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拍卖,已失去信任

 睫毛上的风尘 2023-12-19 发布于北京
拍卖,已失去信任

多年前,曾陪着老刘去参加一场拍卖会。两人都不是为买东西,而是去“护”着老刘自己上拍的一只“百花不落地”的天球瓶。按说这种纹饰、这种器型,应是典型的乾隆货,但在他店里我过了手,觉着悬。

拍卖公司收货的老阙是行家,说这件东西我们收,收可是收,但开价不能太低,给您起拍价25万,流(拍)了就流了,能“晕”出去咱就挣点(“晕”就是“蒙”)。

这话再明白不过了——货不开门(不保真)。但拍卖公司总经理和老刘是朋友,硬要往里塞,老阙也不好不接。

那为啥不开门的货还起那么高的价?一是拍卖公司不愿意让人看出货“潮”起低价,不能让人说你明明知道东西不对还上拍;二是价起高点,万一“晕”出去,服务费当然能多收点。

现在东西少了,拍卖公司对那些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东西,也照收。这是因为一方面有的鉴定专家看东西本来就似是而非;一方面虽然东西不开门但公司至少可以赚一笔图录印刷费。至于自己的声誉,那他会说:“错误难免,世界顶级拍卖公司也会出错。你说是赝品,那你负责举证。”最主要的是法律没明确规定拍了假货要负什么责任,罚款罚不着,买主奈何不了,一些拍卖公司已经不是艺术品交流的大雅之堂,而成了赌场和屠宰场。物欲的社会,娼不笑盗不擒,钱才是真理。

老刘的天球瓶最后拍出去了。一个外地人和我俩標着举牌(我们不坐在一起,各拿一张牌,遥相呼应。多人举,一是不容易让人看出是托儿,二是对真正想买的主儿造成一种紧迫感,让他来不及多思考),举到37 万时,我给老刘使了个眼色,他停了。我回身看小姐拿着确认书走过来让那“傻爷们儿”签字,他悻悻然瞄了老刘一眼,潇洒而夸张地晃着手腕签了字,脸上掠过一缕得意的笑容。

这天球瓶,老刘买来的价钱不低,上拍让他没赔但也没赚多少,那位买主最后能不能挣钱就更说不准。这三头(买主、拍主、卖主)中稳赚的,是拍卖公司。

一般人看拍卖,都觉得很神圣,几百件古代艺术品荟萃一堂本身就深不可测,槌声之下,几十万几百万的东西易手,到后来,几千万上亿的东西也露面,场上的和电话那头的买家都是品位高贵、眼力卓绝又财力雄厚的神秘人物。20世纪90年代前期拍卖在中国大陆发轫,依我们这些当时刚玩过几年的“棒槌”的感觉,确实如此。但几十年过去,对如今的拍卖却已难起敬意,因为当年的好规矩都被打破,大环境的混乱,池中的凶险,大小的猫腻,让人心里阵阵寒战、股股腻歪,伤了胃口。

我有一幅刘继卣的《兔子》,未曾装裱。之所以不裱,是因为开始看不透,后来慢慢对照刘的其他作品,越看越觉着悬,于是无心伺候,用个老楸木框裸着挂在墙上。一次几个朋友带着一位拍卖公司的哥们儿来玩,说玩,其实是来寻摸拍品。这位一眼瞄上了这幅《兔子》,说:“老黄,您这幅拍不拍?我给您上。”“你看它对吗?”我冷眼问道,他说对。我又问,能什么价起拍?他说按名头和尺寸,30万左右。我一惊,价钱出我意料。我直接问:“上拍之前我得出多少钱?”他略一沉吟,说:“从起拍价算,差不多得6000到7000的各种费用,费用是按比例收取。”我说:“知道了,考虑考虑再说。”接着我话题一转,大家一起聊别的了。他说能不能先拍张照片,我婉言拒绝了。为什么拒绝?因为我明白,这种画,也和老刘的天球瓶一样,在似与不似之间,拍卖公司并不负责一定给你拍出去,但拍前的收费如此之高,显然是没安好心,拍不出去,交出去的钱也收不回来,有的公司,就专吃这笔钱。一回有几十件这种拍品,就是都流拍,他也稳赚几十万。相反,如果前期的这些费用他不要,倒有可能这东西他是看着八九不离十的开门,那他想要的就不是前期这几千块,而是那百分之十的佣金,拍前的“零钱”反倒会“好商量”了。

有人说的可能武断:现在拍卖的画,尤其大名头的,占五成都是赝品。我跟几位拍卖公司管书画的朋友聊过,他们讳莫如深,只一句:有饭大家吃。

多年前和朋友去翰海春拍看预展,被迎进一间接待室,那是秦公总经理还在世的时代,翰海如日中天。接待室的地上铺着两张张大千的大画,两个人戴着手套拿着放大镜蹲着正在作比对。我凑过去一看,两张画中都有“高士”,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和我年龄相仿,自信地说:这画对,你看那小人画得一模一样。我一听,再看,那俩小人也太“一样”了,人不熟,没发言。心说,模子扣出来的怎么能不“一样”?再看款,也是“过分”的“一样”,扭头我坐下了,想着这不定是哪个作坊的货流出来了,大千是作伪高手,现在也有后辈欺负他了。那是我第一次对拍卖产生了疑问,是失去信任的开始。

一位画家,那时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副教授,认识他时人很平易,还主动说要送我画。几年后再见,人仰着脸了。有朋友说他的画在市场上这些年涨了两个零。我说没看出有多大进步啊,朋友说,不用画有多大进步,拍卖“操作”几回,价钱就上去了。这又是拍卖的一大弊端:拍卖时虚高竞价,最后画还被本主买回,价码却已标在了市场上,自此画的身价就涨了。这种“人造”画家,这些年被拍卖公司真造出了不少。

还一个故事更玄(但是真事):老方,一位不知道主营什么业务的“大老板”,经常开着路虎到老刘店里来喝茶,时间长了我好奇,问他是什么来路,老刘不屑又嫉妒地说:“吃老婆,吃银行。”却原来是,老方的老婆在一家银行管贷款,老方的任务只管找东西,东西得好,够得上几百万的水平,先跟卖主谈妥价钱,再找拍卖公司谈妥佣金,接着就上拍,落槌价经过操作当然要高出卖价几倍,然后把东西抵押给银行,扣除卖价和佣金等,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老刘说,甭多了,一年赶上一件,几百万就到手,可有一节,得给拍卖公司高额佣金,不然人家不给你“架秧子”。

拍卖,是艺术品市场的高端和主流,但这主流中,这些年却掺进了多少污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