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比他年长,却尊称他为“黄老”,去世后中央给出特殊悼词

 行云流水vmmxd6 2023-12-17 发布于辽宁

1986年,开国大将黄克诚因病重住进医院,但此时已经病患缠身的他,却拒绝配合治疗,甚至还坚持不吃任何药物。

儿女们问他为啥这么做,他只是淡淡的说,“我是一个油尽灯枯的人,就不要再浪费国家的钱为我治疗了”。

到了当年12月28日,黄克诚将军病逝于北京,享年84岁,而在为他举行追悼会时,一份“特别”的悼词让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感叹不已。

一、特殊的悼词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共有十位将军被授予大将军衔,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和许光达。

而这十位大将,各自擅长的领域也因人而异,其中有擅长政工的,如谭政,也有善于军事的,如粟裕。

因此,在他们过世之后,中央针对每个人都给出了不一样的悼词,而这些悼词,都是经过高度凝练而得来的,对大将们是一个极为精准的评价。

以粟裕来说,1984年在他病逝之后,中央给出的悼词中,就评价了这么一句,即“尤其善于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

这句话,不仅是对粟裕军事水平的最好评价,同时也是他军事天赋的最佳写照。

还有就是张云逸将军,在1974年他病逝之后,他的老战友邓小平同志亲致悼词,称他是“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

所以,对于十大将每一个人,悼词是对他们一生贡献的精准评价。

而黄克诚将军去世后,在追悼会上为他致悼词的则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他当着众人的面,说了一番十分“特别”的话:

“黄克诚同志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不盲从、不苟同,坚持真理,刚正不阿”

能在追悼会这种重要场合发言,显然不是杨尚昆个人对黄克诚的态度,同时也是中央对黄克诚的评价。

而这其中,“坚持真理,刚正不阿”八个字,可以说是黄克诚将军的最真实写照。

是的,黄克诚将军一生最大的特质就是秉公持正,只要是符合原则的事情,他都一定会坚持,哪怕是碰的头破血流也绝不会改变。

为此,他一生“九上九下”,但坚持真理的初心始终未曾动摇过。

也正是因为这种脾气和性格,黄克诚将军曾得罪过不少人,但他依旧敢说敢做,哪怕是面对压力也毫不妥协。

曾经在新中国成立不久,黄克诚就因为坚持原则,“得罪”了好几位将军。

1952年11月,黄克诚由湖南省委书记调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后勤部长,且不说他担任全军副总参谋长的工作,单来说说担任全军后勤部长时的一些事情。

众所周知,后勤部长这个职位,历来是不太好干的,不仅要统筹安排部队的物资,同时还要处理物资、军费的发放工作。

发多少,发放顺序等,都是极容易让人有意见的事情。

而担任全军的后勤部长压力自然更大,各个军区都有要物资、要军费的理由,但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正值困难时期,自然也就不可能全部满足要求。

所以,在上任之初,黄克诚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规定,同时也对各军区、部队的需求进行了一定的缩减。

这在当时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国家困难,而需要花钱的地方又太多,只能从牙缝里去抠去省,把一些暂时不必要的增项先砍掉。

但这么一来,各大军区、部队的领导人就有很大意见。

时任炮兵司令员的陈锡联,是一个脾气相当直的人,当年在解放战争时期便是如此,因军事意见不同从来都是直言不讳。

因此,在得知炮兵的预算被砍了一部分后,当即就对黄克诚提出不满,认为被砍的太多了。

还有海军司令萧劲光,他更是提出,“建设强大海军是毛主席定下的,所以海军的预算不能削减”。

由于个个都有理由个个也有意见,让黄克诚压力骤增,毕竟都是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军功的悍将,并且他们的初心也都是想让新中国更强大,所以还真不好处理。

但当时残酷的现实也是不能忽视的,新中国太穷了。

而问题自然是还要处理的,所以,黄克诚也必须拿出一个准确的意见和方案,这个时候,就看出来毛主席把黄克诚安排到后勤部长岗位上的高明意义了。

也只有他这样坚持原则的军中老将,方才能镇住下面的那些猛将们。

鉴于当时国家的情况,黄克诚在会议上就定出了三点,第一,是理解每一个人的需求和难处,第二,要正视到国家困难的现实,第三,则是要每一个人自行解决一些问题,不要总是向国家和人民伸手。

看到黄克诚最终定出来的基调,几个将军们也知道再争论下去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互相安慰,说“回去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别的地方抠出来一点”。

正是因为这件事,黄克诚得了个“抠门佬”的绰号,而毛主席听说后就说,“黄克诚这点很让人放心”。

多年之后,几位将军在回忆起当年争论的场景时,也都不无感慨的说,“当时后勤部长那个位置,也就黄老能顶的住”。

二、被毛主席尊称为“黄老”

黄克诚出生于1902年,而毛主席则出生于1893年,按年龄来说,黄克诚还要比毛主席小上九岁,但毛主席却亲切的称他为“黄老”。

而之所以能得到毛主席的尊重,是因为黄克诚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而这种威望,是靠着他的博大胸怀得来的。

他虽说原则性极强,但均是就事论事,从未单独针对个人,哪怕是曾被人污蔑,但并未因此忌恨,反而对污蔑之人施以援手。

比如当年差点让他蒙冤的吴中将,在晚年就得到过黄克诚将军的帮助。

早在1941年时,吴中将担任了新四军第三师的政治委员,而黄克诚则担任该师的师长兼政委,因此两人在那个时期有了很多的交集,在这期间,二人曾发生过一次矛盾。

当时,新四军在闲暇之余,往往会组织干部和战士进行体育运动,其中打篮球是大家伙最喜欢的,球场上你争我抢,不再论谁是领导谁是士兵,这种氛围让所有人都爱上了这个运动。

但黄克诚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打篮球太费鞋子。

有人会说,打球费鞋子很正常嘛,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当时我军在各个方面的物资都十分紧缺,鞋子也是如此,如果鞋子消耗较快,无疑会加剧部队的负担,要是开始打仗战士没有鞋子穿,那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所以,黄克诚就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大家以后打篮球时,必须光着脚打,这样就能减少鞋子的磨损。

