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德亲笔题报头,红军最早的报纸,为何在86年后消失了?

 风声之家 2023-12-15 发布于江苏

原创 老兵最爱国 冷历史2023-12-14 23:20 发表于海南


冷历史历史大势,浩浩汤汤;人情冷暖,沧沧凉凉。冷历史为您挖掘或搞笑、或黑暗、或颠覆三观的历史事件,从另一个角度客观看待历史。
在南国的珠江边,有一幢苏式红楼,庄严肃穆,透露着厚重的历史感,更有着无法被岁月湮没的灵魂和传说。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是这座红楼曾经孕育的《战士报》—红军的第一份报纸,它以铁与火的笔触记录下无数动人心魄的英雄壮举,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风风雨雨。
回首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1930年,《战士报》横空出世,成为红军用来激励士气、传递军事指令、布道革命理念的喉舌。它陪伴着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旅程,走过雪山草地,跨过湍急的河流。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一张张油印的小报,就是通向胜利的号角。它讲述了红军勇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报道了张辉瓒师长落入我军的消息,震撼着每一个战士的内心,是振奋人心、激昂斗志的象征。
随着岁月的推移,《战士报》见证了红一军团的成长、八路军的辉煌、解放军的强盛,从苦难的历史长河走到祖国大地的四面八方。它记载了从广州军区到全中国解放军的荣誉与梦想,成为共和国军队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几代报人,提笔如挥刀,在思想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不畏艰险,铸就了一段传奇。
多少次,红色的墨水涂满了指尖,值班室里的电话响起就是一次次紧急的采访任务,持枪哨兵的坚定目光,则守护着这份军魂的薪火相传。朱德元帅、林彪元帅题写的报名,聂荣臻元帅、罗荣桓元帅的亲笔文章,还有刘华清上将、张万年上将的警醒字句,这一切如同精神的明灯,时刻照亮着《战士报》前进的方向。
历史总在变迁,时间总在流转。2016年1月16日,随着军改的洪流,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战士报》含泪告别,停刊了。仿佛是军报解放系的一声长笛,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吹响,那些如星光闪烁的军区报纸陪着它一起,化作一段段倾国倾城的回忆,悄悄退出了历史舞台。

再往后的日子里,战士报社的办公楼,那高悬的“战士报”三个大字在某个黎明默然摘下,红楼依在,朱墙不语。2021年12月30日,战士报社的最后一位编辑、记者杨建华离开,正式告别了这座承载了无数记忆的红楼。红楼内再无笔墨声响,外墙上空无一字,只有散落一地的落叶,似乎在诉说着那个不再回来的红色年代。
故事结束了,但是《战士报》的精神依然存在。那份对军队、对祖国、对人民深刻的忠诚与爱,穿越时空,分发在每一个曾经为之奋斗的人的心中。历史虽已翻篇,但《战士报》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风云激荡的往昔,更是一种永不疲倦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我们继续传承那些曾让无数英雄豪杰为之热血沸腾的信仰,让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壮阔征途中,续写新的华章。

老兵最爱国

志同心和,涨知识聚能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