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汶溪遗址揭开面纱,再现河姆渡文化历史图景

 东海之子 2023-12-17 发布于浙江

#文章首发挑战赛#

12月14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公布年度考古重要发现——镇海汶溪遗址。在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之际,汶溪遗址的“横空出世”,为河姆渡文化知识库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汶溪遗址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西方寺村西南侧、原汶溪小学和汶溪粮站旧址下,倚靠凤凰山坡麓分布,面积约7000平方米。

该遗址发现了史前时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唐宋时期的文化遗存。丰富的遗迹和精美的器物,全面展现了距今6600年以来定居在宁波北部海岸带先民的生产生活图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河姆渡文化早、晚期遗存的发现,这对深入认识该文化早期向濒海地带的扩散,以及完善晚期文化序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汶溪遗址揭开面纱,再现河姆渡文化历史图景

汶溪遗址2023年度Ⅱ期发掘区航拍照

2022年10月,为配合镇海九龙康养中心建设,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分别联合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镇海区民政局、九龙湖镇人民政府和九龙福利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对该遗址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掘分为两期进行,发掘面积共计4400平方米。2023年5月已完成Ⅰ期发掘,现Ⅱ期发掘工作正在开展。目前共发现古代遗迹单位200余处,包括房址、墓葬、水井、水池、灰坑、灰沟、灶址和烧土堆等,出土陶、瓷、石、铜、木质各类小件标本共计600余件。

汶溪遗址揭开面纱,再现河姆渡文化历史图景

汶溪遗址Ⅰ期考古发掘区全景

据汶溪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雷少介绍,汶溪遗址堆积深厚,地表以下文化层最深处达3.6米,发现的史前时期文化遗存可分为五个阶段,从早到晚分别为河姆渡文化早期(距今6600-6300年)、中期(距今6300-5800年)、晚期(距今5800-5100年),良渚文化晚期(距今4800-4400年),钱山漾文化早期(距今4400-4300年)。其间还发现多层淤泥质自然层,它们是史前时期海岸带附近常发生台风、风暴潮,从而引发海侵以及区域性海平面上升事件的见证。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掘工作中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存是非常难得和稀缺的。在整个宁波地区,50年来发现过80余处河姆渡文化遗址,只有10处左右有河姆渡早期文化堆积,其中大面积揭露早期村落的,这是第5处,可以说很难得。

汶溪遗址揭开面纱,再现河姆渡文化历史图景

汶溪遗址河姆渡文化早期地层堆积发掘场景

在河姆渡早期文化层里,考古人员发现了植物果核、动物骨骼,人类生活使用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玉器,如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为了解河姆渡文化早期在濒海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

汶溪遗址揭开面纱,再现河姆渡文化历史图景

汶溪遗址出土河姆渡文化早期完整龟甲

汶溪遗址还是一处极为少见的河姆渡文化早中晚期堆积“齐全”的遗址,尤其是晚期遗存的发现,极大地填补了河姆渡文化晚期发展历史的缺环。在发掘工作中还发现了河姆渡文化中、晚期干栏式建筑和晚期的瓮棺葬墓区,为认识该文化先民的丧葬习俗和精神信仰提供了宝贵的物质材料,也大大充实了河姆渡文化中、晚期序列之间的内涵,为河姆渡文化谱系和转型发展研究提供了依据。

汶溪遗址揭开面纱,再现河姆渡文化历史图景

汶溪遗址河姆渡文化晚期墓葬

汶溪遗址揭开面纱,再现河姆渡文化历史图景

汶溪遗址河姆渡文化中期干栏式建筑基址

与此同时,汶溪遗址中发现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迹,也为深入研究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唐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新材料。

在发掘过程中,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还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植物考古团队等密切合作,对汶溪遗址开展全面深入的多学科研究,拟重建以汶溪遗址为代表的宁波北部海岸带史前时期的社会图景。

汶溪遗址揭开面纱,再现河姆渡文化历史图景

汶溪遗址河姆渡文化晚期墓葬人骨古DNA采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