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厂自动化的下一步!

 奔跑的电力人 2023-12-16 发布于山东

今天有芬兰公司的同行来交流,告诉我他们家生物质电厂,一个运行值就两个人,全厂十多个人。很早之前就听说国外电厂自动化程度很高,用人很少。国外的自动化系统我也接触过很多,可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他们是如何做到极致减员的。

我们国内的单台机组电厂,运行一个值一般至少6人,加上检修、后勤以及外委人员,一个电厂接近百人。也就说我们的用工量是国外电厂的十倍,相应的管理成本等等费用应该也是较高的。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晚上查了一些资料,大体总结了几个方面。首先是我们的电厂在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数DCS系统只是实现了远程监控、重要设备联锁自动以及主要保护功能。而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联锁和自动,我们通常都是人为进行操作。

比如锅炉燃烧系统,作为电厂主要的操作系统,我们的生物质发电厂大多数是人为操作风机、风门,而很少考虑通过自动和联锁的方式去实现。单纯通过DCS系统实现自动调节是没问题的,但是自动调节需要更加可靠的执行机构和监视仪表,在硬件配置方面我们很难做到。

其次国外电厂锅炉在设计好燃料品种之后,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很少改变燃料结构,这应该是机组能稳定燃烧的主要原因。就像我们的燃煤电厂,同样可以稳定实现CCS控制。

第三是我们的一些制度和传统束缚了电厂的创新发展,现在的人员岗位配置还是沿用了几十年前的标准,而随着电厂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其实这个标准早就应该改改了。但改变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新的问题,《系统之美》中也说过类似的话,“人们通常出于好意来修复系统出现的问题,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极少有人愿意承担改变带来的代价,我们的社会环境缺少容错态度。

对于一个电厂而言,有相当一批人是从事和生产经营无关的工作,这本就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却习以为常。当然我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国外电厂的工程师往往比较全面,而且从业时间往往较长,所以一个人可以应付很多专业的工作。

国内很多同行在从事一线一段时间后会想办法从集控楼转向办公楼,一线往往会有很多新人。说白了我们的社会环境对于技术型人才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无法做到热爱,无法获得成就感,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很难想象他能坚持多久。

我们的电厂想要在少人值守上取得进步,首先要创造一种宽容的社会环境,让大家愿意去创新、去改变,并且能够减轻创新过程中失败的压力。其次我们要不断升级我们的产品质量,尤其是硬件品质,再通过价格压榨的方法去做产品。当然我们也要考虑提升燃料品质,但也要符合一座电厂经营需要。

德内拉·梅多斯在《系统之美》中引用过著名经济和哲学大师肯尼斯·博尔丁的一句话,“失去了对未来的积极期望,也将失去对处理现在问题的能力。”我们是时候去考虑改变现有的一些电厂工作模式,在管理和技术上做一些创新了。不要总怕会失败,毕竟人的一生从来都是信念问题,坚定信念,成功也会一发不可收拾!

2023年12月15日 深夜 于上海

本平台所发表内容,标原创内容为本人原创,转载请联系开白。转载和分享内容只以学习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