻,信息量大,以生动逼真引人入胜的细节取胜,能看出作者为写每篇文章都做了大量的资料准备,始终秉持了' 读懂过去,活好当下,坦面未来 '的写作理念,生动讲述历史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读了张玮的这本书,你会发现,人物从书里走出来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那些历史上的“坏人”有了优点,好人也有了缺点和不堪。每篇的结尾,都有一个“馒头说”,表明作者的态度,或者补充一些在正文里不合适的内容,或者添加一些后续的发展或影响。它能把历史拉近一点,以便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同时把现实拉远一点,就能防止把自己困死在当前的一件小事上,从而变得豁达。

二、在作者笔下,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写法,从新奇的角度阐述不一样的历史观点,帮我们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努力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以独特的历史视角,脱离常规历史的宏大叙事,更多地是紧抓影响历史进程的具体事件、细节、瞬间,他用客观、冷静地叙述为我们讲述历史。作者的真正意图并非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竭尽全力地传递的是一种思想,独立正视历史,审视自己,直面现实的思考能力。

《历史的温度》这本书,因为它记录的不仅仅是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它更记录了人们在教科书里看不到的历史。而正是作者所揭示的不为人知的历史片段,才最打动人心,对历史的认识更加丰满,也很受启发,激发着我们去求真、求实,汲取正能量的愿望。所以推荐咱们的老师,有空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客观的看待历史,让历史课上的更加吸引学生,历史讲得更加丰满、生动、精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