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高校的门卫到东方甄选的“丈母娘”

 苏三客厅 2023-12-19 发布于北京

一,高校紫禁城化

最近我看到有位教授批评中国高校高墙林立,另外,有一位北京教师拒绝门卫管理跳闸机行为也引起了社会关注。高校门卫管理现在确实普遍单位化、军事化、紫禁城化严重,部分可能与过去三年的疫情管理有关,现在疫情结束了,但严格的管理却保留了下来。现在确实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回忆一下上世纪我自己在大学读书时,全国高校普遍还没有这种现象。但是当我当上大学教师之后,发现已经比较普遍地设立门卫了,特殊时期还不允许外人随便出入——比如武汉大学樱花季节,但还不是那么严格,平时还是可以自由出入的。到21世纪,高校的墙不仅越立越高,而且门卫设施越来越高科技,竟然可以达到任何时候都人人需要证件才能出入的程度了。你就更别想大学里的图书馆与体育设施等可以与周围居民们共享的美梦了。

前几天看到有教授批评此事,但很快就泥牛入海,查都查不到了,说明今天中国话语权不仅主要掌握在精英手中,而且很主要掌握在大学内外的知识分子手中,但凡牵涉到破除一下他们自己特权的事,根本就不可能,因为他们不支持啊。高校内外的知识分子绝对也是一个圈子,这个圈子不高兴的事情,你也别想办成。

不过,我必须客观地讲,我看到的第一个出来批评的人依然是大学老师,好像是南京的一位教授,但不知道是否退休,是否住在校外了?但毕竟是一位大学教授提出了,所以,非常为他的“大公无私”精神感动。据说现在中国社会流行“自私”,“自私”才是西方人认为的高大尚,我个人还是希望有一些“大公无私”的知识分子能够为打破自己的特权做点事情。一个社会的整体精神,引领者就是高校的知识分子,假如他们都是特权享受人与自私家伙,这国家就完了。

我认为兹事体大,往深里说说。中国人自百年前知识分子提出种种革命口号,“德先生”是最著名的一个,北大的陈独秀先生是首倡者。但据文明学研究,这“德先生”实乃西方传统文化之一,2500年前他们就平平常常地“德”上了,并且,东西方在西亚与爱琴海交战,两军阵前交战的借口就捍卫与反对“德先生”的两个队伍,所以,此事一半为文化传统,已经战了2500年,再战几年确实不急。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应该继续做先进精神的引领者,知识分子们都在后退,这能行吗?

依照我的研究,要稳住“德先生”有许多条件,一个是你有此文化传统,二是经济发达,对于贫穷落后而非西方的国家,“德先生”就是一件难事。

我们先说说现代“德先生”不喜欢的事情与现象:封闭、特权专制、不平等。换句话说,凡是看到这种症候的,你就可以肯定这样的地方不可能存在“德先生”。中国高校花费着全国人民的巨额纳税人的钱,但是高校与人民隔离的决心却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今天,中国的高校已经严重地紫禁城化了,表面上他们关起大门说是为了管理方面,其实把大学管理成监狱或紫禁城真的就更容易?另外,你说这些“监狱”或“紫禁城”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能有一颗平等、开放、自由、博爱的心吗?我表示严重怀疑。

从文明学角度,我的研究一半靠数量化,另外一半达不到的地方靠症候判断——这种判断其实非常准,就如同判断青春痘一般长在什么人的脸上一样准。这些高墙林立的封闭而特权思想严重的高校,昭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直到今天,连最有知识的地方,也是与百年前的先贤们期盼的境界要远得多,最重要的是,今天这些高校的管理者可能是内心拒斥人民的。

说到底,你树立高墙与壁垒森严到底要挡住的是谁?不就是人民嘛!你连供养你的人民你都惧怕,对他们都没有信心,那你“德先生”个毛线啊?这不是叶公好龙嘛!尤其是那些坐在高校“紫禁城”里的前卫知识分子们,假如个个是这样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货色,那可真是辜负先人了。

一句话:高校打开大门,你的一草一木都是人民给的,打破封闭特权,给大门里外的人民以进出自由权、共同享有权。

二,丈母娘救女婿?

