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钩沉,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渐华 2023-12-19 发布于山东

100多年来,关于鸦片战争的起因主要归结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英国列强才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用“闭关锁国”来解释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落后,这是一种西方史观的体现。

郑和下西洋开历史之先,早于哥伦布航行世界一个世纪。因为倭寇泛滥才实施的海防政策,并不能就此认定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国家。据现有文献来看,明代禁海时期约占75%,开海时期约占25%。到了清代,尤其在鸦片战争前,禁海时期约占15%,开海时期约占85%。这能叫“闭关锁国”吗?显然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有人可能会说,乾隆帝在《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写道:“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话只能说明,在十全老人眼中“大清物产丰富、自给自足”,你最多说他是妄自尊大,但不能作为是闭关锁国的证据。

直接原因,巨额的贸易逆差

东亚的国际贸易秩序,到18世纪70年代由中国掌控,采取的是传统的朝贡贸易方式。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都是全世界争夺的高级产品,英国、荷兰、法国等新兴欧洲列强,都试图通过欧洲股份制贸易公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等,扩大亚洲的贸易网络。

但在进行贸易的过程中,欧洲国家发现,与中国的交易中出现了严重的贸易失衡。欧洲消费者对中国丝绸、瓷器和茶叶需求量很大,而中国人对欧洲所制造的商品不感兴趣。由于中欧贸易结款必须使用白银,英国很快就在与中国之间的交易中出现了严重的贸易赤字。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英国国内没有白银供应,不得不从墨西哥或欧洲其他国家购买白银来填补白银需求的空隙。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对中国茶叶的消费量出现了巨额增长。1644 年,英国可能只进口了2磅2盎司中国茶叶。但1784年到1785年,英国进口茶叶量已经超过1500万磅。此后,随着英国茶叶关税的大幅降低,到19世纪30年代初,英国进口茶叶量再翻一番,达到了3000万磅。考虑到东印度公司直到19世纪20 年代才开始种植茶叶的事实,以上这些茶叶几乎全部由中国输出。

茶叶对19世纪早期的英国如此重要,以至英国立法规定,东印度公司必须有一年的茶叶库存。英国财政从茶叶贸易中受益。来自中国茶叶贸易的关税收入,在当时可能高达英国政府总收入的10%。 英国政府税收是有了,但从全国情况来看,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使得英国必须面对大量白银外流的问题,中英贸易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

鸦片是世界历史全球化的产物。公元前 3400 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现了罂粟花,知道了其药用价值,将其称为“欢乐植物”。此后,罂粟在西亚、北非流传开来。公元前5世纪中期,鸦片传入希腊。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认为此药具有“麻醉剂和镇痛剂”的作用,将其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流行病和内科病。5世纪时,鸦片由阿拉伯商人作为药物传入中国。在已知的医学文献记载中,15 世纪以前未见使用鸦片上瘾的记录。

鸦片从药品变为毒品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结果。16 世纪,葡萄牙人从印第安人那里学会了如何吸烟后,殖民者中有人开始尝试将烟草与鸦片混合吸食。第一批鸦片上瘾者是西方人,英国人也在其列。维多利亚时代,鸦片在英国并非管制药品,而是一种很容易合法获得的“日常药品”。鸦片制剂在城镇和乡村的市场上,可以自由公开销售。在1899年阿司匹林出现之前,鸦片是当时英国最常用的止痛剂。

1756 年占领加尔各答后,英国一直积极鼓励当地种植罂粟,并输送至英国国内。因为工业革命为鸦片和其他麻醉品的使用提供了巨大需求。当时最流行的鸦片制剂叫作 Laudanum,这是一种含有 10%鸦片的酒精草药混合物,被称作“19世纪的阿司匹林”。在当时,它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止痛药和松弛剂,医生将它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咳嗽、风湿等,常用于妇科病和儿科病的“治疗”。而且此药最大的“优点”是价格便宜,1便士可以购买 20 滴或25 滴,穷人也能负担得起。

19 世纪初,在清政府眼中还算“安分守己”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秘密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政府对鸦片的危害有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早在雍正七年(1729), 雍正皇帝便因鸦片问题下谕旨,禁止贩卖鸦片、禁止开设鸦片烟馆。但基于治疗的需要,当时不禁吸食、不禁鸦片的进口。嘉庆元年(1796), 嘉庆帝登基后发布诏令,停止征收鸦片税,禁止鸦片进口,禁止内陆种植罂粟,禁止吸食鸦片,严惩失察官吏,吸食鸦片的官员加等治罪。道光元年(1821)后,道光皇帝每年都会颁布禁烟谕令,要求内禁与外禁并行,并第一次对在禁烟中失察的官员进行惩罚。所以,你要是说清政府对鸦片输入听之任之,也是不准确的。

导火索,虎门硝烟

1833 年,英国国会结束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英贸易的专营权。1832年7月1 日,怡和洋行在中国广州成立。其创始人是威廉·渣甸和詹姆斯·马地臣。作为东印度公司的主要代理商,怡和洋行抓住“机会”,迅速填补了东印度公司留下的“真空”地带,变成了亚洲最大的英国洋行。怡和洋行参与的对中国贸易,有茶叶的贸易,但主要以鸦片买卖为主。

