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九天“藏阳”

 zhangshoug 2023-12-17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冻河开,八九雁归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正如《数九歌》有云: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天”是敷“三九贴”的好时机。

在中医的观点中,“冬至之后,阴气最盛,阳气始发……”,从冬至到三九天的这一个月中,阳气尚未完全成形,阴气充斥在环境中,三九天的阴气自然也格外地浓重。此时极易引起旧病复发或加重,加之气温骤降,寒邪来袭,这些人要注意啦:总感觉手脚冰凉,比别人更怕冷,穿再多也无济于事;一觉睡醒,被窝里还是冰冷的;吃了稍凉的食物,准会拉肚子……这许是中医所说“寒邪”在作祟。

民间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所以此时也是养生的好时机。

那么,三九天究竟应该如何养生?答案是:学会“藏阳”非常重要。

图片
图片
寒邪特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1
寒主收引,其性凝滞

所谓的收引,是指寒邪侵入人体经络关节后容易引起经脉的拘急挛缩,屈伸不利等。

比如出现关节的疼痛、麻木,屈伸不利,挛急疼痛,受凉后症状加重等症状。

寒邪侵袭人体肌表后,容易阻遏肌表的阳气引起怕冷,无汗,头痛,周身关节的疼痛,遇冷加重等症状。

2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侵袭人体后伤及阳气,会出现怕冷寒战,肢体麻木,四肢冰冷挛痛,面色发青,呼吸缓慢,皮肤发紫等。

伤及人体脏腑阳气,出现阴胜阳衰的阴寒内盛,表现为怕冷,手脚发凉,呕吐清水,腹中冷痛,呼吸缓慢,口鼻气冷,面浮肢肿等症状。

伤及脾肾阳气,出现脾肾阳虚,表现为面色苍白,腰膝酸软,颈肩腰腿疼痛,脘腹冷痛,怕冷,喜暖,黎明泄泻,小便清长等。

图片
图片
“藏阳”养生有什么意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中医的观点里,人的身体由血气和阳气维持,血气提供能量和热量,阳气就是血气的载体。

换句话说,人体内阳气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血气的活跃程度以及身体温度的维持水平。

而又因为“阴阳相抵”,如果外界阴气过重,入侵体内,身体阳气被抵消损耗过度,体内入寒,例如感冒,发烧,风湿等风寒症状也会陆续出现。

而“藏阳”养生,顾名思义,就是将尽可能多的阳气“藏储”在身体内。

在阴气较重的三九天,即使阴气入体,体内储存的阳气也足够抵消损耗,进而更有效地维持体温,保证身体机能地运转,达到最佳的御寒效果。这就是“藏阳”养生的意义。

那么,“藏阳”养生虽好,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才能够守住我们身体里的阳气?这同样也需要各位养生爱好者认知了解。

图片
图片
“藏阳”养生如何进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正如上文所提到,“藏阳”,顾名思义“藏住阳气”,用尽方法将身体的阳气留存,并进一步截取环境中的阳气为己用,则为“藏阳”养生的有效方法。为此,做好这四件事,或卓有成效。

1
三九之时要护肾

中医云:肾为先天之本。且人体心肝脾肾对应春夏秋冬,肾脏所映射的就是冬季,种种言论,无不在提醒我们冬季养肾的重要性。

且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里的精,指的就是肾精,肾精稳固,相当于体内阴液循环顺畅,阳气不会受到体内阴液压制,自然对于我们“藏阳”也能够产生帮助。

想要在三九天护肾养肾,除了要降低肾脏的工作负担,比如少酒戒烟,及时补水以外。

也可通过食补的方式,例如羊肉,红枣,枸杞等,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和阳气,同样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常用补肾穴位如下:

图片

肾俞穴: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常艾灸它可调补 肾气。

图片

关元穴关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 发的地方,常灸大有裨益。

图片

气海穴: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部位,因此此穴必灸。

图片

三阴交:对女性来说,三阴交穴尤其重要。它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是肝、脾、肾三经的交汇处,女人可常灸。

图片

太溪穴:艾灸太溪可调理肾脏相关疾病,也可以根据其反应变化来推知肾脏功能。如太溪穴凹陷明显,可能就是肾气虚衰了,根据“陷下则灸之”的调理原则,可通过艾灸太溪穴来补养肾气,平时也可常点按太溪穴。

图片

2
运动发阳,宜早不宜晚

中医有云:“动则生阳”。适当运动,可以加快身体代谢,滋生阳气。

但在三九天的时段里,阴气过重,阳气初生,如果运动得不合时宜,身体阳气散发,阴气趁虚而入,反而对身体健康不利。

因此,想要通过运动升阳,尽可能的早一些,比如在早晨8点到9点之间,这个时候太阳初生,阳气最容易捕捉。

适当运动,既能协助身体“升阳”,也能促进捕获外界“阳气”,双管齐下,“藏阳养生”也能事半功倍。

图片

3
膳食养生,补阳存气

一直以来,食补都是中医养生最为传统,也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可以帮助身体收敛阳气,纳补精气。

想要达到“藏阳”目的,我们可以选择吃一些补充阳气的食物,比如:

韭菜:具有温肾助阳、益肝健脾、行气止痛、止汗固涩等功效。适量吃韭菜,能够温补阳气、祛散阴寒。

核桃:核桃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的作用。《神农本草经》将核桃列为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肾阳不足、精神萎靡、腰膝冷痛、尿频及肺虚久咳的人最适合。

姜:生姜偏于散寒,干姜有温中回阳,特别是温暖脾阳的作用。阳虚怕冷、脘腹冷痛、便溏腹泻、四肢发凉的人很适合。

肉桂:肉桂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肉桂甘辛大热,既能补阳气,又能散寒邪,故阳虚怕冷、四肢发冷、食欲不振、腰膝冷痛的人最适宜。

图片

4
冬补三九,阴阳调衡

在三九天贴三九贴,可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温阳祛寒,更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三伏贴”与“三九贴”都是顺应四季气候特点的内病外治疗法,其理论基础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三伏贴”是为了借外界阳气、祛体内病邪,目的在于“冬病夏治”;

“三九贴”是为了补充阳气、抵御寒邪,目的在于“夏病冬防、冬病冬调”。

二者均是扶阳补虚疗法。因此,一年中最适合贴敷的黄金时间以三伏和三九为佳,若是错过的话只能等来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