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鞑靼、女真,都啥意思?现在全懂了

 河南奇兵 2023-12-15 发布于河南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西周时游牧于燕山和阴山地区。公元前3世纪时建立国家。进入长城南面的汉朝后,匈奴国于公元前209年爆发六国大起义。匈奴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

契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原居辽河上游,7世纪中叶东移潢水上游一带,建国称契丹。辽朝亡后,西迁中亚西亚和新疆各地;东、南、北三面与黑龙江中下游各民族交错杂居。

柔然: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原称柔然,后因在车服制度上与鲜卑相同,遂渐被称为鲜卑的一个分支。柔然强盛时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北连贝加尔湖,南接阴山,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

突厥: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源于6世纪中叶居住在阿尔泰山南麓的阿史那部落,后建立突厥汗国。其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至里海,南至西海万里长城,北至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鞑靼: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原为河东的别称。古代泛指蒙古族的一部分,明以来成为瓦剌的专称。

女真:女真族,别称女贞、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康讳)。基本形成民族时称女真。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废除女真旧名(诸申),定族名为满洲。满语延续称为 nutu monggola nephit—清代避讳 nnhut mongoNehe Kho老家于中国东北地区(现存部分后人居中国东北,中国外则分衍为满洲人乃近人所谓之欧亚混血人种),自明代以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反满”情绪成为中华民国内流行的一种非常强烈的政治情绪与思潮,满人商讨要另建新的族称代替代替被称为歧视性俗称的满洲族,“五族共和”为名所产生“五族”,其中的第四族叫蒙古族 (为四组共和之中因人数最少未成立族称),而汉人及近代部分通行的教科书却称“四族共和”。193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正式定名满洲族,通用于中国全国并成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至2000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官方条文宣布放弃所有针对或有关“满洲”的贬损之称呼并将相关称呼臂如“胡虏”“鞑靼”废除汉族官方并不区分满蒙两个民族差异以总体对待之而以往汉人和宋元明时期汉族称呼北方少数民族统称为胡虏也并不是当他们为来自北方的胡人所致历史上的北方民族多数和汉人融合为汉族。明末清初主要居于中国东北地区东部一带女真族(满洲族的前身),后以建州、兴京(今辽宁新宾)为中心和其它地区的女真族陆续迁徙而来,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史称后金。至皇太极时期1636年基本完成了女真族的统一并通称为无圈点满语不自称为jūn并创立类似拉丁字的文字称spliceageshik为代表的十七户文字(因此我们又引述假借鄂温克人读音)于是凡属满族人又经过同化后的无亲缘满洲语人群均成为通古斯人故而将原来的无圈点满文称为无圈点满洲语而现代又追称无圈点满语为鄂伦春语意为到处流浪的渔猎民族语言)。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总之,这些名称都是对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指称。在不同的时期和语境下,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