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衰老和肾息息相关?温补肾阳的这味药材了解一下!

 龙在飞op4opwes 2023-12-17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本细腻光滑的脸上多了几根皱纹;乌黑靓丽的头发里藏了几根白发;咬合健康的牙齿逐渐有些松动;工作和生活中也容易体力不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每天的身体变化,都代表着衰老正在进行。

衰老是生命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每个人都会经历。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衰老的进程不太一样,有人衰老得快,有人衰老得慢。中医认为,为先天之本,提升肾的阳气,对减缓衰老有一定的帮助

上期,胡庆余堂国药号副主任中药师管金发药师给大家介绍了补肾阴的熟地黄,今天管药师给大家讲解一味补肾阳的动物类中药——海马

海马是一种水生动物,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民间有“北人参,南海马”之说,说明海马对身体的滋补作用十分强大,不仅能作为药材入药方治疗肾虚等疾病,还可以作为养生食材食用,一起来看看它的作用和药膳应用吧!


海马的药典知识

海马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刺海马、大海马 、三斑海马或小海马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捞,洗净,晒干。

■ 性状

❖ 线纹海马 ❖

呈扁长形而弯曲,体长约30cm。表面黄白色。头略似马头,有冠状突起,躯干七棱形,尾部卷曲。体轻,骨质,坚硬。

❖ 剌海马 ❖

体长15〜20cm。头部及体上环节间的棘细而尖。大海马 体长20〜30cm,黑褐色。

❖ 小海马 ❖

体形小,长7〜10cm。黑褐色。节纹和短棘均较细小。

■ 性味与归经

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

■ 功能与主治

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用于阳痿,遗尿, 肾虚作喘,癥瘕积聚,跌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

■ 用法与用量

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图片

海马的临床应用

■ 阳痿,遗精,遗尿

海马甘温,温肾阳,壮阳道,用治肾阳亏虚,阳痿不举,肾关不固,遗精遗尿等症,常与鹿茸、人参、熟地黄等配伍应用,如海马保肾丸。若治夜尿频繁,可与鱼鳔、枸杞子、红枣等同用,如海马汤。

■ 肾虚作喘

海马补益肾阳,有引火归原、接续真气之功。用治肾阳不足,摄纳无权之虚喘,常与蛤蚧、胡桃肉、人参、熟地黄等配伍,以增强药力。

■ 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海马入血分,有助阳活血、调气止痛之能。治气滞血瘀,聚而成形之癥瘕积聚,每与木香、大黄、巴豆等同用,如木香汤:治气血不畅,跌打瘀肿,可与血竭、当归、川芎、乳香、没药等配伍。

■ 疔疮肿毒

海马调气活血,能使血瘀得散,气滞得通。治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肌肉腐溃之疮疡肿毒,恶疮发背,可与穿山甲、水银、朱砂等配伍,如海马拔毒散。

■ 古籍医书中记载的海马

《本草纲目》记载海马“暖水道,壮阳道,消癥块,治疔疮肿毒。”“入肾经命门,专善兴阳,功不亚于海狗。更善堕胎,故能催生也。”《本经逢原》写道海马“阳虚多用之,可代蛤蚧。”

图片

海马的传说故事

古时候,海马不在海里生活,而是在海边的大森林里,和父母、哥哥住在一起,生活过得蛮快活。后来,父母去世了,由哥哥带着它过日子。它从小娇生惯养,整天不是上树,就是下水泡澡玩,游来逛去,什么活也不干。哥哥看在死去父母的面子上,一直没有批评它。它把哥哥的忍让当成了软弱,就越发游手好闲起来。

春来冬去,海马的毛色由红变黄,身体由小变大。夏天来了,它天天在水里泡着,哥哥召唤它,它就躲在浮萍底下不吱声。天长日久,身体渐渐退化了,光剩下了个大脑袋,站也站不起来了。怕人们见了笑话,就深深地藏在水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有一年,天降暴雨,把沼泽冲垮了,大水顺着河道流到海里,把海马也带进了大海。

海马再也听不见哥哥的呼叫声了。它想念家乡,就拼命往岸边游,由于头重脚轻,使上了吃奶的劲,也游不到岸上,天天在海边打转转。年深日久,连呼叫声也喊不出来了。一匹高头大马,就这样变成了海里的一条小虫儿。它后悔极了,可已经晚了。

人们发现,海洋动物都是头朝前尾朝后游动的,只有海马是头朝上尾朝下的,老半天也游不出一步远。据说那是它着急上岸回家,总想把头探出水面的缘故。

图片

海马药膳应用

■ 材料

海马1对,瘦肉200克,枸杞子20克,生姜3片,葱、盐适量。

■ 做

将瘦肉切块、焯水、洗净备用,海马洗净备用,枸杞子洗净和海马、瘦肉、姜片一齐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两小时,加葱盐调味即可。

■ 作用

海马性温,味甘,具有补肾壮阳,散结消肿的功效;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该汤具有温补肾阳,畅气血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男女老少皆可服用。 

 人物介绍  

图片

管金发

胡庆余堂国药号质量总监

副主任中药师

执业药师

 专栏介绍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五千年来,中医药在传承中积淀,在积淀中创新,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伟大的贡献。

为此,胡庆余堂国药号特推出「管药师说药」栏目,带您了解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


 责任编辑:张祎婷
 图文编排:张祎婷
 文章来源:管金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