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678】【老小孩谈98】代沟之异议——建议用代距一词zjkzxd

 我的儒山 2023-12-17 发布于广东

​      【23-678】【老小孩谈98】代沟之异议——建议用代距一词zjkzxd


      代沟之说。

      每谈及年轻人与老年人,对问题、对事物不同的看法,便用"代沟"解释。

      我们现在的老年人,也是从年轻人走过来的;我们现在的老年人年轻时,也是同那个时代的老年人相处的。

     那个时代的老年人不说“代沟”。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现在的老人)不知道“代沟”。

     代沟来源。

     现在的网络,很方便;一查便个月。

    至于是不是准确,那得考证。

    在此时闲聊,暂且以它为正确。

     来源一。《十月》1981年第四期:“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做'代沟’。据说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意思是指两代人之间有一条鸿沟。”

      来源二。《花城》1981年第六期:“我主要是因为发现在 曾蔷玫 问题上咱们父子间有一条很深的代沟,我很不安。”

     从资料看,时间在1981年,文学刊物上。

     词义为:生长在不同世代的人,由于生长环境及生活经验不同,而在思想、态度,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发生歧见或冲突,称为“代沟”。

    中华文明5千年,出现过多少圣人先贤。

    他们没发现代沟。

    他们不知道代沟。

    他们没有创造"代沟”这个词。

     日本人的"代沟"或许也没多少年,就传入了中国。

孔氏家族。

      孔子至今2500多年了。已经有80多代。网络资料称:“时至今日,孔子后裔已经传到第八十四代。除了家学渊源,孔家传承延绵不断还与家族的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关”。

     孔子虽“述而不作”,但他的"论语"却时代相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敏而不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的名言,不只是家族的传承,也还是民族的传承。

    80多个"沟",未往阻止。

钱姓家族。

    《钱氏家训》,2021年6月,出现在《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网络资料称,《钱氏家训》是一篇无价的宝典,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锣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分个人篇 、家庭篇 、社会篇和国家篇。

     《钱氏家训》全文650字。其中最广为传颂的一句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钱氏家训》不只是钱氏后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留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的成长训言。

       据统计,自宋朝至清朝,吴越钱氏家族出了350个进士。近代有科学院院士104人。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永健等,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等。

     以上资料,均摘自网络。

    千余年来,钱氏名人不断。

    "代沟"何有?

   时代在变。

   人们的认识也在变。

   人们的认识都在变。

    只不过是,有的变,是对的;有的变,则不一定是对的。

    换句话说,老年人的认识和年轻人的认识,有所不同。年轻人的认识在老年人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但改了的认识,应该是正确的。

      如果是将正确的传承,在这在这基础上创新,会有"沟"吗?

   如果说在前进的路上,年轻人跑得快一些,老年人走得慢一点,拉开了一点距离,这也是可能的。

    这是在同一条路上。

    路上,如有"沟",年轻人、老年人都得经过。沟,不应该是专为老年人挖的。

    七

 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没有“沟”。

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或有"距离"。

把“代沟”,换成"代距",似更准确一点。

2023.12.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