眼看着随着鸦片贸易国内大量白银外流,民众体质下降,道光帝在实施了几次效果极差的禁烟行动之后,始终拿不定主意是否还应该继续禁烟。最后让他再尝试一次禁烟行动的,是黄爵滋、林则徐等人力陈鸦片弊端的奏章。不过,道光帝还是召集来了多位大臣,广泛听取这些当朝重要人物的意见后,才下定的禁烟决心。

1838年12月,道光帝任命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到达广州后,林则徐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很快就收缴了2万箱、合计237万余斤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阅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誉为:“可称大快人心事!”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不但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还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不久,林则徐先后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

1839年1月,渣甸离开中国,9月到达伦敦。9月27日,渣甸见到了英国外交政策的掌舵人帕尔默斯顿。渣甸请求英国政府派遣一支军队到中国,赔偿被没收的英国人的财产,并与中国缔结一个商业条约。帕尔默斯顿有所推辞,认为中国海岸线漫长,港口众多,难以封锁。面对帕尔默斯顿的犹豫,渣甸改变了自己的谈判策略,他不再要求英国政府保护他们的商品(主要是鸦片)和扩大与中国的贸易,转而强调清朝政府的禁烟是对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抵制,英国需要通过与中国签订商业条约来更好地保护自己商人的利益。

当时的英国政府,面临重重危机,除了来自法国和俄罗斯的威胁外,还正面临着: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为获得普选权而掀起的宪章运动; 爱尔兰对《1800年联合法案》的反抗;加拿大和牙买加密谋叛乱也威胁到了英国以国教宪法为基础的1839年教育改革等。 为了显示自身的实力,帕尔默斯顿为首的辉格党决定,通过向清朝宣战来展示英帝国捍卫“自由贸易”政策的决心。对这个计划,英国内阁当时并不自信,特别是有人强调英属印度并无可派之兵后。

1840年6月16日,伴随着西南季风,英国派出的“东方远征军” 开始陆续到达珠江口外的海面。6月21 日,英国侵华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乘坐的、拥有74门火炮的旗舰“威里士厘”号抵达澳门附近的海面。22日,当最后一批“东方远征军”就绪,伯麦从“威里士厘”号发出公告: “奉女王陛下命令,从本月28日起,对广州入口所有河道港口一律予以封锁。”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爆发。

一次“必然失败”的战斗

驻守在广东的林则徐早有防范,他下令当地军民严密布防,英军在这里并未得逞。英军在广东受挫之后并没有败退,他们不甘心接受这样的结局,大批舰队继续沿海岸线一路北上,到达定海后继续实施攻击。

道光派两江总督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前去浙江等地剿灭来犯之敌。伊里布显然没林则徐那样抵御敌人的决心,到达宁波还没组织任何反攻,就已经被英军的船坚炮利给吓坏了。

伊里布不光自己无心抵御敌人的进攻,对于当地军民自发组织的抗英行动也不予任何支持,反而对俘虏却十分优待、很快释放,希望以这样的示弱行为来赢得英军的好感。英军并没有因为伊里布的示好而停止军事进攻,而是继续北上,一直将舰队开到天津港,严重威胁到京城道光帝和大清王朝的安全。

琦善正担任直隶总督,天津是他的管辖范围,道光忙派他前去与英军议和。道光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伊里布和琦善在这关键的时刻取得了惊人的一致,他们一起把英军入侵的原因推到了林则徐身上,提出:只要严惩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道光帝此时确实需要一个替罪羊,好对重兵压境的英国人交待。他痛快地接受了琦善等人提出的意见,于1840年9月下旨,将林则徐革职,暂留广州等待发落。

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在率军与英军作战中又打了败仗。为了开脱罪责,奕山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启示

鸦片战争是一个新兴工业强国对一个没落的老旧帝国发起的一场科技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挑战。对英国来说,这场战争不过是他们维护自己虚伪的“自由贸易”政策中的一个小小环节。英国人用“闭关锁国”责难中国,无非是为自己设计一个高大的形象,标榜自己为自由贸易的播种者,实则干的都是些烧杀抢掠、杀人越货的勾当。

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绝不仅仅是《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里那些割地、赔款、开放港口等具体条款那么简单。这场战争将中国推入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深渊:东亚朝贡体系当时面临的是群狼环伺的境地,信奉“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中发现了中国军事自卫能力薄弱的问题,纷纷加大了对东亚的殖民扩张力度。

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未能分析出战败的主要原因,仅仅将战争的失利视为夷人船坚炮利。但在仿制英人铁甲火轮时,他们才发现,我们在既无“制器之铁”, 也无“制器之器”,更不懂“制器之原理”。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经过百年的努力才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又经过几十年不断学习与摸索,发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之路。

正视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这段历史和教训,我们才能在不断总结和反思中成长,培养出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