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培勇:以全新理念、思想和战略实施当下经济恢复相匹配操作

 投沙斋 2023-12-19 发布于北京

12月16日,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支持,《财经》、财经网、《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论坛主题为“探寻复杂环境下高水平开放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在论坛上表示,当下的经济恢复是一个需要耐性、需要实打实把一件件事情办好的长期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用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

高培勇提出,当下经济恢复属于非典型经济恢复,再此过程中不能简单搬用以往应对周期性波动的老思路、老套路、老做法,而需集合疫后经济恢复的新特点新要求,以全新的理念、思想和战略实施与当下经济恢复进程相匹配的精准式操作。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主持人: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

高培勇: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借助三亚国际财经论坛这样一个平台,我想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以《把握好当下经济恢复的新特点、新要求》为题,与大家分享一些基本的看法。

注意到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探索复杂环境下高水平开放之路”,我理解其中心意思是,高水平开放之路的探寻要立足于当下复杂的经济环境。首先我们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何以言环境之复杂?我们又如何来归结当前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我们可以注意到,从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经济恢复。

追溯一下今年以来党中央围绕经济工作部署的提法和表述,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当论经济目标工作定位时,去年中央经济工作开始就是“推动经济工作运行整体好转”,此后略有调整,比如“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推动经济运行恢复向好”,都是围绕着经济恢复的主线索展开。不久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也是立足于经济恢复的特定经济背景展开。

还可以注意到,当论及当下的经济恢复具有什么特点的时候,我们可以立刻回想起今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性、前进的过程”。从那以后,对于当下经济恢复特点的认识实际上在不断的深化。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些说明,当前经济工作中经济恢复的地位和意义非常重要。立足于经济恢复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来探索高水平开放之路显然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可以由此得到一个判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或首要任务就是推动经济恢复,加快经济的恢复进程,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谈论到当前经济背景的复杂性,要回答这种复杂性表现在什么方面?一年以来的经济恢复进程其实一直在提醒我们,这一轮的经济恢复或当下的经济恢复不同于各位以往经历的经济恢复。我刚才注意到盛市长提出一个例子,王波明总编辑也提及了,就是三亚的旅游量、旅游人数。

刚才盛市长讲到,今年的旅游人数不仅超过去年、前年、大前年,还会超过2019年旅游人数的近8%。流量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甚至超过疫情之前,如果大家再注意到我们各自所在的城市,大家找机会到消费市场去看一看,恐怕也会有类似或相同的感受。我们总在讲需求收缩,当前的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这是无疑正确的。但是,如果循着这一线索做进一步的考察和调研,就会发现,当我们说需求不足的时候,当我们作出有效需求不足这样判断的时候,我们依据的是什么指标?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统计指标,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这个指标作为依据你会得出有效需求不足,甚至是消费需求不足的判断。但如果进一步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又是什么来决定的?那又是量和价两个因子的乘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足,可能体现在消费品的流量上,也可以体现在消费品的单价上。我们不能不回答这个问题,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是在量上出了问题,是量减少的结果?还是在价格上面出了问题,是价格下降的结果?或者说两个方面都有问题?都发生了变化?相比之下,哪一个方面是主要的?

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很显然的道理,如果是三剑齐发,那有对应的打法。如果认定主要矛盾是预期转减弱,重头戏就要放在治理预期转弱上。

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在谈到明年面临的主要挑战时,其中之一就是社会预期转弱。以往我们经常提到三稳,就是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大家可以注意到,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了一个新三稳的表述,一是稳预期替代了稳物价,第二是将稳预期放在了稳增长和稳就业之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强调加强经济宣传、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这些无疑都是奔着信心问题、预期问题去的。

向前追溯,事实上,从今年以来,信心问题和预期问题都一直成为关注的重点。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经提出“要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升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强信心、稳预期是实现加快经济恢复进程、扎实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目标的牛鼻子。

只有居民和企业的信心增强、预期稳定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才可以减轻,源自需求和供给的矛盾问题才可以化解,因此,三剑齐发固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是,重头戏应当也必须放在强信心、稳预期上,要把强信心、稳预期作为当务之急来抓,围绕强信心、稳预期而出台政策,实施改革。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盯住信心和预期,围绕强信心、稳预期而转,奔着强信心、稳预期而去,把着力点和着重点放在强信心、和稳预期上,是推动当下经济恢复进程的必由之路。

如果上述的分析和判断大致不错,我们就得进入到具体的层面,那就是宏观政策应当如何布局,改革的行动该怎么安排。必须说经济恢复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但是也必须强调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宏观调控不同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宏观调控,当下经济恢复进程中的宏观调控也不同于以往周期性波动中的宏观调控,不能简单的复制高速增长调整下的宏观调控的打法和做法,也不能简单的复制我们以往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打发和做法。当我们意识到需求问题和供给问题都能够通过稳预期、强信心加以解决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以政策来支持稳预期、强信心无疑是有作用的,但这种作用只能是辅助性的,不能把主要的希望寄托在宏观调控、寄托于宏观政策的安排。所以,完整准确、全面的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一个绕不开、躲不过,必须高度重视的考量,就是宏观调控和宏观政策的安排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一定要盯住质量和效益,确保宏观政策的安排和宏观调控的实施能够有助于增强信心,有助于稳住预期。

我想,这是我们应当明确的一条,具体来讲就是宏观政策的安排、宏观条款的实施必须契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当下经济恢复的新特点,确保宏观调控精准有力,确保能够将有限的宏观调控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精准配置在经济恢复进程的各个着力点和着重点上,这是讲政策配置。

当讲到政策主要起的是辅助作用的时候,其实是在讲稳预期、强信心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刚才军扩主任反复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的动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当中列入的改革任务不少,现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正在进入中期评估阶段,评估当中我们会发现,立足于十四五,我们很多重点领域的改革任务还有待进一步完成。特别是围绕改善市场预期和激发市场活力方面的改革任务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也任重道远。谋划、探寻高水平开放之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更好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顺利完成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

说到这里,我用两句话结束今天的发言:第一、当下的经济恢复是一个需要耐心、需要实打实把一件件事情办好的长期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用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第二、当下经济恢复属于非典型经济恢复,再此过程中不能简单搬用以往应对周期性波动的老思路、老套路、老做法。而需结合疫后经济恢复的新特点新要求,以全新的理念、思想和战略实施与当下经济恢复进程相匹配的精准式操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