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一条短视频,一位女孩激起无数人的「来事焦虑」,如何看待年轻人炫耀「会来事」现象?你有「来事焦虑」吗?

 生命的启示 2023-12-19 发布于江苏

​街头杂耍被视为南帝北丐。

这年头,人脉社交的低水平竞争案例都能被当个正事,来激活焦虑了。

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也许视野开拓一点,包容心多一点,学东西积极一点,脑子还没喝酒废掉一点。

但在人脉社交场合上,经验的匮乏,熟练度的不足,以及力度的把控潜力巨大,导致他们在有点小成就的中年老年人面前,是被降维打击的。

就是3维生物看2维生物那种眼神。

以本题目所描述的案例而已,被感动的叔叔,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

这点小手腕,小心思,即使被长辈认可了,也更像三岁孩子背个“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后被老舅老姨夸成天才。

而且,既然能携带晚辈去见的朋友,想必这位叔叔,本身就对孩子的父母有所“人脉需求”,既然孩子会演戏凑趣,何不借机做出“感动”的样子,来捧一下孩子,从而打动孩子父亲的“教养大师”的自媚,来拉进双方的关系呢?

不过是反手的高情商升华,夸孩子,比夸家长,对于拉进关系可有效多了。

但是内心里,叔叔不知道,孩子是世故的小聪明吗?

太知道了。

这有啥好被其他年轻人羡慕和焦虑的?

年轻人应该知道人脉社交的一些最底层的逻辑:

1,如果你(或者你爹妈导师未来岳父公公等)没有足够的人脉价值,你的高情商的小聪明,在对方看起来其实是一种年轻人心眼太多、业务能力可能欠缺的表现。

2,最终极的人脉社交逻辑,跟仪式感毫无关联,是价值观与情怀的真正理解和共鸣,也就是“知己感”。

3,一些自以为是的仪式感小聪明,可能导致社交环境下的第三方的厌恶、鄙夷和提防。

4,在酒桌饭桌以及某些聚会上的,成年人的各种欣赏、承诺,多数不过是当事人出于情景和情绪烘托下的表演,在实然中的作用是存疑的。

5,每个人的社交面具都不同,而值得人脉社交的人,只有两种极端,一种是不屑于装,另外一种是装的非常专业。

6,社交人脉的博弈有效性,依赖于我们自身的价值——社交人脉不能从零发挥作用。

以上。

看到这种案例,焦虑什么?

这不只是证明所谓的“来事”,很容易训练后,碾压多数人吗?

应该开心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