按说这个规定倒也没啥问题,我军的战士们也没啥意见,但有一次,吴中将在下场打球时,可能是忘了这个规定,穿着布鞋就开打了。

而这一幕刚好被黄克诚看到,于是,他当着众人的面就对吴中将进行了批评,但这一批评,让吴中将就有点面子上挂不住。

毕竟当时他也算是高级干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仅仅是因为一双鞋被批评,心里自然就不会舒服。

而疙瘩便是由此结下,转眼到了1959年,当时因为彭老总和黄克诚被批,吴中将就上报了一份材料,说黄克诚在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期间,带着部队由苏北转战东北时,一部分军费下落不明。

言外之意,就是说黄克诚贪污了这笔军费。

由于数额较大,因此当时这份材料很快引起了重视,毕竟贪污这个罪名在当时是极其严重的,因此上级便展开了对此事的调查。

但查到最后,发现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完全是子虚乌有。

当年新四军第三师在转战东北时,确实是有一笔数额不小的军费,但黄克诚对这笔军费如何处置都有专人记录,其中一部分被用于救济烈士家属,剩余的则上交到了湖南的财政部分,而这些都有当时的负责人翁徐文清清楚楚的记录在案。

并且,翁徐文做事十分谨慎,虽时隔多年,但他依旧完好无损的保存着当年这笔钱的每一笔账目、单据。

由于证据清晰,因此黄克诚“贪污”这笔军费的嫌疑被洗脱,包括吴中将也不敢再说什么。

若是换做一般人,怕是在此事后必定对始作俑者忌恨,但黄克诚虽说心里难过,但却并未忌恨吴中将,反而在多年后还为他仗义执言。

当时已经是七十年代,吴中将因自身问题导致身陷囹圄,并且因为年迈疾病缠身,并且也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另外包括居住环境等都不太好。

为了改善状况,吴中将的家人就找到了黄克诚,希望老首长能帮一帮他。

此时的黄克诚已经再度复出,并负责纪委以及平反等工作,因此肯定是有条件帮助吴中将的,但很多人都认为,当年的那件事,必然会让黄克诚恼火,所以怎么可能再去帮吴中将呢?

但是,黄克诚却并未像人们想的那样去做,而是提出:他以前犯过错,已经得到惩罚。现在他身体不好,也应该得到治疗

此外他还特意批示,要安排好,使老人生活无忧。

就这样,在黄克诚的关照下,吴中将的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也获得了就医的机会,而在得知这一切后,吴中将潸然泪下,连连说自己当初不该那样。

正是这种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才让黄克诚将军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而毛主席知道他的性格,所以才会亲切的称他为“黄老”。

三、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1986年黄克诚将军病逝后,中央领导曾了解过他的子女工作情况,考虑着照顾一下黄老将军的子女,但在了解过后,让领导觉得十分惊讶。

黄老将军的四个孩子,没有一个参军和在军队工作的。

要知道,黄老将军的两子两女,个个都是顶尖的“学霸”式人物,其中在后来不乏有在高能研究所工作的,还有担任高级工程师的。

而他们四人却没有一个人在军中工作,这又是为何呢?当中央的领导问这几个孩子时,几个孩子都说,自己与父亲一样,都是天生的近视,所以父亲就不允许他们参军。

几个人说的也确实是事实,包括黄老将军自己,也是一个高度近视者,当年陈毅陈老总就因此评价过黄克诚,说他“眼睛虽然近视,但看事情却是千里眼”。

当然,如果仅仅是近视,依照黄老将军的地位,为孩子说几句话让他们参军,比如当一个技术兵种,完全是可以办到的,但他并没有这么去做。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黄老将军定下的严谨家风和一生如一的坚持原则。

早在刚有孩子时,黄老将军就给家人定下了两条家规,第一是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第二则是不准找工作人员帮自己办事。

并且,为了避免孩子因为父亲的职位而有别的心思,黄克诚早早的就交代妻子,不要对孩子说自己的具体职位,这就导致几个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知道父亲是军人,但具体干什么的,官职是什么根本就不清楚。

直到后来,孩子们在报纸上看到父亲的照片,才知道父亲居然是一个“高官”。

而在此之后,黄老将军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和家人,他们家曾住在北京南池子一带的一个四合院里,但这个房子年代久远,需要修缮的地方很多,每逢下雨就会出现“外面大雨屋里小雨”的景象,其中,黄老将军的卧室漏雨漏的最厉害,以至于不得不拿着水盆接水。

工作人员也曾多次劝他搬走,要么把房子修一修,但他总是拒绝,并表示国家困难,还有很多群众住房问题还没有解决,自己有地方住就不错了。

到了1980年,黄老将军的小儿子结婚,而他却要求婚事必须简办,最终仅仅是两家人吃了个便饭,至于大摆宴席和新房、家具什么的,根本都没有。

身边的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提出别的不要可以,用小车把新娘接进门总行吧,但就是这个小要求,还惹得黄老将军大怒,严厉要求不能摆谱,更不能用公家的车。

结语:

1986年12月初,黄老将军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但他不仅拒绝吃药和治疗,甚至在陷入昏迷后清醒过来时,马上就会把针头和呼吸机的管子拔掉,并告诉医生,不要再浪费国家的钱为自己这个油尽灯枯的人治疗了。

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这八个字是黄老将军一生最贴切的写照,而他也确实无愧于这八个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