高校是令人失望的。可是中国现实社会也有令人看到有希望的一面,这就是中国的高科技支持下的线上互联网经济,那可是“德先生”最直接的火爆实验场。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丈母娘捍卫董宇辉案例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我是俞敏洪的拥趸,曾经在他落难时为他多次转帖。但我不是东方甄选的买家,也不是董宇辉的粉丝,我甚至不知道怎么上抖音。可是这次事件引发的社会舆论之巨,可谓翻江倒海,我前后看了够,同时也对这个事件投射出的中国社会的另外一个方面,兴趣盎然。

线上经济,网红经济就是“德先生”法则,谁也不灵,CEO这种理应站在幕后的管理者当然更是个P了,连老俞大家也不一定买账。董宇辉在东方甄选里就是个新领袖,他在东方甄选基本上已经替代了老俞,这是个残酷的事实。好在老俞老江湖,及时“挥泪斩马谡”,拿下薪酬近2千万刚刚套现2亿的CEO。免了这个CEO估计大家都满意。这套新东方的宫斗戏码玩的,那真是惊心动魄,到最后柳暗花明又一村,好看!问题是,丈母娘与丈母爹们吃瓜吃得行云流水、波澜起伏,太精彩了。以至于我昨天不得不找出抖音APP亲自观看了第一场董宇辉的直播,现场观众竟然高达近400万——你想想,这可不是演唱会,仅只是一场杂货店卖场而已。

西方“德先生”的戏都得这么演,不仅好看,让观众满意,而且大老板们在后台还能受益更高,但最终是必须满足“丈母娘们”。

“丈母娘们”是谁?他们就是一人一票的老百姓啊,就是最不起眼的你永远看不到看不起的“人民”啊。但是老俞看到了丈母娘们的存在,并把丈母娘很当回事,他的上下沉浮就是靠丈母娘啊。CEO就没拿“人民”当回事,他还是旧思维官本位,以为你开个小会就整顿了丈母娘们,看来真幼稚了。都什么时代了,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个什么时代了,Chatgpt都第四代了。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不要看错了形式踏错了节奏,否则你得翻盘。中国人说实在这点“挺好的”,现在就是看效益,看绩效,丈母娘们不支持你就得下台。

我不属于“丈母娘”,我没有闺女,没在东方甄选买过东西。但是昨天晚上看到董宇辉与老俞愁肠百结地对坐着背诵着他们的小作文,我一下子感悟到很多很多。通过他俩的小作文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两个丑男人,准确地说,是心疼他们俩人,夸夸夸我就连续关注了好几个东方甄选的关联号。一者呢,说明我老人家有同情心,看人有难就怜悯,二者说明他们两人会演,演得到位,演深入人心,最后还是小作文写得动人。“德先生”社会里一半就是得靠演,并且背诵各种激动人心的小作文是“德先生”必备技能之一。这些外语系出身的人,全学会了。

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女,看到这两个始终自称是农民儿女的人确实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中国是一个个从农业国向现代化发展的国家,所以,绝大多数中国人其实都是“农民”,他们俩的这一准确定位和口号,让所有“丈母娘”们都感觉很贴心、很踏实。这一点他们是装不出来的,看俞敏洪出台后的窝囊样,估计是老难受了;董宇辉更是如此,农民家的孩子一看就是,并且那一口秦腔味的英语,真是深得丈母娘们的欢心。你就看视频里的那些发言,主基调就是:诚恳、低调、厚道、没野心、可靠、重情——这全都是20世纪选女婿的基本准则,钱不钱的不重要,每年几千万还是几百万都无所谓!

尽管我是做宏观文明理论研究的,我不是卖大米的,我的受众本来就是金字塔上的少数受众,我不能走网红路线,你一天不董宇辉店里的东西你就饿得慌,但你从来不看一眼文明学都没关系,文明学根本不是必需品。但作为一个面对大众的作家,我还是反思了一下我能从董宇辉那里学来什么东西?

我本来想开个大玩笑,然后完美回应我这篇小作文的开头。最后为了留个全尸,我决定还是老老实实很谨慎地说一句:其实今天董宇辉丈母娘们的胜利,给我们的社会指明了方向。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各界领袖,董宇辉类型,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他就是一个标准。这就是人民的选择,你高大上是否喜欢,不重要。我们所有人,恐怕都得逐渐适应这个社会的微妙变化,听丈母娘的。即便不是明确地听,也是潜在地听她们的,她们就是“正确的”。俗话说得好:丈母娘们能载舟也能覆舟啊,连老俞都得向她们道歉鞠躬。

回头看,在社会正在走向轰轰烈烈地“丈母娘”化的同时,我们的高校似乎正走向相反,正高冷地拒绝着高墙外的“丈母娘”们,从而是不是象征着这个时代里知识分子与社会的某种脱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