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下半场,3个小习惯,富养自己

 zhangshoug 2023-12-16 发布于浙江

你的人生质量,就在每一天的生活里。

南怀瑾先生说过:“每个人都在修行中生活,也在生活中修行。”

人这辈子,总是为了生活而活,在繁复的琐事中奔波。

走过半生风雨,历经人情冷暖,方才知晓,最终的归宿终究还是自己。

人生的下半场,不是生活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

懂得富养自己,培养好习惯,方能不负时光,不留遗憾,未来可期。

1

坚持运动,富养健康

《吕氏春秋》中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运动,是健康的保障,是一个人富养身体的最好方式。

有一老人,年过古稀,但却身体康健,无病无痛。

看起来极其年轻,只像是五十刚出头的人。

凡是见过老人的,皆上前询问:“老人家,您的长生秘诀是什么呢?”

老人笑而不语,只是指了指自己的双腿。

虽说老人自己住在乡下,但常常清晨六点起床,一人慢跑到山顶。

随后,又绕着山道跑上一圈,再接上一大桶山泉水回家做早餐。

临近傍晚时分,老人依旧会绕着山道慢跑两圈。

几十年如一日,就连爬上几层楼梯,都不带累的。

也曾有人问过老人:“为何如此热爱运动。”

老人说道:“年轻时,大病过一场,因此,唯有运动,才会让内心踏实些。”

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健康,一切都会归为零。

而坚持运动,就是最好的养生。

无论是原地踏步,还是攀岩登山,都是保养身体的良药。

一个人运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化为晚年幸福的养料。

若是只知一味的消耗健康而不做运动,只会被疾病缠身,直至被困于病床之上,痛苦不已。

拥有健康的身体,方能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坚持运动,富养健康,便是人生中最大的清醒。

2

以书为伴,富养灵魂

唐代杜甫的诗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个人脚下书本的厚度,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高,望多远。

古时,有一诗人,出生于农村,天资聪颖,酷爱读书。

但因自小体弱,说话时,总是口吃且吐字不清,为此,经常受人白眼和耻笑。

即便命运如此艰难不公,诗人却从未气馁。

白日里,在学堂中好学不倦,勤奋刻苦,夜晚时分,还会捧书夜读。

但常常因家境困窘,没钱买灯油。

于是,诗人便捉来不计其数的萤火虫,把其装在口袋里,挂在案头读书。

后来,他尝试着写诗,在短短几年里,竟写下了上千首,流传甚广,一举成名。

最终,诗人考取了功名,成为了朝廷命官,一生无虞,但直到晚年,依旧手不释卷。

宋代朱熹曾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这世界上,读书也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好走的路。

所学到的每一分知识,所读过的每一本书籍,都将成为一个人披荆斩棘的最大底气。

无论是身在高峰,还是身处低估,生活中所遇到的迷茫和困惑,都会在书中找到答案。

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拓宽生命厚度和宽度。

以书为伴,与书为友,方能富养灵魂,体验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3

看淡得失,富养心态

陆象在《新唐书》中写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人生在世,诸多烦恼都来源于得失间的心态。

古时,有一农民,家境贫寒,生活困苦。

在生火做饭时,不慎打碎了一个鸡蛋。

农民看着一地狼藉,却为此浮想联翩,陷入了心痛和自责之中。

他总是想着,一个鸡蛋,用心孵化后,就会变成一只小鸡。

若是所孵化出来的是母鸡,精心喂养,长大后,可以下许许多多的蛋,蛋又可以孵化出数不尽的鸡。

农民越往深处想,越心痛,不禁痛苦的大叫一声:“我竟然失去了一个庞大的养鸡场,硬生生的失去了一个成为富人的机会。”

最终,农民日思夜想,直到忧劳成疾,不治身亡。

人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聚散离合本就是常态,有舍就有得,有得也就有失。

真正的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能够看淡多少。

与其在万般执着中,反刍内耗,伤人伤己,不如拿得起,放得下,看淡得失,活得自在。

不因眼前的收获而自鸣得意,不为短时的失去而辗转难眠。

看淡得失,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便胜过万千良药,胜过世间的一切道理。

人的一生,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时间花在何处,结果的花就开在何处。

懂得花时间善待自己,养成好习惯,方能身心丰盈,笑对生活,在岁月的长途跋涉中,活出自己最美的模样。

就像有人说的:“你的人生质量,就在每一天的生活里。”

人生路远,愿你在往后余生中,富养自己,过好眼前的生活,成就闪闪发光的人生。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