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润、中海、金茂,都在干这件大事

 Princecc 2023-12-18 发布于湖北
 本文转自工程一姐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是碳排放大户。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建筑业的减排降碳势在必行,而房地产行业的绿色转型同样也已经刻不容缓。

此外,在外部环境转变、购房需求升级、产品品质化转型等趋势下,绿色健康地产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房企关注,并积极参与到实践中。不少在行业内富有远见的标杆房企,如金茂、华润、中海等,已经开始践行绿色建筑,并纷纷将绿色低碳住宅作为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法宝”。

那么,对于还没有步入绿色转型的房企而言,绿色低碳该如何发力呢?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下,房地产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有哪些路径可以走,标杆房企如何走。

01.

超低能耗建筑

“夏天不用开空调,冬天不用开暖气”,这是很多南方人、北方人居家过日子的梦想。

而简单理解的话,超低能耗建筑就是用来实现这一目的的。

超低能耗建筑能一年四季保持室内恒温(20-26℃)、恒湿(40-60%)、恒氧(CO₂≤1000ppm)、恒静(夜间≤30dB)、恒洁(PM2.5≤35µg/ m³)的舒适环境,建筑节能率达92%以上,能耗仅为普通住宅的1/10左右。

图片

 

超低能耗建筑,全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简称“被动房”。

它在设计中更多地运用了被动式技术手段,建筑物的采暖制冷并没有耗用来自于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而是巧妙利用了太阳辐射能、室内家用电器运转产生的热能、人体产生的热能等被动式能源,并尽可能低采用自然照明、自然通风等。

 

而其核心实现原理,理解起来也非常简单。

就像保温瓶通过保温内胆隔离一样,超低能耗建筑通过保温材料避免热量散失。

 

超低能耗建筑是通过地面、墙体、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高效热回收的新风系统以及无热桥设计等,显著降低建筑的采暖和制冷需求,实现室内四季的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

那么被动房的关键技术到底是哪些呢?简单来说,就是以下几点:

1.科学合理的设计-节能(朝向、体型系统、无热桥);

2.保温隔热性能更高的非透明围护结构;

3.隔热性能和气密性能更高的门窗及遮阳系统;

4.建筑整体的高气密性;

5.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图片

 

作为国企,中海在绿色建筑领域表现不俗,一直积极探索绿色及健康建筑,从而改善项目环境效益。

例如,中海打造了中国严寒地区首个且规模最大的超低能耗集群示范区项目-中海河山大观。项目是采用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措施与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节能技术相结合建造而成,在显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

图片

据初步计算,项目超低能耗建筑运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2.89kg/㎡/年,与常规住宅建筑相比,减排量为73kg/㎡,项目每年可减排9630吨二氧化碳。

02.

光伏建筑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乍一看,好像是个非常高科技的技术,复杂难懂。

但,其实举个类比的例子,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相信很多人家里都安装过太阳能热水器,原理是太阳能发电。而光伏建筑一体化,原理同样是如此。只不过光伏建筑一体化是用太阳能光伏面板替换了建筑上的部分建材,本质上就是一块能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建筑建材。

图片

 

光伏应用场景多样,可与多种建筑部位结合形成不同类型的光伏建筑产品,如光伏屋顶、光伏幕墙、光伏遮阳板等。

图片

其中,屋顶光伏采光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光伏一体建筑的方式之一。因为从发电角度看,屋顶的光照角度较好,屋面光伏系统一般具备更高的经济效益。

例如,作为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的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就应用了光伏屋顶。

图片

国家速滑馆屋面外缘设有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电力系统,12000块宝石蓝色的光伏发电幕墙玻璃自屋顶外边缘向内侧渐变排列,如同正在融化的雪,展现冬季运动的特色。

据测算,“冰丝带”安装的32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每年可输出超44.8万度清洁电力,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5.86万吨,发出的电全部用于场馆日常用电。

就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具体运用场景而言,工业厂房、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屋顶当前是最具发展前景的。

我们国家的城镇居民建筑多以高层为主,屋顶空间较小且形貌多样,建筑一体化应用空间有限,同时因为民用电的电价较低,如果在民用建筑上进行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的话,项目收益率会相对较低。而工商业及公共建筑多为低层建筑,屋顶面积大,发电效益高。其中,工业厂房其常用的轻钢结构,与建筑一体化组件具有很高的适配性。

目前有很多房企都开启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探索。

例如中国金茂,目前已在金茂绿创中心、青岛·西海岸创新科技城展示中心、济南奥体金茂府等项目实际应用自己研发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建材,走在国内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前沿。

图片

 

其中,科技城展示中心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发电部分位于展示中心屋顶,全部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思路,以黑色光伏幕墙代替传统铝板装饰幕墙。项目光伏安装面积300㎡,装机容量40kW,年发电量达5万kWh。

03.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算是目前房企绿色化实践最广的应用之一。

说起装配式建筑,其实应该大家都不陌生了,这几年国家政策方面一直在推动和扶持装配式建筑,很多工地都有装配式了,差别只不过是装配率多少的问题而已。

图片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安装而成的建筑。

图片

装配式建筑通过绿色施工技术改善施工环境,能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建筑方式中材料浪费严重、工地脏乱差、质量控制难、劳动力成本高等弊端,施工现场可实现“六无一少”(无现场支模、无现场砌筑、无外墙脚手架、无焊接、无水泥砂浆抹灰、无钢筋绑扎、少湿作业)。’

目前几乎所有的标杆房企都有开发装配式建筑项目。

其中,华润置地开发的华润城润府三期项目是我国现今最高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

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部,总建筑面积约为30.3万㎡,由高度为120~180m的1栋超高层公寓和6栋超高层住宅塔楼组成。各栋标准层的预制率均超过15%,装配率超过56%。

图片

项目采用预制外墙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叠合楼板、铝模板、预制内隔墙条板、BIM运用等工艺、方法,改进传统的建筑工艺和生产方式,大大改善现场施工作业环境,减少建筑垃圾。同时通过全流水穿插施工,使施工效率显著提升。

04.

海绵城市社区

去年720郑州特大暴雨的时候,“问罪”海绵城市建设几乎成为“大众舆论趋势”。

很多人质疑郑州535亿打造的“海绵城市”,为什么没“顶住”暴雨?

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郑州的特大暴雨到了千年一遇的程度,不是一个海绵城市就能抵抗的;另外一方面,海绵城市是按平均降水量,通过渗透收集的方式,吸收雨水,本质是一项城市生态修复措施,而不是一个“巨型水桶”。

海绵城市建设时,一般是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图片

具体开发措施就包括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等。

海绵城市听起来是个很宏大的概念,但实际建设并没有那么困难,在小区、公园建设时都可以落地。

例如,万科在建设深湾街心公园时,就因地施策搭建了高效的海绵景观系统,以生态方法将公园及深湾汇云中心的场地雨水收集、净化、蓄存,最终回用于公园及汇云中心的绿化浇灌、道路喷洒和景观补水。

图片

 

场地内别具一格的标识性风车,可将风能转化为动能,把湿地中蓄积的雨水抽到水渠桥,成为水景观的起点。10m高的飞瀑下落,经层层台地的滞留、净化,形成叠瀑景观,最终重新回到湿地的水循环中,滋养浇灌湿地水景。

小结

双碳目标对房企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扩展了绿色建筑的外延,催生出全新的机遇,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房企加码建筑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房企积极参与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是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更可能是产品力突围、实现绿色转型的新途径。

图片


免责声明:

以上图片及视频资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此图库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