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命数”好不好,既要看先天的条件,也要看这3点

 舒山有鹿 2023-12-19 发布于广东

茶很苦,中国人为什么还爱喝呢?-搜狐

清代名臣曾国藩有言:“欲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要想做成一定的事业,既要靠个人的谋划,也要靠天意的安排。前者,属于人和,是变数。后者,属于天时,是定数。

也就是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和跟天意,都是“五五开”的。定数,无法影响全部的人生。唯有定数加上变数,才构成了人生的全部。

人生的全部,涉及到我们的“命数”。命数,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命格和气数。命格,跟当事人自身有关,气数,跟外部的运势有关。

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推卸责任,认为是自己先天的命数不好造成的。事实上,先天的命数,只影响我们的生活一部分。

你的命数好不好,既要看先天的条件,也要看这3点。

佛说 每个人的因果,谁也逃不了

第一点: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

很喜欢这样一个词,和光同尘。意思是,跟身边的一切人与物,顺利地交融在一起,既不突出,也不排斥。

在单位,你看不惯某些同事的作风、习惯,还不喜欢单位的风气,那你就会跟身边人对着干。结果,不过是被身边人打压罢了。

现实、风气便是如此,别人就有这样的作风、习惯,哪怕你不满意,特别厌恶,也改变不了什么。在现实面前,普通人显得太渺小了。

对此,很多人会说,这都是环境不好导致的。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到哪都环境不好,难道你是破坏环境的那个人吗?

当然了,这就是一句调侃,只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无论环境如何,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姿态,去适应环境,完全做到“和光同尘”。

经常怨天尤人的,是弱者。唯有跟环境相互交融的,才是强者。强者,最大的特点,就是懂得“顺势而行”。

因果告诉我们,所有不善的念头,最终都会伤害自己

第二点:对于人性的认知和掌握。

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世道、人心,可是无数人修行一辈子的大学问。对于世道、人心的认知程度,反映了当事人的心性,是否足够通透、成熟。

总是认为人性本善,毫无防人之心,那小人就会害惨你。总是认为人性本恶,毫无容人之心,那你就很难在这个社会混下去。

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怎么就如此矛盾呢?其实,这不是矛盾。人性,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善意,一面是恶意,根源就是“自私”。

别人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对你和蔼可亲,也会为了一时的损失,而对你喊打喊杀。这,不就是利益对于“自私”人性的影响吗?

唯有看懂了人性,才能更好地掌握、驾驭人性。历史上,所有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都是“驾驭人性”的强者。不仅驾驭自身的人性,还驾驭别人的人性。

试想,将“人”这个变数,做到了极致,那你不就等于完成了“人和”了吗?

人生六悟,觉醒开悟 天命,情绪,人品,因果,心态,勇敢 网易订阅

第三点:保身的能力,是否突出。

曾仕强教授说过,你要先懂得保全自己,才有机会去做事。如果连自己都没有保全,中途就没了,哪怕你再雄心壮志都没有用。

何谓“保身”?就4个字,明哲保身。在现实中,不论遭遇什么,第一时间都要保全自己,然后再思考应对之策。

这一点,刘邦和刘备做得特别好。

汉高祖刘邦,每次遇到敌人的追杀,都第一时间逃出生天。在他看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所以他打败了项羽,取得了胜利。

汉昭烈帝刘备,一生六起六落,哪怕中途连老婆和孩子都走丢了,他都不会轻言放弃,不仅逃命,还沿途聚拢人心,从草根人士,打拼到了蜀汉皇帝。

什么是真正的命数?能安全地活着,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就是最好的命数。正如司马懿,隐忍、保命到了六七十岁,才夺取了魏国的大权。

如果你什么能力都不突出,那你不妨修炼“保身”的本事。明哲保身,才是最重要的。

师傅,我学佛了,能改命吗

写到最后

先天的条件,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也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所以大谈特谈先天的条件,毫无意义。

我们所能把握的,其实是后天的条件,集中在这三点。

首先,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其次,对于人性的认知和掌握;第三,是否有一定的保身能力。

环境的适应程度,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于人性的认知、掌握,决定了我们的事业上限;保身的能力,决定了我们是否活得长久。

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对于他人还有清晰的认知,懂得掌握人心,哪怕遇到了问题,也懂得明哲保身。如此,你就有可能笑到最后,成为最终的赢家。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