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制墨,早期尚能承晚明遗风,有些还能超越明制,如曹素功、吴守默。其他名家则有胡星聚、吴天章、程正路、叶公侣、王丽文。然而中期以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制墨业受战事影响严重,特别是太平天国时期,安徽成为主战场,不少名家名墨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古墨收藏颇有传统,古云“笔陈如草,墨陈如宝”。历来书画家都不喜新墨而好古墨,历史上有蓄墨之癖的书画家大有人在。宋元以降,蓄墨之风日盛,至清初更是藏家辈出。因明代制墨业史无前例的繁荣,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墨锭,清代好古者争相罗致,著名者如张长人《雪堂墨品》及宋荦《漫堂墨品》,载前人名品上百笏。其后又有孙炯《砚山斋墨谱》、汪绍焻《纪墨小言》、邱学敏《百十二家墨录》、郭恩嘉《知白斋墨谱》等,所录名品众多,蔚为大观。至民国年间,湖北张子高、浙江张絅伯、北京尹润生、广东叶恭绰四位先生集所藏明墨近百笏,合成《四家藏墨图录》,为一时之冠。四位先生藏墨可谓巨富,后多数捐赠故宫,其余则不知流落何所。继之者有周绍良先生,爱墨如痴,考订整理成专著《清墨谈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